千里赴期寓意
① 千里赴期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http://ke..com/view/1634764.html?wtp=tt
② 千里赴期中的复是什么意思和至是什么意思
《千里赴期》中的“复”的意思:再一次,又 一次; “至”的意思:至。
原文:版
卓恕权为人笃信,言不宿诺。从建业还家,辞诸葛恪,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日”。
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译文:
卓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
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都停着不吃不喝,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客人们都说:“会稽与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时到来?”停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已。
③ 千里赴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智信人礼义中的信,做人信誉第一
④ 千里赴期的注释
千里赴期:千里行程,如期到达。赴,赶。
卓恕(zhuo shu):三国时期吴国会稽回人。
笃(dǔ)信答:非常守信。笃:忠实。
言不宿诺:宿诺,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说的话无不及时兑现。
诸葛恪(kè):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
是:这。
须:等待。
会稽:今浙江绍兴。
建业:今江苏南京。
去:距离。
已而:不久。
一:全,满。
⑤ 千里赴期中“恬问何当复来”的复是什么意思
出自《千里赴期》,“恪问何当复来”的“复”的意思:再一次,又 一次。
原文:
卓恕版为人笃信,言不宿诺。权从建业还家,辞诸葛恪,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日”。
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宾客皆日:“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译文:
卓恕为人诚实守信,说的话无不及时兑现。从南京返回家中,与诸葛恪告别,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再来,卓恕说“某一天”。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停下来不吃饭,专等卓恕到来。客人们都说:“会稽和南京相隔千里,怎么能按时到来?”不久卓恕到了,满崖的人都非常吃惊。
⑥ 千里赴期的译文
卓恕抄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诸葛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
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都停着不吃不喝,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客人们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时到来。停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说话不算数,打折扣,这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弥补可就难了,所以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轻易的下承诺一样。
⑦ 文言文千里赴期
卓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回,诸答葛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
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都停着不吃不喝,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客人们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时到来。停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说话不算数,打折扣,这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弥补可就难了,所以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轻易的下承诺一样。
⑧ 卓恕千里赴期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做人要讲诚信。
⑨ 千里赴期译文
千里赴期出自三国虞预《会稽典录》,译文如下:
卓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
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但是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而停着不吃不喝。客人们都说:“会稽与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时到来?”等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已。
原文:
卓恕为人笃信,言不宿诺。从建业还家,辞诸葛恪,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日”。
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注释:
千里赴期:千里行程,如期到达。赴,赶。
卓恕(zhuo shu):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人。
笃(dǔ)信:非常守信。笃:忠实。
言不宿诺:宿诺,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说的话无不及时兑现。
诸葛恪(kè):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
是:这。
须:等待。
会稽:今浙江绍兴。
建业:今江苏南京。
去:距离。
已而:不久。
一:全,满。
(9)千里赴期寓意扩展阅读:
1、赏析
本文写三国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卓恕守信的故事,他许诺诸葛恪将于某一天来建业(今南京)看他,果然于当天从千里之外的会稽(今绍兴)赶到了建业,一事见证了卓恕的诚信品质。
2、作者简介
虞预少时好学善文,初为县功曹,被斥。太守庾琛命为主簿,纪瞻代琛,复为主簿。曾多次上书建议“宽徭、息役,务遵节俭,砥砺朝臣”。雅好经史,学问富博,有《晋书》四十四卷,《会稽典录》二十四卷,《诸虞传》十二卷,集十卷。
3、诸葛恪简介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
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东兴之战取得大捷,名声振于海内,天下莫不震动。并因功加封丞相 、进爵阳都侯。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
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