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嗜好的典故

嗜好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03 05:57:23

1. 兴趣(情趣)爱好养成的故事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 名人因兴趣成才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或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 而在衣着方面, 从不过多考虑.

当他还是没出名的穷小伙子时, 有一天, 他在纽约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成这个样子, 应该给自己买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说.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 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纽约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爱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这回呀, 你无论如何也要换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着吗?”爱迪生还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这里, 人们都已经认识我了.” 齐白石一生经历不少坎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珍品。晚年的时候,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去自家的南菜园,为葡萄、丝瓜、花生等瓜果除草,施肥,以此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长年坚持不懈,为此,他精力充沛。饭后开始作画,午睡1个小时后继续作画,1幅画一般画1个小时左右。
*齐白石一般睡德很早,从不贪晚,每夜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而且讲究睡眠质量。齐白石一生保养身体有“七戒”。一戒饮酒;二戒空度;三戒吸烟;四戒懒惰;五戒狂喜;六戒空思;七戒悲愤。
*齐白石作画之余很注意锻炼身体,画室里备有一副哑铃,绘画之余,进行锻炼。他还喜欢拉二胡。齐白石一生轻看名利地位,喜欢过平淡、宁静的生活,他一生勤奋劳作,人生路上,虽经历不少挫折、磨难,却总泰然处之。由于他心性平和,乐观豁达,而且始终坚持锻炼身体,所以虽年近百岁,仍然精力充沛,挥毫不止。
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他以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仅1869~1910年间经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一个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失学者成长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后人曾评价爱迪生成功的基础是百分之一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结果。
童年时代的爱迪生被老师说成“笨蛋”,被医生说成是“脑子坏了”。爱迪生因此离开了学校。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母亲让爱迪生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并用从平常人成长为科学伟人的故事鼓励爱迪生树立求学的信心和志气。然后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自主学习,大胆想象,自然地步入到自然科学的奇妙世界里去,增强他的求知欲望。这一宽松民主的环境,保护了爱迪生的个性发展,使他勤于思考、爱好实验、敢于创新的特长得以显现。爱迪生成了一生完成2000多项发明的世界神奇人物。
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若是封闭、压制、权威的环境,就必然导致孩子个性的退化、思维能力的刻板、呆滞。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成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爱迪生认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才能,认识到在自己所处环境和条件下,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从事自己特长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
“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西方思想家认为这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因为成才就始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只有认识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最佳才能”,才能确定自己有效的成才目标和方向。比如,什么事你能做得最出色?你的激情在哪一方面?你的经历有什么地方能给你特别的洞察力、经验和能力?时代和环境有哪些条件能对你成才产生影响?你的个性最适合哪类工作等等都是你需要了解、认识的方面。
人生的最大财富是自己的才能。在认识自己最佳才能的前提下,能否选准成才目标,能否投入行动

3. 请自己喜欢的人吃饭用什么样的典故让他有兴趣出来吃饭呢

如果关系好,无所谓,关键是你们关系怎么样!真的是好朋友,知己,这样说正常,不当外人版!如果一般朋友,权那就是厚脸皮了!能躲就躲!现在很多人在生活当中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吃饭了,因为工作比较累,学习比较累,生活比较累,所以只能够在吃饭这一件事情上面找到乐趣,毕竟现在我们周围的吃货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不难发现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欢外出吃饭,年龄大的喜欢在家吃饭

4. 有什么名人因癖好毁掉人生或成就人生的例子

天才在生活中做着常人不能理解的事,走着常人不敢走的路,说着让常人不知所措的语言。他们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寻常与超自然。
每每伟大的科学家,在成名之前的种种行为,常人总是把那叫做是“怪癖”。认为是个正常人都不会那么去做的,可正是因为那个看似荒诞的怪癖才成就了科学家的成功与辉煌。可仔细想来,那些所谓的“怪癖”也不过是人们的执着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梦想,够执着的人便实现了最初的梦想,为了坚持心中的那个梦,难免会做出些让人费解的事,这就是“怪癖”么?更多的人没能坚持最初的梦想,在尘世中随波逐流,渐渐的淡忘了那最初的感觉。当我们变得不再执着时,便不会为了坚持什么而形成所谓的“怪癖”了。而这其中始终坚持着的人们,是那样的屈指可数,在我们看来便成了天才。究其根源天才只是努力的梦想实现家,他们在时间的磨难中过关斩将,在岁月的飘逝中保持纯真年轻的心,在现实的喧嚣与繁杂中选择宁静与自然。他们一直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为自己最初的那个梦而激动着,即使人已黄昏,心却依然充满着热血。他们生命中血液全为了自己那个梦而澎湃沸腾不止。
就像是《食梦者》中的真诚与高木,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青年,都梦想着成为漫画家,一个画画,一个写故事。便组成了——亚诚木梦叶。然而,真诚为了自己要早日实现动画化的目的,强逼着高木写适合杂志的王道作品,可是高木擅长的领域并不是咋这里。当现实的境遇逼着他苦思冥想,却依然无果时。两个小小少年便因此产生矛盾,导致了亚诚木梦叶的解散与分裂。显然事情都是变化着的,当真诚成为了天才漫画家的助手时,在这里他意识到自己对高木的苛求是过分的。毕竟每个人最初的梦想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剥夺了他人梦想的生存权力。可喜的是,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回到了原点,找到自己最初的想法。心有灵犀的选择了——侦探漫画。他们这样的成功显然是源于他们对自己梦想的执着。可是看在常人严中,年纪青青的高中生就能在著名杂志上连载漫画就是——天才。

5. 带典故的故事

(1)乞浆见女

唐代诗人崔护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有考中。于是,他在城中借了间房子,刻苦攻读,准备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时分,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崔护也暂时忘了考试落榜的不快,兴致勃勃地往城南游览。崔护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他游玩了大半天,觉得口干舌燥,看到附近花木丛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门,想讨杯水喝。

可是等了很久,却没有人开门。崔护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离开,只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打开了门,瞧了崔护一眼,问:“你是谁呀!干吗敲我家的门?”

崔护拱手说:“我是来长安应试的举子,名叫崔护。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姑娘见崔护长得一表人材,举止彬彬有礼,便利索地搬了张椅子,请崔护坐下休息,然后端来一杯清茶递给崔护。

这户人家的庭院中种着不少桃树,桃花盛开,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树下,羞怯地注视着崔护。在桃花的映衬下,姑娘美丽的俏脸更显得抚媚动人。崔护见了,顿生爱慕之心,与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

姑娘没正面回答他,但从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崔护知道姑娘也很喜欢自己。不知不觉,太阳快下山了,崔护见时光不早,便告别姑娘,动身回城。这以后,崔护忙于读书应考,没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去寻访自己心爱的姑娘。

他来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铁锁把门,不见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在最后署上崔护之名,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么,这一天姑娘哪儿去了呢?原来,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亲到亲戚家去了。几天后,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护的题诗,才知道崔护来访不遇。她感到再也见不到崔护了,不由失声痛哭。一连几天,她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最后竟昏死过去。

过了几天,崔护又到南郊寻访。他刚来到姑娘家的门外,就听到门内有老人的哭声,不由非常惊异,忙上前敲门。一个老翁出来开门,问清他就是崔护,便把自己女儿因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说了。

崔护悲恸欲绝,请求再见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护便来到姑娘房中,哭着说:“姑娘,崔护来迟了!来迟了!”

他抱起姑娘的头,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泪落到姑娘的脸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暂时昏迷,并未真正死去。崔护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崔护。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乞浆见女”这一典故,用来指艳遇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感叹;而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2)春蚓秋蛇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萧)子云近世擅名汇表,然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梁朝的萧子云,自幼喜欢书法。他的书法虽出于近世,却独具一格,因而是闻名于长江一带。

但当时有人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萧子云的书法“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意思是:只能说他会写字,他的字没有骨气,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后人用“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迹一样,弯弯曲曲的。

(3)白衣送酒

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

他曾在自传体散文《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生性最爱好饮酒。但隐居山乡,家境贫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亲朋故旧知道他的嗜好,有时便备办了酒菜请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尽兴之后,便立即向主人告辞。

他性格中的洒脱豪放,也可略见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菊花盛开,南山清晰可辨,秋风吹拂,飞鸟翩然。这么美好的佳节,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这天陶渊明家中一滴酒也没有。他只好无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从中,有意无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来消磨时光。

正在百无聊赖之时,陶渊明远远望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此人手里还抱了一大坛酒。原来,这个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给陶渊明送来一坛酒。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忙向白衣人表示对朋友王弘的谢意,收下了这坛酒。

白衣使者刚走,陶渊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坛盖,阵阵酒香向他袭来,他立即开始喝了起来,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

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赠酒、饮酒。或咏重阳风物。

(4)坦腹东床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山阴人,他很聪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岁时,已有名气。在拜谒周凯以后,他的名气更大了,因为当时周凯的声誉很高,士人们只要得到他称誉一句,身价就会很高。

当时太尉郗鉴,有一个女儿,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学,一时找不到适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后来,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个门生先到王府去观察,看看是否有适当的人。那位门人到了王府,向家长王敦说明来意,王敦叫他自己到东厢去观察。

王氏子弟,个个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们听说郗家遣人前来相亲,不禁都紧张起来,大家装模作样,态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盘坐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意态自如,旁若无人的样子。

那位相亲的门生把这情形回去告诉了郗太尉,郗太尉说:“那位毫无矫揉造作,意态自如坦腹东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那个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于郗鉴择婿的故事,后来人们凡是称谓女婿,就叫坦腹东床,也有人称“东床快婿”,这句话含赞美的意思。

(5)一鼓作气

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6. 终生受益的两大嗜好讲的是什么故事

卢梭的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几天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爱读书的母亲却给他留下了很多书,有哲学的,有历史的,更多的是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卢梭虽然缺乏母爱,但他从小由姑母抚养,姑母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

卢梭从小就聪明机灵,尽管他不可能像有钱人家的子弟那样受到系统的教育,但特别爱读书的习惯使他成了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卢梭从5岁开始就大量读书,贫穷可亲的父亲对儿子这一读书嗜好感到特别欣慰,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陪同儿子一起读书,有父亲的陪伴,儿子读书更加如痴如醉。

每天晚上,卢梭总是在父亲的陪同下一起读书,有时看得入了神,竟忘了睡觉。父子俩每看完一本,还要交换着看,读每本书总一气呵成。

岁的时候,他已经把母亲生前留下的书全部读完了,又跑到外祖父那里找书看。他从外祖父那里搬来的书,许多都是充满知识和深刻思想的书,如《世界通史讲话》、《名人传》和《宇宙万象解说》等等。

卢梭读书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他读了《名人传》以后,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十分崇敬,常常在心中升起要当英雄的欲望。每当他读到英雄们威武不屈的事迹时,他的两只眼睛就格外有神,读书的声音也格外响亮。

有一天,卢梭在读到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人物西伏拉的故事时,他被西伏拉的事迹感动了。西伏拉被敌人逮捕后,宁死不屈。当敌人把他的手放在火上烤的时候,他忍住剧痛,一声不吭。卢梭读到这里,也情不自禁地把小手放在火盆上。

“你要干什么?”父亲发现后惊叫起来。

“我也要像西伏拉那样勇敢!”,卢梭大声说。

除了读书外,卢梭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音乐。

他姑母能唱很多动听的歌曲和民间小调。听到姑母那清细的嗓音唱出来的歌,他总是感到十分的陶醉。

读书使卢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养成了爱思考求真理的习惯;音乐又使他的情感十分丰富,富于联想。这两大嗜好使卢梭终生受益,使他后来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7. 与兴趣有关的小故事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1:施瓦辛格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聚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四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让人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2: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3: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关于兴趣的名人故事4:伊科诺姆

1964年,随着一声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腊风光旖旎的克里特岛。小小年纪的他,总喜欢拎个竹篮,在离家不远的海滩捡贝壳玩耍。

一次,几位女游客沐浴着夏日阳光,眺望着远方美景,一时又齐声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们在说啥。

“小家伙,能送几只贝壳吗?”虽然一个字也没听懂,但他思忖了一会儿,乐呵呵地递上两枚漂亮的贝壳。游客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给了一美元作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为从内心理解了晦涩的外文。自此,去海滩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听懂一些复杂的外国话。

这天,他随手从家里拿了本书,如约去了海滩。他完全沉浸在书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时,母亲心急如焚,厉声呵斥:“上哪儿了?”“在海滩看德语教科书。”将信将疑的母亲决定考考他。让母亲又惊又喜的是,他嘴里竟迸出了几句拗口的德语。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从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游客学语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为整天的曝晒,让皮肤严重受伤。母亲耐心地给儿子擦药,儿子却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学语言这么苦,明天不去海滩了。

母亲眉头一皱,郑重其事地说:“你不想去海滩,妈不反对……但如果你想学更多语言,去很多地方游玩,就需坚持兴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运的是,他似乎被母亲描绘的未来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又来到那片熟悉的海滩……

自此,他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读高中时,他已熟练掌握了英语、意大利语。慢慢地,他理解了学习语言的真谛:深入语言背后的文化,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门外语。

他俨然一个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与语言相关的事情中。上世纪80年代,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语,打破人们眼中的语言藩篱,他来到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参观,在那里傻傻地观看祈祷仪式。看别人怎么做,再笨手笨脚地模仿……两个月后,他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了。

1994年,他被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聘为翻译。接下来的几年,大多数来欧洲议会演讲的国家元首,都由他担任翻译。他就是欧洲议会里名副其实的明星翻译家伊科诺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欧盟唯一可以准确翻译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译家。

他成了传奇人物,总被记者追问:“是什么秘诀,让您精通42种语言?”

他总会提及儿时捡贝壳的往事,然后微笑着说:“我始终坚持语言兴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你兴趣的长度。

8. 成语故事汇:嗜痂之癖的典故

嗜痂之癖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出自《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嗜是喜爱的意思,痂是疮口结的硬壳,癖是积久的嗜好。

9. 谁知道智谋的典故

看看三十六计,全是典故啊!

瞒天过海

典故

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
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
可是,隔着一条滔滔长江,如何进攻才能万无一失?老臣高颎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
隋文帝依着高颎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
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健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江南陈朝将领见这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
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发起总攻。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陈军哪里还有还击之力?连陈后主也乖乖地当了俘虏。
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颎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
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施展瞒天过海之计,出其不意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在商战中,巧用此计获胜者,也不乏其人.
日本一味精商,为其味精销路不畅而苦恼.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味精瓶盖上用来倒味精的孔,有直径1毫米,加大到1.5毫米.用户不知道,用时一倒就多了.消费多了,销量自然也大了.这个商人用的是什么计谋?就是瞒天过海的计谋.他利用人们经常使用此味精,常用不疑的心理,促进了消费.
当然,用这种办法促销是不符合经商道德的.但是作为一种计谋,我们需要了解,而且和外商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

如果以为已经防范得十分周密了,就容易麻痹大意,松懈轻敌;经常见到的事物,看惯了,便不会产生怀疑。岂不知,阴谋诡计往往隐藏在明摆着的事物中,并不与公开的形式相矛盾。有时候,所谓“正大光明”之中反而暗伏着不可告人的机密。
瞒天过海可以这样来解释: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麻淠大意:平时看惯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把秘密诡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里.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出其制胜 .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