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典故
A.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
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
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
。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
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
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
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
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
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
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
32
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
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
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
60
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
徐老祝贺。信中说:
“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
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
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
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
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
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
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
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
年
3
月,林则徐来
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
月
3
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
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
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
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
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
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
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
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
“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
。孩子指着地上说:
“老人家,
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
“您说,应
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
礼貌,便问:
“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
“我叫项橐,
7
岁!
”孔子对学生
们说:
“项橐
7
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
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
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
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
“有志者立常志,无
志者常立志”
,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
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
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
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
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
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
闷,上前问:
“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
“我在磨针。
”李白吃
惊地问:
“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
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
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
想到自己,
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
理,发奋读书。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
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
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
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
*
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
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
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
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
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B. 许多历史故事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请你列举两个典故,并写出其中所体现的传统美德。
1,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回子。融七岁时,×月×日答,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谦虚礼让
,2,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去,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
C.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1、卖身葬父
董永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去财主家做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动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夫妇一同到了财主家。主人要求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以抵债。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会的那株槐树下,女子辞别而去。
2、故事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
4、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5、程门立雪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D. 中华民族美德的典故都有哪些
尊师重道典故:程门立雪
杨时自幼聪颖好学,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登进回士第。元丰四年 (1081年),受任徐州司法。适答逢当时北宋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讲孔孟绝学于河洛。杨时认为这是机会难得,于是辞掉徐州司法的官职,毅然师事程颢,并深得程颢器重。后来程颢不幸去世,他悲痛万分,设灵位祭奠,又以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一天,杨时约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颢请教,刚好天降大雪,到程家时,又正好程颐休息。杨时为了不影响先生休息,悄悄立于门外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与游酢已成了雪人。二人尊敬体贴师长,诚心求学的行为,感人至深,被誉为尊师重道的楷模。“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孔融让梨,二十四孝,亲尝汤药,诚实无欺,负荆请罪,精忠报国
望采纳
E.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大禹治复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个制很好的故事哦。大禹奉命治洪水,整整治了14年才抵住了洪水。相传治水期间,大禹曾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都没进去,后来终于取得了成功。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
F.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后羿射日、少年柳公权、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樊哙闯宫、诸葛恪得驴、荆轲刺秦王、解铃还须系铃人、硬汉子董宣、缇萦救父、季扎还愿、管鲍之交、暖不忘寒、明山宾卖牛。
l例举7个具体内容: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柯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柯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柯英勇牺牲。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G.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有哪些
太多了,随便写几个。卧薪尝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孝感动天、卧冰求鲤、三顾茅庐⋯
H. 中华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I.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
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