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典故青山司马

典故青山司马

发布时间: 2021-02-02 14:58:26

A. 青衫司马这个典故代表着什么

司马青衫,读音是sī mǎ qīng shān,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同情另一个人的处境而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便落下眼泪。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以青,是白居易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B. 司马青山的典故来历有谁能告诉我这个小白痴一下啊!谢谢了!

你说的可能是“司马青衫”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C.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 司马微的历史典故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备(字:玄德)三顾茅庐
孔明和博陵的崔州平、颍川专的石广元、汝南属的孟公威和徐元直四个人是亲密的朋友。
他们四个人都精通于一项,只有孔明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造诣。
他常常抱着膝盖长久的吟唱,指着他们四个人说:你们在官职上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位置。大家问孔明的志向又如何,他只是笑着并不回答。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他的才华不可限量。玄德说:奈何颖川的贤能的人这么多呀!司马徽说“当初殷馗善于观察天文,对世人说成群的星星聚集在颖川一带,那里的地方一定多有才华的人。当时关羽在旁边说:我听说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人物,功高盖世,诸葛亮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提并论,是不是有点太过头了?司马徽笑着说:在我看来,如果不和这两个人相提并论,我还能举出另外两个人。关羽问:那两个人?司马徽说:它可以和兴旺周朝八百年的姜尚,昌盛汉朝四百年的张良相比。所有人都大为惊讶。司马徽下台阶告辞离开,刘备留不住他。司马徽出门后对着天空大笑说,孔明虽然遇到了他的主人,可惜不是他的时候,真是可惜啊。说完,慢慢的离开了。刘备感叹道:这个人真是隐匿的贤人啊!

E. 历史典故司马光砸缸,据说是假的有哪些依据呢

在小学的课本上,往往都会出现关于司马光的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当一个小孩子因为贪玩掉进了水缸之中时,旁边的小孩子都无能为力,甚至害怕得哭了起来的时候,司马光找来了一块石头,把水缸砸了,水流出来之后,孩子便被得救了。

F. 司马懿典故有哪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祁山对战
关于诸葛亮同司马懿在建兴九年祁山战役的情况,《晋书》同《三国志》汉晋春秋有不同的记载,尤其是在相持阶段战况,有很大差异。在总体战略态势上两书记载一致,都是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有差异之处是《汉晋春秋》称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抢收了些粮食,《晋书》记载诸葛亮没能抢到粮食,《汉晋春秋》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矛盾的,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同郭淮与诸葛亮交战,《晋书》中司马懿赶到上邽阻止诸葛亮抢粮成功,那里是粮食主产区。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败魏军抢到少量粮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影响司马懿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没改变蜀军缺粮。史书记载了司马懿的军队是依靠陇西粮食补给。至于两军交战的结果,司马懿是否同诸葛亮作战,两书的记载也不同,《汉晋春秋》说贾栩、魏平被救出后,非要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懿被迫出战失利,蜀军斩获甲首三千,(甲首,小头目,类似于现今的班长之类.由此可推算司马懿折兵过万)
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马退回汉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际,不料,司马懿大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几十里处,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险招,玩了一手“空城计”,把司马懿吓跑了。
在正史中,孔明见街亭败绩,北伐受挫,战局已经对己不利,于是迅速撤回汉中,并没有再空耗军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见已经打退蜀汉,也没有苦追。当时,司马懿更是远在宛城一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街亭或西城。《演义》为了贬低曹真,并强调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硬是把司马移位到了街亭前线。其实,司马懿是在后来才顶替曹真出现在对蜀汉前线的。
其实,“空城计”也有其说法来源。《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注里,记有一段郭冲讲的小故事:“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史学界称其为“郭冲三事”,后边还有郭冲的“四事”和“五事”。这个郭冲是诸葛亮的粉丝,他讲的故事都是盲目推重孔明的。这一段“郭冲三事”的情节,更是于史不符、于理不合,十分荒谬。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连现在人也明白,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绝不会愚蠢和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所以近来有学者认为: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司马懿深深明白“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当时魏国任用他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北伐而魏国朝中除自己外无人可敌,诸葛亮就是自己得到任用保住官位的钥匙和命脉。如果诸葛亮一死,他的用处也告终止,而朝廷中很多官宦都敌视自己,自己也还没有建立起朝中势力,必然会重新被贬官居闲,壮志难成了。所以虽然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是司马懿也不会立即杀死自己的“保官稻草”的。
诛曹爽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魏政权,信守托孤承诺,维护曹芳的皇位,不是单纯为了个人集团的权力。首先他放弃权力回家养病的时候,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朝中都是中级官员,司马氏集团还是弱小的。此时谈不上要建立司马氏专权,嘉平之变后司马师兄弟也没有掌权担任要职。实际上直到司马懿集团的主要成员开始受到曹爽的排挤打击的时候,司马懿依然是容让,就象他对孙礼说的,要“忍不可忍”。最初曹爽还只是专权,剥夺众多豪强贵族的政治地位,剥夺他们的祭祀荣誉。固执发动对蜀国的战争等,这些乱政司马懿都没有能阻止,表明曹爽已经不尊重司马懿了,并且后来准备要篡位。曹爽要篡位也是明显的,他的衣食和仪式排场几乎和皇帝相同,皇宫御用尚方器物充斥其家,自行从宫中取曹睿的才人到自己府中,甚至到了伪造诏书,把皇宫的才人五十七人送到邺城,擅自取用太乐乐器,武库禁兵。后来还把郭太后迁居冷宫囚禁,派遣亲信监视小皇帝,这时唯一对他篡位构成威胁的就只有司马懿了,他一面派亲信去察看司马懿的动向,一面排挤打击司马懿的亲属、亲信,都是为了篡位做准备,郭太后、刘放、孙资等过去有权势的,都相继被他废黜了,司马懿因为早早就回家养病了,所以他受到打击是最晚。曹爽最后只有把司马懿集团也瓦解了,称帝篡位才能开始,孙礼、卢毓等相继被排挤,矛头甚至指向司马懿的亲戚杜恕,这是在正始九年底,后来卢毓审理曹爽党徒,了解到他们谋反篡位准备在三个月内行动,曹爽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软弱、窝囊的废物,他指挥军队伐蜀,专权打击孙礼,也是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的权贵。司马懿所以还有赦免他的念头,不是因为曹爽没有要篡位的阴谋证据,主要是不愿承担杀托孤大臣专权的名声,也了解曹爽的实际是志大才疏,看到曹爽建立的小集团与各主要派系都有矛盾,也没有百姓拥护他,不会有威胁,而且曹爽的篡位计划也没有能实际执行,他也还没有废帝自立,在嘉平之变的时候,曹爽也没有挑起内战,总算是和平解决了矛盾。司马懿也曾经发誓不追究曹爽,这样才表示要赦免他,给他送去粮食。可是从祭祀名单就可以看出,曹爽专权期间得罪的人太多,最终朝议依然处死了他。不要以为司马懿废黜曹爽只是他个人要夺权,只是司马氏和曹氏争权这么简单。参与废黜曹爽的有司马懿集团和大多数派系,郭太后、蒋济、高柔等都是各大派系的代表,朝议也是各派系共同参加,曹操担任丞相、魏公的权势比司马懿这时要大得多,依然要受到朝议的制约,他要恢复肉刑,但是朝议多数人反对,曹操也只能暂时放弃。司马懿更是不能不接受朝议,曹爽打击、压迫其它派系,最终被他们要求处死,《三国志》曹爽传中,详细记载了曹爽乱政,准备篡位,以及朝议将他处死的经过。

G. 这是什么典故

那是五代十国兵荒马乱岁月里的一段传说:
当年赵匡胤父亲找了一内副旧箩筐,一头挑着一容个儿子,走上了逃反躲灾之路。这一天,来到了小南河南岸,只见后边有兵追来,他想过河,四下张望却寻不到桥。正在危急之时,他突然发现脚下伸出一座桥。他忙过了桥,一回头,那桥则没了影子。他上了河北的中街,正要放下担子歇歇,忽见街南头马斯人嚎,一队追兵又在沿街搜查。赵父想找个人家躲藏,可家家关门闭户,无处可以躲避。他瞄见街旁有一口井,井旁有一个桩,他忙将箩筐绳拴在桩上,将盛着两个孩子的箩筐吊在井里,然后搬起井盖盖上井口,他自己睡到了井盖之上。追兵赶到井旁,只见一个穷汉抱着一条扁担,睡在井盖上面,鼾声扯得山响。追军走后,赵父忙打开井盖,只见两个儿子脸憋得通红,四行眼泪唰唰流进井里。
三十年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后来,赵匡义又接替哥哥,也做上了皇帝。从此,赵匡胤兄弟经过的道,便被人们称为皇道,经过的桥,便被人称为二龙桥(三河古镇)。

H. 宋史司马光传应用那些典故

此处有5个典故,如下:

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诚信卖马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低调淡泊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

坚不纳妾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是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唯独一人笑道:“可惜司马光不会弹琴,只会鳖厮踢!”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为命。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

典地葬妻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 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

I. 三国杀司马的台词典故是什么

司马懿

反馈:下次注意点

评:司马懿沉稳大气,其坐镇雍凉二州,诸葛回亮很是忌惮,历史上每每出兵答都不能获胜,而朝野之内,曹真等人更是斗不过司马懿。“下次注意点”是很强大的一句话,整个三国,内外都很难撼动的,司马懿是典型代表。

鬼才:天命?哈哈哈哈~

评:魏国立国之后实力雄厚,蜀国北伐只能说是做最后幻想般的尝试,诸葛亮七出岐山,次次都让司马懿吃亏但次次不得逞,甚至老天都帮助司马懿固守关中。以《三国演义》最后诸葛亮延寿不成,也看得出天命所归,司马懿用此技显然合适。

阵亡:难道真的是天命难违?

评:司马懿家族终于统一天下,此句只能说与鬼才对应。

J. 司马懿的主要典故

1、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

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2、三马同槽

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

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

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相继专嬗曹魏朝政。

3、老妻拒食

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连张春华都很难有机会见到司马懿。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

司马懿说:“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张春华因此羞惭怨恨,于是拒绝进食,想要自杀,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吃饭。

司马懿惊恐而赔礼道歉,张春华才停止绝食。司马懿出来后对别人说:“老东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

4、红装促战

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军营前叫阵、辱骂、挑衅,但任凭你花招用尽,司马懿决心不动,仍然坚守不战。

蜀军叫阵无效,情急之中,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说,你司马懿如此小心谨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将帅。

如此羞辱魏军将帅,魏将确实被激怒了,他们火冒三丈,坚决要求出战。司马懿见劝说或下令以不足以制止众将求战,只好告诉众将,致书表奏朝廷请战,皇帝允许,就立即出战。

于是,司马懿给魏明帝送上请战书,明帝深知司马懿的用意,立即派卫尉辛毗为军师,持诏到阵前,宣称皇帝有令,只准坚守,不准出战。

5、对策征辽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曹叡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弃城而走为上计。凭辽水抗拒我军为中计。坐守襄平那他就必成俘虏了。”

曹叡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策略?”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

魏明帝问:“往还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说:“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