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

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

发布时间: 2021-01-31 21:27:24

Ⅰ 《庄子.齐物论》里的所有故事


南郭子綦靠几静坐,仰面朝天缓缓地吐气,茫然若失,就像魂魄离开了躯体。南郭子綦的学生颜成子游见状马上前来侍候,问南郭子綦说:“您刚才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一个人的肢体形貌在打坐时固然可以使它像枯槁之木一样毫无生气,难道一个人的心神在打坐时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样毫无生气吗?您在今天所表现出来的安稳境界,跟以前的安稳境界绝对不一样。”南郭子綦回答说:“偃,你问此事,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遗忘了形体之我,你知道这一点吗?你只听到人吹箫管发出的声音,而没听听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你只听到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而没有听到天地间万物的自鸣之声!”


子游说:“能不能问一问大地的声音与天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南郭子綦回答说:“那个地籁就是无边无际的造物之作用所发出的能量之气息啊,发出来之后就被叫作风。这种能量要么就是内在蕴含着不发出来,一旦发出来就会万窍怒号,难道你耳边就没有听到过这种‘呼呼’的风声吗!山林的险峻、大树周身的窍穴,有的形状像鼻子,有的形状像张开的嘴,有的形状像耳朵,有的形状”像扁长的发簪,有的形状像凸出来的圈筒,有的形状像凹下去的浅坑,有的浅一些,有的深一些;于是所发的声响就有的快促,有的像响箭,有的刺耳,有的发自往里吸,有的发自往外出,有的像嚎哭声,有的像狗叫,有的像悲哀声。能量流的运动原本就很舒缓动听,怪就怪哉随着各种物体所发出的众口乱叫而嘈杂了;当徐徐之风时万物就会轻微地唱和,当风大时万物就会大点儿地唱和,当劲风厉厉时反而所有能发响者皆欲发而无声了,难道你没有从风响的音调中听出来各种声响的发声原因、从风的响声上听出其后面的那个不发声的东西吗?”


子游又问:“大地的本意可以借助万物之窍所发出的唱和声中表达出来,人所的本意也可以从清悠、消沉、谐美的各种丝竹的或条畅或激昂的声中表达出来,那么天的本意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南郭子綦说:“所谓天籁的音响万变,而又能使其自行息止,这完全都是出于自然,有什么东西主使着它呢?”

Ⅱ 南郭子綦的解释

.《庄子.齐物来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成玄英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字子綦。古人淳质,多以居处为号,居于南郭,故号南郭……其人怀道抱德,虚心忘淡,故庄子羡其清高而托为论首。郭庆藩集释引卢文弨曰:机,案今本作'几'。后以南郭子綦为物我两忘,清高淡泊的典型。
南郭 : 1.南面的外城。 2.指南郭子綦。 3.指南郭处士。 4.复姓。春秋有南郭偃。见《左传.宣公十七年》 。

Ⅲ 庄子的天籁寓言实质上是讲什么

《庄子·齐物论来》源中,“天籁”是庄子齐物论的开篇,他借天籁之声隐喻万物归一,是非齐同。人世间所有的言论是非都是万物的一种,百家争鸣就如万窍怒呺,也是最困扰人心智和精神的一种。
庄子通过天籁的寓言强调:“吾丧我”。就是说今天我忘掉了自己。然后从人籁、地籁和天籁来阐明万物之所以是万物的原因。庄子认为:人如果能够忘记是非长短,忘记功名利禄和色欲贪念,甚至忘记自我本身,这样就达到了忘我境界,也就是“无我”之境。没有了“我”这一意识的存在,也自然无功、无名了,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籁”状态。天籁状态是逍遥的方法,是通往逍遥游的重要途径。

Ⅳ 《庄子.齐物论》里的所有故事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

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那就是说是与非都由此而产生;他们将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那就是说持守胸臆坐待胜机。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Ⅳ 齐物论中的"天籁寓言"有那三籁

齐物论中的"天籁寓言"有天籁,地籁,人籁,这三籁。
《齐物论》以“吾丧我”发端 ;喻之专 以“三籁属”;
贯之以“两行”之法 。终达于“无待”,“物化 ”之
旨。我理解“吾丧我”与“三籁”之间为 比喻关系,
庄子借“人籁”与“地籁”对举 ,透显 出“天籁”亦
即“吾丧我 ”之 “吾”所 达到的不可言说之境界 。
陈静女士在总结《齐物论》结构时说 :“吾丧我”提
示着庄子对“吾”与“我”进行的分别;而这一分别
是建立“因是因非”的超是非立场的前 提;三籁之
说一方面为理解吾 、我的分别作铺垫,另一方面又
提示“是非”产生的原 由;庄周梦蝶以寓言的方式
隐喻“吾”、“我”的状态 ,并对开篇的“吾丧我”作
出呼应 。(陈 静:《“吾丧 我”——《庄子 ·齐 物
论》解读》,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 5期 )“可见
“j籁”之意在理解《齐物论》中的重要性。然历
代对“三籁”解 释笼而统 之 ,语 焉不 详。因此 对
“ 籁”之意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Ⅵ 文言文《庄子·齐物论》的答案

翻译: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Ⅶ 判断题“人籁则比竹是已,地籁则众窍是已”那么,从南郭子綦的回答可以推测其喻指:天籁则众人是已。

是正确的,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音响:天籁无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就是这个意思。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南郭子綦的静坐既然已给弟子中途搅乱,一时再也静不下来,故清了清嗓子,干脆说了起来:

“人活在世上,不呼吸不成,那么大自然也一样。大自然一呼一吸,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风’。这风,要么不刮,一刮就不得了,一刮就使大自然的千万种洞洞窟窿发出声来,难道你没听过大风呼啸怒号的声音吗?

“那深幽幽的山谷,就像个大洞洞;那千年老树,有百围之大,树干上坑坑洼洼的洞洞,有的像大鼻子,有的像歪嘴巴,有的像尖耳朵,有的像大梁上的方子孔,有的像杯圈,有的像石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坑。

大风一吹,从这些洞洞窟窿中所发出的声音,形形色色、奇奇怪怪,激烈如海水澎湃,尖利如箭头呼啸,有的像斥人的骂声,有的像急促的呼吸声,有的像呼救的嘶喊声,有的像嚎啕的哭声,有的像哈哈的笑声。

有的呢,幽幽深深,如峡谷里的怪声,有的呢,哀哀切切,似哭丧妇的哽咽声,总之,一窍一响,万窍呼应,小风则小奏,大风则大奏,此起彼应,煞是好听,如同王宫里的乐队在打嘀嘀打嘀嘀地齐鸣齐奏。甚至大风过后,你仔细谛听,山林草木仍在摇摇摆摆地发出悉悉簌簌的声音呢。”

颜成子游当下恍然大悟,抢着说:“小子现在是明白了。所谓‘地籁’,就是大自然的洞洞窟窿、坑坑洼洼、木窍土洞所发出的声音;而‘人籁’呢,您不说我也知道,就是人用竹笛竹管所吹出的声音。请问先生,那么‘天籁’究竟是什么呢?”

南郭子綦哈哈大笑,解释说:

“天籁?你还不知道?这样看来,你有三分小聪明,却有七分大糊涂啊!要知道,人籁、地籁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天生的状态。天籁难道是独立的吗?天籁其实就是人籁、地籁的统称罢了。是谁使自然界的各种洞洞窍窍发出声音呢?难道洞洞窍窍自己会发出声音吗?还不是天地之际的‘风’吗?这难道还不就是‘天籁’吗?哈哈,你是聪明一时糊涂一阵啊!”

(7)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扩展阅读

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自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有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

“丧”是遗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

接下来,是他对颜成子游谈天籁、地籁、人籁、他着重对地籁与天籁的描述。他对地籁的描述是实写,对天籁的描述则用虚写。他最终要点明的是,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全是由于各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所谓天籁,其实就是因任自然的声响。

天籁与“吾丧我”的关系在子綦看来,二者同属顺任自然的境界。之后,用人籁和道做了对比,用朝三暮四的猴子来比喻执迷于分辨事物差异的人。在作者看来,与其争辩不休,不如去掉成见之心让别人与“我”心意相通。

接着,作者以尧的故事为引,引出对大道的赞颂。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道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在这里,作者将大道置于一切道理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郭子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齐物论

Ⅷ 《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朋友,你都没有把问题说完整啊。因此我只能告诉你提到了哪些籁。有天籁,地籁,人籁。你就用排除法吧。

Ⅸ 中国传统文化

1,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2,B.
孔子

3, C.
三遍

4, B.
孰知正见

5, D.
道籁

6,A.
百围之木

7, D.
以自为是

8,A.
养性为主

9, B.
治国者

10, B.
悬解

Ⅹ 庄子的《齐物论》原文是什么

庄子的《齐物论》原文如下: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

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

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

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