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遗贤典故

遗贤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30 10:57:34

『壹』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典故何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出处为《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回原文如下:

三国时答,魏国初立,魏帝曹丕广求治国良方,欲使魏国富强。大臣曹冏上谏,求多招纳贤才,培己势力,此举以防若有事变,可立於不败之地。冏犹喻曰:“泉乾则流尽,树腐则叶萎;枝茂者遮根,条凋者本孤。故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助之者多也。”力请魏帝纳众贤以固己也。

原文大体意思是,魏大臣曹冏向魏帝曹丕建议,广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扶植自己的势力,大力重用亲信,如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像百足之虫那样有众多的渠道支撑着它,使它能屹立不倒。

(1)遗贤典故扩展阅读

清代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的第二回中写道:“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是指原指蜈蚣或马陆之多足虫类,虽断其体,亦能屹立不倒;后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仍然存在。

『贰』 形容不容于朝廷,或者被朝廷迫害的人,有什么成语典故或者诗词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楚辞·卜居》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屈原《离骚》
PS:可参考《离骚》全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乡。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西江月
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配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字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那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

典:比干、伍子胥、文种、蒙恬、李广、韩信、孔融、崔琰、许攸、嵇康、岳飞、方孝孺、袁崇焕……
PS:可参考《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

『叁』 春秋典故“国有三不祥”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呢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说苑》


而寒门出身的郭嘉等人,遭受到了排斥,袁绍也不敢重用他们。因此郭嘉不得不离开了袁绍,来投靠“唯才是举”的曹操,因为曹操根本不在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敢于任用寒门大才。

结果,袁绍败于官渡之战。

其三:三不祥——用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就数不胜数了。

燕惠王忌惮乐毅,丢失齐地;魏惠王驱逐吴起,霸业调零;赵幽缪王杀了李牧,国破家亡;刘邦杀韩信,败于白登山;唐玄宗逼死王忠嗣,安史乱起;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从此偏安;崇祯杀袁崇焕,清朝入主中原,例子不要太多。

我们看史,有时候都会被君王的一波波操作惊得目瞪口呆,有时候都快要国破家亡了,仍然在自毁长城,但看了晏子的“三不详”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了。

『肆』 “浅吟低唱”的典故谁来解释一下

浅吟低唱 它诉说的一切都是一种淡淡的感觉。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快乐。若是有心人。才会懂得。才会感知。我们仍然一如己往地用一颗安然平静的心。等待有缘人走来。 人生如梦。幸福如风。也许有些感动来得太过于仓促和突然。忘记了其真正的真实性。短暂的沉淀过后。消失得恍然无声。彼此回到最初的陌生与冷漠。或许就如那句台词。我们真的就是唯一的不适合彼此。 或许在人的生命中总有许多的事情都是一种注定。给我们带来一段又一段繁华美丽的际遇。再给我们留下一段又一段令我们倍增幸福或遗憾的回忆。 没有太多修饰遮掩,只是 淡淡中带有一份坚定,带有一份执着。 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受外界干扰 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 香, 飘在深深旧梦中。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情也无语。 明月小楼, 孤独无人诉情衷,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泊,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任多少深情独 向寂寞。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浅吟低唱 一笑随风,再笑如尘,三笑呢,不如入梦,梦尽温柔。

『伍』 含有“贤”字的成语典故,诗词句

成语:
求贤若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事。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为上大夫。
【典故】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后汉书·周举传》
【释义】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近义词】求贤如渴、爱才如命
礼贤下士
【典故】《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释义】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野无遗贤
【典故】《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释义】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见贤思齐
【典故】《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诗词:
杨巨源 【句】 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杨衡 【句】 贤人处霄汉,荒泽自耕耘。
可朋 【句】 唯陪北楚三千客,多话东林十八贤。
李忱 【重阳锡宴群臣】 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李适之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梁锽 【赠李中华】 莫向嵩山去,神仙多误人。不如朝魏阙,天子重贤臣。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权德舆 【醉后】 美禄与贤人,相逢自可亲。愿将花柳月,尽赏醉乡春。
刘叉 【饿咏】 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得股肱贤明,能以奇用兵。何事伤客情,何人归帝京。
张祜 【题彭泽卢明府新楼】 碧落新楼迥,清池古树闲。先贤尽为宰,空看县南山。
张祜 【题孟处士宅】 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皮日休 【聪明泉】 一勺如琼液,将愚拟望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陆龟蒙 【对酒】 后代称欢伯,前贤号圣人。且须谋日富,不要道家贫。
李咸用 【苍颉台】 先贤忧民诈,观迹成纲纪。自有书契来,争及结绳理。
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
郑谷 【中台五题·樗里子墓】 贤人骨已销,墓树几荣凋。正直魂如在,斋心愿一招。
郑谷 【中台五题·石柱(外祖在南宫,七转名曹,镌记皆在)】 暴乱免遗折,森罗贤达名。末郎何所取,叨继外门荣。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寒山 【诗三百三首】 沙门不持戒,道士不服药。自古多少贤,尽在青山脚。
皎然 【问天】 天公何时有,谈者皆不经。谁道贤人死,今为傅说星。
裴略 【又嘲屏墙】 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
宋齐丘 【句】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影诗》,见《吟窗杂录》)

『陆』 白衣卿相的典故

白衣卿相 bái yīqīng xià抄ng

指还没有发迹,也就是没有升官发财的读书人。

制造这个典故的是宋代柳永。柳永原名三变。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把以小令为主的词,引向慢词,即中调和长调;舍此之外便是眠花卧柳。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记叙了宋仁宗对柳永的恼怒和斥责,宋仁宗在柳永初次考进士的考卷上批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原来柳永软绵绵的《乐章集》里,有一首颇有豪气的《鹤冲天》。词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志,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凭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的锋芒直指皇帝,分明是指责皇帝有眼无珠,明代遗贤,挤兑得我柳某人只能和小妞们泡在一起。皇帝不生气,那才白日见鬼了。

后来柳永还是考上了进士,做到头的官职只是屯田员外郎,这便是仁宗皇帝要他“且去填词”的必然后果。

(希望你能采纳,我就差两个了,谢谢!)

『柒』 “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典故

意思是唐尧当政时遭遇九年之久的洪水,但这不妨碍他作为一个帝王;成汤时,连续七年的大旱,但也没有影响他称王。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用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才将这水灾完全消除。

汤建国不久,朝中发生了一场旱灾,旱灾一直延续了七年,在最初二年,伊尹也曾教民打井开沟,引水灌溉,但无济于事。在后五年中,灾情更加严重,河干井涸,禾苗不生,人民困苦异常。天旱本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汤认为这是上天所为。自旱灾发生后,汤就在郊外设立祭坛,每天派人举行祭祀,祈求上天除旱降雨。汤还亲自到郊外祈祷,并在上天面前反省自己执政有无过失之处。

他说:“上天不降雨,是不是因为我执政没有节制、法度;是不是因为我对百姓失职,使百姓受到疾苦;是不是因为官吏贪污受贿;是不是因为进谗言的人多了起来;是不是因为有女生干预朝政;是不是因为我的宫室修的太大太美?

这就是有名的“成汤六问”但是,尽管汤天天祭祀,每每自责,苦苦哀求,但上天仍然没有赐福降雨。”大旱延续到第七年的时候,汤见郊祭上天也不降雨,就命人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选择了一个叫桑木的地方设了祭坛,亲自离领伊尹等大臣祭祀求雨。

但祭祀以后还没下雨,于是,汤就命人占卜为什么不下雨。史官们占卜后说:贡祭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牲。人牲,就是将活人放到柴上焚烧后,让被焚烧得人上天祈求上天降雨。汤听了以后说:“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为民,怎能用人去焚烧呢?用我来代替吧!

于是,命人架起柴来,汤将头发和指甲剪掉,沐浴洁身。汤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个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因为我一个人没有才能,而使上帝鬼神伤害万民的性命。”

祷告后便坐到了柴上(有的说是头发和指甲代替其身),正要点火时,天就下起了大雨。成汤求雨这种巧合,久旱必有大雨是自然现象,但汤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敬佩和颂扬。

(7)遗贤典故扩展阅读: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

『捌』 李商隐《贾生》一诗有什么典故

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典故,说明文帝不能识贤、任贤。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很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已经超过了他,今天见到他,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8)遗贤典故扩展阅读

《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跌手法的巧妙运用。

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

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贾生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