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骡
驴与骡子
有一天,驴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子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东西一样多版,而
骡子认为自己应吃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驴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
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他们又走了一会儿,驴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
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
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
这故事是说,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各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该得的酬劳.
⑵ 结合驴和骡子这个故事说说伊索寓言的魅力
【寓言一】
撞木与铜钟
甲问乙:“用铜铸成大钟,用木头做成撞木,撞击铜钟就会发出铿锵的响声。那么,响声是钟发出来的,还是木头发出来的呢?”
乙说:“用撞木敲打墙,就发不出响声;敲打铜钟,就发出响声,那么,这声音就是发自铜了。”
甲说:“用撞木敲打堆在一起的铜钱,就发不出声音。那么声音真的是发自铜吗?”
乙说:“堆在一起的铜钱是实心的,而铜钟中间是空的,这声音应当发自空的器物。”
甲说:“用木头或者泥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果然是发自空的器物吗?”
……
(改写自欧阳修《六一笔记·钟莛说》)
【感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文中,甲问,乙答;甲再问,乙再答;甲三问,乙无以应。可见凡事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寓言二】
日喻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盲人,他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去问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像个大铜盘。”
盲人回家敲打铜盘,铜盘发出丁当声。后来有一天他听到打钟的声音,就以为那是太阳了。
又有人告诉他:“太阳发光,像蜡烛。”
盲人摸了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太阳跟钟和短笛相差太远了,可是盲人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从来就没见过太阳,全是向别人打听来的缘故。
(改写自苏轼《苏东坡集·日喻》)
【感悟】
这则寓言说理非常形象。它形象地指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如果像盲人那样,自己不去感受、体会,单靠别人解说,只能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后成为“扣盘扪烛”这一成语。
【寓言三】
矮板凳
迂公家里有一条板凳,极其低矮,他每次坐,都要找些砖头把四条腿垫起来。后来他觉得太麻烦了,便想出了一条“妙计”:让仆人把板凳搬到楼上去坐。
等到再坐时,板凳还是和原来一样矮,他便说:“人们都说楼高,我看真是胡说!”说完就叫仆人把楼拆了。
(改写自浮白斋主人《雅谑·矮坐头》)
【感悟】
板凳的矮,是由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它在楼下矮,在楼上同样矮,不改变它本身的性质,无论搬到哪里,它都是矮的。迂公的迂,在于他不能从事物(即板凳)本身去找原因,而硬要从和事物本身毫无内在联系的客观环境上去找原因,如此,怎能不闹出笑话。
【结语】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感悟和认识吗?也学学古人,把你的感悟和认识用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⑶ 驴子和骡子 伊索寓言我的感悟:遇到困难时,我会对自己说
要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生命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生活中凡事版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大度的权胸怀,要学会体谅他人,不要在利益至上处处考虑自己的得失,不要以自己的利益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过错,无端规范别人的处世标准,更不要患得患失,以自己的利益得失来主观要求别人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凡事均有得有失,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多多为他人着想,善于助人为乐,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益处。这是生活的真理!
⑷ 伊索寓言之驴和骡子的寓意
要互相帮助,不要因为生活上的种种事情而感到斤斤计较。
⑸ 伊索寓言中 驴子和骡 的寓意是什么
这故事是说,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各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该得的酬劳。
驴与骡子
有一天,驴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子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东西一样多,而骡子认为自己应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驴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
他们又走了一会儿,驴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
(5)伊索寓言骡扩展阅读
映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的蛮横,是《伊索寓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欠债人》《狼和小羊》等。《狼和小羊》讲的是:狼来到小溪边,看见正在那儿喝水的小羊。狼很想吃掉小羊,就故意找借口,一会儿说小羊把他的水弄脏了,一会儿说小羊去年说他的坏话。
小羊老老实实地为自己辩解。最后,狼无话可说,直接露出凶狠的嘴脸,将小羊吃掉了。在这个故事里,狼代表着具有权威的统治者,他们用强权压榨着一些像小羊那样弱小的人,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揭示出统治者的残暴和虚伪。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除极少数例外,均以篇末的寓意作结。多数寓意与故事情节切合无间。具“画龙点睛”之效,少数寓意失之穿凿牵强,有“画蛇添足”之嫌。《伊索寓言》反复申述的一个命题,即“知足长乐,贪多必忧”,甚具现实意义。
催人猛省。此外,主张诚信待人、宣扬劳动致富、强调分清敌友、提倡教子有方等等寓意,都能在书中觅取相应的例证。
⑹ 在《伊索寓言》苍蝇与骡子中,自以为是说的是谁
一只苍蝇叮在四轮车的车轴上,对拉车的骡子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干吗不跑快一点?看来需要我来叮咬你的颈部了。”骡子说:“我不怕你的恐吓,我只注意坐在你上面的那个人,他会用鞭子使我加快步伐,用缰拉我的头调整方向。你快滚开些吧,别再啰嗦了,我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这故事是说不要自以为是,去做那些超越自己范围的事。那样,只会使别人厌恶。 说的当然是苍蝇
⑺ 伊索寓言故事驴与骡子读后感300字
《驴子和骡子》读后感
这学期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一篇文章是《驴子和骡子》。
《驴子和骡子》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商人养了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商人去市场时,把货物分成两份分别让驴子和骡子驮着。但驴子力气小,走起来十分吃力,只好像骡子求救。但骡子不愿意帮助他,驴子只好勉强跟在后面前进。可后来,驴子终于累得不行,腿一软滚下山了。商人不想放弃驴子,于是把驴子连同货物都让骡子驮着。到这时骡子才后悔当初没有答应驴子的请求。
通过读这则寓言,我知道了骡子见死不救,自私自利这种不好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当初骡子帮助驴子减轻负担的话,就不会害的驴子滚下山摔掉了腿,也不会到最后让自己吃苦受累背着货物和驴子了。如果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帮助别人,那么自己在碰到困难时也会得到同样的下场。如果这一次骡子帮助了驴子,以后他们一起为商人干活,能够相互帮助,好好相处,他们都会得到商人的爱护。
这时我就理解了妈妈平时的讲的为什么要多去帮助别人。以前我不懂妈妈当领导,为什么要帮助销售员阿姨们解决工作难题,我觉得妈妈这样很辛苦,而且阿姨们完成不了老板安排的工作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现在我懂得了,妈妈说的团队,他们在一起工作,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销售员阿姨完成业绩,这样妈妈才有成绩,她们的工资和奖金才能很多,才有成就感。
同时,驴子和骡子驮同样多的货物,可驴子却走得非常吃力,当驴子摔断了腿,骡子却能把两份货物和驴子一起驮着走,这说明骡子力气真的很大。这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努力把自己强大,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不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因为每个人的得到都是由他的能力来决定的。就像生活中,有的人学习不认真,成绩就不好。有的人工作不努力,挣得钱就不多,而驴子个头不够大,力气不够大,干活才吃力,才会腿软摔下山受伤。社会是也是公平的,只有付出的多,得到的才能更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做有能力的人,更要做有能力并乐于助人的人。不应该像骡子那样,见到同伴遇到困难也不去帮助。当自己够强大时,千万不要拒绝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因为这样对他人对自已都不好。应该在伙伴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一定伸出热情的援手,设法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关怀获得成功,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⑻ 伊索寓言农夫与骡子故事
农夫与骡子
有一天,驴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子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专东西一样多,而
骡子认为自属己应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驴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
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他们又走了一会儿,驴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
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
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
这故事是说,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各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该得的酬劳。
加分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