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孙权劝学句子赏析

孙权劝学句子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1 21:55:01

A. 孙权劝学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白话文: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2、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白话文: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卿言多务,孰若孤?

白话文: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

(1)孙权劝学句子赏析扩展阅读:

一、选段原文及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二、赏析

1、主题思想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2、艺术特色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B. 《孙权劝学》赏析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专以补充,所以本文属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本文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C. 孙权劝学中的名句

《孙权复劝学》中的名句:
卿今者才略制,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简介: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D. 求《孙权劝学》的翻译和注释和句子的解释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2、但:只,仅。

13、涉猎:泛览。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过去的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同“尔”,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等到。

18、过:经过。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

24、就:靠近,这里解释为做。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29、始:开始。

30、与:和。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复:再。

36、即:就。

37、拜:拜见。

38、待:看待。

39、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40、更:重新。

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2、邪[yé]:有时通“耶”,语气词。

43、乎:啊。表感叹语气。

44、以:用。

45、见事:认清事物。

46、岂:难道。

47、当:应当。

48、益:好处。

49、别:离开。

50、劝:劝告

编辑本段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涂:通“途”。 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1-3]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如今)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辞:

旦辞爷娘去。(告辞,辞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1-3]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

古义: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意: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士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见:

古意: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义:看见。[1-3]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省略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1-3]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一定要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理由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吗?
只要泛览群书,了解一些以往经验教训的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我现在才发现,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1-3]

文章结构

1 孙权劝学

2
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 拜蒙母结友而别[4-8]

编辑本段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劝人要讲究策略。

(8)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9)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1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3)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4-8]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本文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编辑本段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长,“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4-8]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幼时聪明机智,司马光为救伙伴果断砸缸)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主要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4-8]

文集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此文选自卷六十六。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4-8]

E. 孙权劝学中的哪个句子告诉人们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别人

蒙曰:“士别抄三日,即袭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内容: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F. 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赏析妙词好句

1: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孙权劝学》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伤仲永》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2:内容相同,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五课方仲永幼年不学,毫无所长,吕蒙则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写法不同,伤仲永这课是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侧面突出,言简义丰.情感不同,伤仲永是惋惜之情,孙权劝学里是赞叹之情。

3:相同之处:两篇文章都是讲身边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
不同之处:《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其“泯然众人矣”。启示:一个人要想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

4:内容
吕蒙接受劝告,读书学习,才略长进.
仲永幼虽聪慧,不使学,后平庸无奇.
写法
对话为主,侧面描写突出.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借事说理,叙议结合.

G. <孙权劝学> 赏析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知错就改,刻苦勤奋;
鲁肃:豪爽,真诚,好交友。

H. 孙权劝学的特殊句式

孙权劝学的特殊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8)孙权劝学句子赏析扩展阅读: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当代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永健《中外散文辞典》:“本篇是一则叙事短文,篇幅短小,仅仅几句对话,既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画了三位说话者的不同口吻,还显示出人物的各种神情。辞约意丰,繁简得当,表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艺术。”

I. 《孙权劝学》赏析100字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回情的起答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J.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