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返城的句子

返城的句子

发布时间: 2020-12-26 15:05:27

Ⅰ 有人说“人到中年才懂:往后余生,珍惜就是认真的道别”,你认同这句话吗

非常认同。人生苦短,很多时候,转身就是一世。珍惜眼前爱的人,因为人生真的就是一辆疾驰的火车,每个驿站,都有人上来,也有人下去。每个人只能陪你一段时间。况且人到中年,更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临,所以珍惜就是认真的道别。

因此,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对!所谓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失去了才会少些惋惜和愧疚,正如这句话里所说:珍惜才是最认真的告别!

生老病死作为人生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们再怎么不情愿,也得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去经历,我们会失去很多,也会离开很多。所以,在拥有的时候好好去珍惜,陪身边人说说话,一起喝杯温热的茶,吃舒心的家常饭,不吵闹,不伤害,这不是在珍惜拥有,而是在深情地告别!

Ⅱ 返城出发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从哪里开始返城的出发地的意思!

Ⅲ 这句话的意思

舒婷诗选 -始祖鸟

从垣古 俯瞰我们
天空 它无痕
丛林莽原都在他翅翼的阴影下
鸣禽中它哑口
众鸟只是复杂地 模仿
他单纯的沉默
丑陋 迟钝 孤单
屡遭强敌和饥寒
毁灭于洪荒
传奇于洪荒
他倒下的姿势一片模糊
因之渐渐明亮的是背景
那一幕混沌的黎明原始的曙光
用王冕似的名字
将他
铐在进化史上 据说这是永生
没有自传 也不再感想

赏析:没人见过始祖鸟。生物课上的始祖鸟模型是根据化石制成的,生物课老师、生
物学家甚至考古学家也没见过一只鲜活的始祖鸟。 诗人舒婷笔下的《始祖鸟》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鲜活的始祖鸟。
一、一组始祖鸟的木板画:
第一幅:凌空展翅图。画面的主体是始祖鸟的翅膀。诗人主要选用冷色调的
“阴影”,将“丛林莽原”都置放在阴影中,连“背景”——天空的曙光都被他的
翅膀遮住了。
第二幅:走向永生图。这时,主画面是始祖鸟的倒下,画面一片模糊,像一幅
低速快门的照相机拍摄的快速运动照。这时的背景有了“一幕混沌的黎明原始的曙
光”,但画面的主色调还是冷色调。
第三幅:永生图。此时的始祖鸟成了一块化石,这化石可能暴露在地表,也可能
深埋在地下,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生命最后的情景。这情景被历史、被地质演变凝固
成了石头。此刻始祖鸟不会复活,也不会再衰老,因而也“不再感想”。这幅画与
前2幅相承相续,依然以冷色调为主。但作者并没有详写第三幅画,因为他面对的
正是这第三幅画——一幅画或一块化石。
这三幅画都以冷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凝重、厚实的沉重感,如三幅连环式的木板
画,让人感到冷峻、引人沉思。
二、精雕细琢的刀刻。诗人对始祖鸟的描写,十分细致。有对始祖鸟一生的概
括: “屡遭强敌和饥寒/毁灭于洪荒/传奇于洪荒”,精炼、准确;也有对始祖鸟
一个细节的特写: “俯瞰”“哑口”“沉默”“丑陋、迟钝、孤单”“倒下”“一
片模糊”,细致、传神。。
三、对比手法的突出。 诗人将始祖鸟与“众鸟”进行对比。 “众鸟只是复杂的
模仿/他单纯的沉默”中,诗人用“复杂”“单纯”将“众鸟”的肤浅无知、将始
祖鸟的深沉、丰富突出展现出来。所以,这也是诗人的思想意图所在。对比手法的
运用,表明诗人对始祖鸟的情感色彩是褒扬而不是贬抑。
四、第三人称、拟人化的运用。诗人以第三人称的手法,用“他”,将始祖鸟
拟人化。而且用“俯瞰”“沉默”“迟钝”“孤单”“倒下”“自传”“感想”等
一系列词语,将始祖鸟充分人格化。拟人化的运用,表明诗人对始祖鸟的情感态度
是肯定而不是否定。
舒婷的诗中,多用第一人称的“我”,如《双桅船》;或用第二人称的“你”,
如《寄杭城》。而更多的是我、你兼用,如《祖国啊,祖国》 《致橡树》 《赠》
《秋夜送友》等。目的是为了突出诗的主体(第一主体“我”或第二主体
“你”),达到倾诉式、对话式或书信式的抒情效果,拉近主体与客体或第一主体
与第二主体的距离。如果将《始祖鸟》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也能拉近诗的
主体“我”与客体“始祖鸟”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既不符合全诗的格调、色
调,也不适合展现一种深沉、丰富的内涵。
应当说,诗人是用第三人称“他”,是特意为了拉开“始祖鸟”与诗人、与读
者的时空距离、情感距离,突出始祖鸟的原始、原初、久远、深沉等特定的内涵。
与《始祖鸟》类似,舒婷的《船》采用的也是第三人称。 作者的《船》表面写船
的搁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的搁浅生活。作者1972年以独生子女的原因照顾返城,
但一直找不到工作,连民办教师的名额都争取不到。但作者不用“我”直接写自
己,而日也不用“你”,却用“他”“他们”来写船。这有什么好?用诗歌评论家
蓝棣之的话来说“在这里,舒婷较好的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而不是把生活
真实直叙于诗中”。
应当说《始祖鸟》也是这样,采用第三人称“他”,正是诗人从生活到艺术的转
化的结果。避免了将生活的真实直叙于诗中,也避免了将诗人的情感直接喧泄出
来,而且使诗的格调更凝重,更深沉,更丰富。
第三人称手法的运用,表明作者对始祖鸟的情感方式是冷峻、深刻,而不是热
烈、激昂。
五、时空倒置。
“从坦古,俯瞰我们”,采用的是时空倒置的手法。始祖鸟是化石,是垣古的一
只始祖鸟;明明是现在的我们在俯瞰始祖鸟化石,诗人却写成始祖鸟“从坦古,俯
瞰我们”。这里,作者将“现在”“垣古”两个时间颠倒,又将“俯瞰的我们”和
“下面被俯瞰的始祖鸟”两个空间位置颠倒。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我们先看杜甫的《福州望月》 “今夜6l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
忆长安……”。明明是诗人自己在长安忆鹿洲的妻子儿女,却写成妻子儿女在鹿州
忆长安的自己。采用空间倒置,将“我”对妻子儿女的思念隐在妻子儿女对“我”
的思念之后。这是一种艺术的加工,使诗显得更含蓄更抒情更富想象力。不具备一
定鉴赏能力的人还不一定读得出诗人“我”的思念之情。

Ⅳ 听了蛐蛐的叫声会联想到什么写一段话

蛐蛐的叫声

夜,深了。马路上只有汽车的鸣叫声,夹杂着卡拉OK的鬼哭狼嚎,伴着灯光下“沙沙”的声音。唉,这么多的题,什么时候才能写好啊!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开始动笔了。
“瞿!瞿!......”这是什么声音?我放下手中的笔,动了动已经有些麻木的手。“瞿!瞿!......”又一阵声音响了起来,我细细地回忆了起来。

小时侯,我在院子里打滚,听到过这种声音;夜晚指点星星时也听到过这种声音;在农村游玩的夜晚也听过这种声音......

啊,我想起来了,这是蛐蛐的鸣叫,是自然之声,是无忧无虑的声音!整个世界安静了,只剩下我和这蛐蛐叫声了。我听着,细细地听着,跟着蛐蛐来到了大草原,欢快地飞奔着,然后躺在柔和的阳光下,晒得暖暖的。我尽情地嗅着草的清香,吸着花儿的蜜汁,飞奔着,舞蹈着......

“你发什么呆呀?还不快写!你看!这‘S’怎么写的!.....”我像是被一只钢硬的大手拉回了现实,望着堆得小山一般的作业,我无言以对,长叹了一口气,又飞快地写了起来。这时,妈妈才气呼呼地走了。

写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蛐蛐的叫声。怎么不见了,是被妈妈吓走了?好一会儿,蛐蛐那细小的鸣叫才飘入我的耳中。我又陶醉了,跟着蛐蛐来到了绿绿的大森林,那小山般的作业全被风儿吹走了,留下的,只有欢乐和新鲜的空气......

一曲完了,我的思绪才飘回现实,面对未完成的作业,我似乎添了不少活力,飞快地“沙沙”书写着。等我上床睡觉时,那诱人的蛐蛐鸣叫声,又在我耳边环绕了......
夜,深了。只有我,不,全世界孩子的希望,还在天空中回荡......

Ⅳ 如果我没有参加高考 想去韩国上大学的话 可以去吗

转学分是只有在美国国内转的吧。 ...在韩国读大学读了一半的话现在申请美国大学也可以但基本上是重新读了。 或者...记得阿甘的家乡吗?). 毕业以后再返城找

Ⅵ 定向思维的与病句辨析

一、有反问句、否定句、指令性词语的句子,就看看其是否有正反颠倒的语病。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分析:肯定句子的反问句表示否定意义。本句使用了反问句式,句中又使用了两次否定,否认和不--等于肯定,与前句语意不符,应改否认为认为。
2、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分析:句中使用了三次否定,不否认不--表示否定,即优异的学业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与生活实际不符。
3、睡梦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分析:句中有忌这个指令性词,又有否定词不,双重否定应表肯定。一忌睡前不可恼怒的意思是一是睡前可以恼怒。这显然不是说话人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戒禁止等都是这类词语。
二、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或缺乏宾语的毛病。
4、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分析:本句的主干就成了世界是过程,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5、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城的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分析:这句话有判断词是,紧缩主干后讲述的是,显然缺少一个宾语与是搭配,应在奋起……后加宾语的故事,这样句子才完整。

三、有并列短语的句子,检查并列的成分语序是否得当或与前后成分是否顾此失彼搭配不当的毛病。
6、由于那时的自然科学水平还很低,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提出像今天我们所说的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等计划来。分析:“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的语序应该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讨论并听取通过并讨论等都是这类语病。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修养。
分析:这个句子属于动动+宾宾的情况,并列短语的两个动词分别与并列短语的两个名词搭配,而充实与思想修养不能搭配,改充实为加强。
四、有和字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8、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分析:此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用公式表达为:①身长=头长+1/2尾长;②身长=1/2(头长+尾长)。
五、有数量短语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9、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三十七团打防御是很有名的,很顽强。
分析:几个既可以修饰团,又可以修饰干部,造成歧义,根据下文意思应是我们团几个……。三个科技小组的成员两个学校的领导都有歧义。
六、有两面意思(胜败、高低、是否、能否、多寡、去不去等)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患一面与两面的不搭配。
10、国家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
分析:能否是两面性的,要是一面性的,应去掉要字,加上能否。
七、句首使用了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等),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11、从这些事实中,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有志者,事竟成。
分析:这个句子由于句首滥用了介词从……中,使得句子缺少了主语,应将从……中去掉,让这些事实作主语。
八、句中有对对于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主客倒置的毛病。
1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分析:应该是青年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不陌生。
九、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首先检查关联词语是否使用得当或者是否搭配,然后检查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那么主语应放在关联词语后面。反之,则放在关联词语的前面。
13、这次去运肥料,或者用船,或者用车,大伙还没有商定。
分析:错用关联词语,或者……或者改为是……还是。
14、只要充分发挥群众,才能做好工作。
分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才改为只有……才。
15、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分析:分句的第二层即使……也,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内容,第二个分句承前省文章,主语不一致,就应该把即使移到内容之前。

Ⅶ 朗诵致橡树要用什么开场白,我要朗诵致橡树,想在前面说点精美的话然后引出朗诵 该怎么说。

每一个女人都向往一个完美的爱情,爱的不卑微,爱的坚强。我们总会找到那么一个人,面对生活手牵手,面对未来肩并肩。今天,我朗诵的是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Ⅷ 一首世界军事的封底诗(好像是明证)。里面有一些句子,我的儿,你是我行走于世间的明证。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编辑本段]赏析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舒婷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有《心烟》等。
[编辑本段]感悟与浅析
爱情的礼赞——浅析舒婷诗歌《致橡树》
作者:都市隐侠
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不局限于朦胧,保持了超然的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文学的天空里涂抹出了一道绚丽夺目的轨迹。她的诗,从意象到语汇都深具南方风情和女性特色。便如这首《致橡树》,语言和意象是何等的鲜活感人!而其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让我们逐字逐句地来把这篇关于爱情的经典诗作赏析一遍。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是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
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皮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
[编辑本段]英文版
To The Oak
Shu ting
If I love you
I won't wind upon you like a trumpet creeper
upvalue myself by your height
If I love you
I will never follow a spoony bird
repeating the monotone song for the green shade
not only like a springhead
brings you clean coolness whole year long
not only like a steepy peak
enhances your height, sets off your straightness
even sunshine
and spring rain
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I must be a ceiba by your side
as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our roots melt underneath
our leaves merge in clouds
when wind breezes
we greet each other
but no one
can understand our peculiar words
you have your strong stem and branches
like knives and swords
and like halberds
I have my red ample flowers
like heavy sighs
and heroic torches as well
we partake cold tide,thunder storm,firebolt
together we share brume,flowing mist,rainbow
as if we separate all the time
actually we forever rely on each other
this is great love
loyalty lives here
Love
not only your giant body
but also the position you stand,the earth under your feet

Ⅸ 黄宏不是山东人么,怎么以前的小品都说东北话

1960年5月25日出生。父亲黄枫是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黄宏幼年曾入戏校学戏回,后答学山东快书,曾被高元钧大师称赞为“形象好,技巧好,表现好”的三好演员。十三岁那年黄宏作为文艺兵被 沈阳 军区文工团特征入伍。曾学习相声拜相声演员马季为师。现任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总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因为从小在沈阳军区文工团,所以就会操着一口东北音了

Ⅹ 知识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的话,现在的农村该是啥样子呢

知识青年下乡,在当时的背景下,给农村融入了新鲜血液,带去了新知识、观念等,是一次城乡发展的糅合,带动农村劳动生产,促进农村发展。其实,和现在农村人去城市打工类似的道理,农村人去城市打工也是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当初,知识青年下乡,何尝不是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呢?

如果都不允许知青返城,也很难制止他们对返回出生地的愿望。因为农村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别,向往城市是人往高处走的欲望,何况是他们的家乡!他们童年的记忆,怎么样都消失不了的。再后来即使没政策返城,却有居住自由的政策,他们会挖空心思回到城里去。

那天他给我讲了如果都不允许知青返城,也很难制止他们对返回出生地的愿望。因为农村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别,向往城市是人往高处走的欲望,何况是他们的家乡!他们童年的记忆,怎么样都消失不了的。再后来即使没政策返城,却有居住自由的政策,他们会挖空心思回到城里去。许多关于知识青年下乡的故事,以及他爷爷打猎的故事……“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他爷爷养了十几条猎狗,一匹马,曾经单刀屠熊……如今,当地早已经没有专业猎人了,也不允许打猎了,此一时彼一时,野生动物都是保护动物了。在他的脸上,看到了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他植树造林,还在发展当的地相关产业。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