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心句子
㈠ 心经的关键句是什么
“第一句就讲完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行:修行,实行,具体实践 深:深心,最深内处,至极、穷容尽 般若波罗蜜多:以智慧,(由混沌无明)得度至生死解脱,究竟清净的彼岸 时:在其中,时时刻刻 照:明亮、清楚、洞见明察 见:觉知 五蕴:色受想行识 皆空:都是空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
㈡ 《心经》的感悟句子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内的食物容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㈢ 观音心经中的心咒是哪几句
观音菩萨心咒,又称六字大明咒嗡(ōng)嘛(ma)呢(nī)叭(biē)𠺗(miē)吽(hōng)
嗡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禅定波罗蜜多,能除傲慢心。
嘛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忍辱波罗蜜多,能除嫉妒心。
呢为黄色,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能除贪欲心。
叭为蓝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愚痴心。
咪为红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吝啬心。
吽为黑色,象征本尊之悲心,属于精进波罗蜜多,能除瞋恚心。
(3)心经中心句子扩展阅读:
嗡(ōng)嘛(ma)呢(nī)叭(biē)𠺗(miē)吽(hōng),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字都代表无尽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念其中一两个字,也会得到很大功德。每一个字都具大利,这个道理应当明白。
该咒是“嗡 啊 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久远劫前,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正法明如来。
观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观音菩萨心咒是"智、悲、行、愿"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心咒之一。
㈣ 心经一共多少句
完整心经全文共270字。西游记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里 乌巢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
㈤ 心经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无心亦无经。
㈥ 心经全文逐句解析
心经的基本含义
观自在菩萨——普巴先生
① 在唐三藏时代,观自在菩萨被理解为“觉有情”,
② 现在我们科学地理解,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的深刻内涵就是“正能量集合”、真理的道路、追寻大光明的境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① 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已经因为具有正能量的觉悟而得到了真理的风景。
② 这一句说明了拥有真理的菩萨境界。
照见五蕴皆空——
① 世界的本质与生命的本质都在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 对于人与人的生命世界而言,心理的世界与心灵的世界都是在变化
③ 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
度一切苦厄——
《心经》帮助人战胜一切人世间的痛苦、苦难、灾难、困惑、生老病死······
舍利子——
舍利佛是智慧第一,这是观音菩萨对舍利子说法,整个《心经》都是观音菩萨给舍利佛说法。
色不异空——
① 物质世界都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没有根本的区分,
② 因为人的分别心才会产生物质与意识、物与心的区别。
③ 物质世界离不开精神世界。
空不异色——
① 我们说的意识形态其实都是心灵世界,而心灵世界都是物质世界,
② 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都属于一回事。
③ 精神世界离不开物质世界。
色即是空——
①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能量世界,
② 宇宙与我们的生命都是能量组成的,
③ 而我们的心灵也是也是能量。
空即是色——
心灵与精神的能量世界就是人生的能量,也是宇宙与世界的能量世界。
受想行识——
精神系统的运行,包含了物质世界在心灵里的作用于反应。
亦复如是——
精神系统的运行,即人的认识都这样。
舍利子——
这是观音菩萨在给舍利佛说法的过程里面,再次对他的称呼。
是诸法空相——
①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永远存在的。
② 心灵的力量才是本质所在。因为诸法无常,处于变化之中,因而宇宙、世界、生命、人生的本质都在于精神系统的本质,就是心灵的自由自在就要像阳光一样自由自在。
③ 空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能量是心灵的细微能量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不生不灭——生命世界的能量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说的,心灵不灭,生命的内心不会消失。
不垢不净——
① 生命的本质在于灵魂的本质,
② 生命的本质不会被人心所弄坏,
③ 而人用贪欲破坏的是自身的欲望带来的罪孽。
不增不减——宇宙与生命的能量整体不会有所增减。
是故空中无色——真正达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已经超越了物质与精神的分别世界,已经获得了内心与灵魂的淡定与安放。
无受想行识——没有物质与精神的任何困惑。
无眼耳鼻舌身意——生命与人生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感官处理器所感受的简单物质诱惑,已经得到了身心灵的大自在。
无色声香味触法——
① 在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软地带,声色犬马的种种欲望享受,都已经不再具有诱惑力。
② 在现实生活中,肉身的人还是需要正当的物质生活,但一定要注意节俭,减少对自然世界的索取。
无眼界——
① 人的觉悟通过自己的感官处理器反映出来,一个人能量的密度反应在自己的感官与世界的沟通上面。
② 超越了感官的欲望,眼界扩大,达到心灵自在的境界。
乃至无意识界——在内心,在精神世界,在自我的灵魂里面,早就得到了解脱,那样的境界,帮助肉身的人生获得在人生过程里面的放下、舍得、自由、淡定、坦然。
无无明——超越了错误、执着,不再一根筋,放下了小我,因为自己的内心已经远离了错误的纠缠。
亦无无明尽——
① 错误怎样消除?在生命的流程过程里面,不断地净化生命,提高生命的纯洁。
② 在人生的过程里面,要远离错误,这就意味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人生的方向正确,在正确的光明方向,聚集自己的正能量。
乃至无老死——
① 人生有生死,有七情六欲,有焦虑、欲望等等,
② 最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在人生的旅程里面,不要只为欲望而活着,要为积极意义的人生而活
③ 这样,人生就能在生死之间问心无愧。
亦无老死尽——
① 人生是一个事业,是一次在世界上的感恩行动,人生唯有感恩,才能具有积极的生命存在。
② 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不断地吸取正能量,吸收生命的光明,那样就能减少遗憾。
无苦集灭道——
① 四谛即四种真理,人生与生命世界的苦,在于人的欲望造成
② 要探索真正的真理,就要脱离苦海
③ 脱离苦海的途径,就是依靠灵魂的正能量。
无智亦无得——
① 没有了障碍,没有了逻辑推理,没有了事物内在的欲望,只有最高意境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
② 那么,人生就会很觉悟,获得无上的自由自在。
以无所得故——
① 不要贪婪,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追求,要顺应自然,顺应光明之心。
② 人的索取之心不能过度。人只有大爱、大慈悲、大悲悯,不在于斤斤计较,就会拥有真正好的生命质量。
菩提萨埵——
① 人不贪欲,就会无求,就会不追求邪恶、黑暗的享受。
② 而那些暴力、邪恶、黑暗对世界生存资源的垄断,终究会得到相应的罪孽,因为因果如此。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按照灵魂的本质去修行,而不是按照欲望去追求邪恶的享受。
心无挂碍——我们的生命心灵就不会有什么不需要的牵挂与障碍,即内心光明,没有阻挡心灵的负能量。
无挂碍故——因为人的心灵里面有了阳光,有了积极的正能量,没有阴暗面的原因。
无有恐怖——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很阳光,人的心灵一旦像空气、水、阳光一样充满了巨大力量,就会没有什么人生的困惑,没有什么心里颓废的东西。
远离颠倒梦想——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生不需要有错误的妄念。
究竟涅槃——
① 人生是由很多烦恼组成的,而烦恼都是欲望得不到实现的体现。
② 人生烦恼少,在物质社会,烦恼的造成大都是欲望与得不到物质。
③ 在不平等的物质社会,贫穷是烦恼的主要原因。只有超越了物质社会的黑暗,才能得到自在的心灵。
三世诸佛——
① 三世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指的是十方一切佛。
② 真正的成功者是在心灵本质上取得的成功。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① 按照正确的修行方法,成就了那些佛菩萨成就自我的道路。
② 在我们的俗世人生里面,首先要找准人生目标,依照正确的道路,放下自己内心的罪孽、邪恶,才能一步步走向硕果累累的人生。
③ 人生在于奉献,在于净化自己的灵魂,让灵魂纯洁,得到更多的光明,因而加大了无限的正能量,能量加大。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为世人树立了光明追求的光辉典范,佛陀不是偶像,而使正确的精神符号与现象,是光明的纯洁。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人生与生命的道路,就是要去找到真理。
是大神咒——宇宙最为神圣的法则,人生的正确方向指南。
是大明咒——战胜一切错误的行为准则。
是无上咒——包含了无与伦比的正能量与智慧。
是无等等咒——这是佛陀的智慧,来帮助世人。
能除一切苦——
① 能解决人间一切苦难、人生的苦难。
②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而人生要成为自己理想的人生,就要去掉心灵的阴暗面,让自己的内心生活成为正能量。
真实不虚——这绝对可靠,佛度有缘人,有缘的人早日得到佛的智慧帮助。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为此,生命的本质在召唤我们,去找到心灵与生命的归宿。
即说咒曰——咒语的内容如下。
揭谛揭谛——打开真理,打开真理。打开宇宙与真理之门。
波罗揭谛——向光明的方向出发。打开宇宙的灵魂之门。
波罗僧揭谛——找到让内心、人生、灵魂清净的方法。
菩提萨婆诃——探索宇宙规律。
㈦ 《心经》说什么
。其所用的辞句不易为现代人了解,再加诠释者惟恐不能表达经的中心思想,才逐个字来分析,导致见树而不见林,失去了经的要领。《心经》的主题不外乎是解释一个“空”字,不幸运“空”字被一般人误解为空无一物的意思,不明的人误以为佛教是一个落后及消极的宗教。却不知这“空”是自然科学家想解释宇宙奥秘的最终目标。从这角度来看,科学反而是落后了佛教二千多年。再说科学家凡事一定要求证,然而“空”的奥秘是无法被科学求证的。 宗教与科学所不同的是前者采取的是“宏观”的角度,而后者是以“化整为零”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自然界的现象 ,因而有互不相容的情形发生。但如果能放弃各自的私见,二者可互相辅助的,因为从不同角度看,真理是应该一样的。 科学家发现宇宙的一切是“质”与“能”的表现。“质”的最小单位是粒子,“能”是一种波动。人是一个小宇宙,也是由质与能组合而成。 《心经》一开卷就言道,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谓之五蕴,是组合所有“有情众生尸的基本因素。色是物质也即是身体,其余四蕴是由脑电波的反应而产生。故可归纳为能量。所以色二质二粒子:受、想、行、识二能二波动(编者注:本句观点欠妥,本刊不予苟同。但因其非本文主题,仅为表述主题观点的一个过程和手段,故子保留,望读者注意)。粒子与波动之间的关系在科学上仍是一个谜,因为两者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可以互相交换。“光”同时是粒子也是波动。质与能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分割不开。 “空”是这奇妙境界的代名词,它包含了合二为一的质与能。万物是由这两者的无穷变化而形成。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量也是如此,所以也可谓能即是空,空即是能。质与能的总和是不增不减。因为两者合一而对立和比较也不存在,所以是不垢不净。“空”是不受时间的约束,故谓不生不灭。换言之,“空”是一个舞台,万物在其中生生息息不停地演变。由于“空”中无相对的现象,所以佛教被称为不二法门或一真法界。 明白此理后,《心经》随即举了一大堆无相对的例子,在此也不必详述。最后的结论是: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即是无所谓此岸与彼岸,也无到达彼岸的“法”(无智)。因为众生本身已具有佛性,不必外求(无得)。这部经主要的是提醒已有成就的修行者不要执着“法”而不得正果。难怪初修者看了摸不着头脑,佛陀明明讲了四十多年的四圣谛,岂不是什么都没有讲?原因乃是他从单一的而不是从观自在菩萨的角度来看。故《心经》以“照见”来表达这像太阳光一般的角度,普照四方。《心经》在此指导我们如何观察。 民间佛教常劝人多多行善,所以一般人对佛教的“不思善、不思恶”困惑不解。其实其中并不矛盾。人是为了避免恶报而行善是无可厚非,然而世上一切的争纷也是因为对立而引起。所以思善及思恶同样是犯了分别心。两者只取其一就是执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般佛教徒追求的目标。凡是在二元世界里有乐必有苦,只有佛国是超越苦乐。所以要修的应该不是离苦得乐,而是脱离有对立的世界才是。这就是《心经》要传递的讯息。然而智慧是要从对立和比较中成长。人生是从不完整(分裂)而走到完整(圆融)的路途。
㈧ 心经中关于知足的句子
目的达到了,即是知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是知足。依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知足。
㈨ 心经中最中心的几句是什么,为什么
故知
般若波罗蜜多
,
是大神咒
,是
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