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文言文
❶ 文言文的句子
有补充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
◎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的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易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❷ 关于文言文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版(庄子)权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❸ 有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❹ 经典的文言文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❺ 古文句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内自流。 天长地久容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李芝。 为留待骚人, 来访雁丘处 哎~秋风起处花尽散…
❻ 文言文优美句子有哪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时隔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哀。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余光中 译
释义: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风飞扬《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释义:用一首曲子表达我对你的情感,也不要管曲子完后我们是分离还是是相聚。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释义:山上有树木,而树有枝啊,我的心里这么喜欢王子,王子却不知道。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释义: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尽。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如果我们在天上的话,那我们就化作比翼鸟,不离不弃,如果我们在地下的话,那么就让我们化作连理枝,相知相守,永不分离。
曾经沧海不是云,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释义: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释义: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的沙洲上。那善良美丽的少女,是男子的好配偶。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释义: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释义:有一个女的很漂亮,见了之后就不能忘,如果有一天看不见他,就会思慕她的美丽直到发狂。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释义: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见到夫君开心不开心啊?
❼ 求几句经典文言文句子。
效夙托!夜恐不忧叹
付
❽ 文言文句子大全
古文名言警句
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3、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28、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9、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33、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43、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4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9、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5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5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5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55、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8、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5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6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6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6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6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8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8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8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8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8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9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9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9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9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9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0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0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0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0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0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9、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1、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11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3、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14、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8、轻诺必寡信。——《老子》
119、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1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21、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122、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2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2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12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2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31、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3、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3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35、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36、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13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3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39、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www.lz13.cn)
14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4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49、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15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5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52、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5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5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5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5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16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6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6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6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6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6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6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6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6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7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71、父慈而教。——《左传·》
1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7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网
17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7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7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177、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17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7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80、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18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82、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83、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8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8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8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88、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8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90、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19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9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9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9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9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19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9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9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20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20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0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04、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0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20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1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2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1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2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❾ 激励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1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1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5、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16、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2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2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2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2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3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3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3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35、行千里者半九十。
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3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3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4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5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5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5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6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6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6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6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68、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❿ 文言文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版花相映红。人面不权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