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行动和语言要一致的词语
Ⅰ 表示言行和思想一致相应的词语有哪些
1、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 处: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Ⅱ 形容动作和语言相似成语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版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权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Ⅲ 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的成语是
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自相矛盾、两面三刀。
Ⅳ 语言和行动很文雅,有礼貌。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温文儒雅
温文有礼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Ⅳ 形容想法和行动一致的词语是什么
不谋而合来。
Ⅵ 表示动作和语言的词语
表示动作和语言的词语
健步如飞 扭头就跑 定睛一看 侧耳细听 冥思苦想 步履版矫健权 拔腿就跑
目不转睛 听得入迷 挖空心思 大步流星 连蹦带跳 凝神注视 道听途说
飞檐走壁 东奔西窜 怒目而视 大摇大摆 横冲直撞 左顾右盼 步履艰难
飞似得跑 东张西望 一瘸一拐 奔走如飞 挤眉弄眼 匍匐前进 上窜下跳
瞻前顾后 蹑手蹑脚 举目远望 步履轻盈 极目了望 走马看花 虎视眈眈
Ⅶ 言语与行动不一致的一个成语或俗语
言行不一
【拼音】:yán xíng bù yī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
【近义词】:言而无信
【反义词】:言行一致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言而无信
【拼音】:yán ér wú xìn
【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示例】: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歇后语】:口传家书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歇后语】:老虎念经;戏台上赌咒
【语法】:作定语、宾语;指言行不一
Ⅷ 形容行动和语言一致是什么词
这个词语是:言行一致。
【解释】言行一致,成语,作主语、谓语、宾语,意思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出自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Ⅸ 行动和语言要一致,用一个什么词语概括
言行一至
言必行,行必果
Ⅹ 行动和语言要一致用一个词语概括
行动和语言要一致
用一个词语概括
言行一致
拼音: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