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古诗词
『壹』 "斜"的读音在古诗里都念xia吗
斜
现代语音:xié
特殊读音:xiá yé chá
部首:斗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释义:
xiá:斜在中专国古代时期的读音为属xiá,所以现在的古体诗词以斜作韵脚时都念xi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qiá:古语延续、现苏北地区方言,如地名:角斜(ga qiá),用于读部分古诗词则非常押韵、朗朗上口,如"过故人庄"。
yé: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chá:人名,[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常用词组:
斜度xiédù
数学名词。指直线与水平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的角度。
斜杆 xiégǎn
结构框架中用以抵抗风力的构件。
斜高 xiégāo
正圆椎体、正棱椎体、正圆台、正棱台侧面的高。
『贰』 “斜”字在古诗中怎么读
“斜”字在古诗中的读音有:xié、xiá。
『叁』 古诗词有微风燕子斜的那首古诗
《水槛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肆』 带有斜字的古诗
1、唐代韦庄《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译文:梦醒了还留着梦中的惆怅,看到一轮山月低斜。孤灯将她的背影映在墙上,也投在窗上的碧纱。这里原本是小楼高阁,情人的家啊。我心里暗暗寻找美妙章华来形容她那白皙的身体,是一枝春雪中凝冻的洁白梅花,她满身的香气就像是那天边簇拥的朝霞。
2、宋代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译文: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3、唐代吕岩《梧桐影·落日斜》
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4、宋代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5、宋代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译文: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伍』 斜在古诗中应该怎么读
斜
现代语音:xié
特殊读音:xiá yé chá
xiá:斜在中国古代时期的读音为xiá,所以现在的古体诗词专以斜作韵脚时都念属xi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qiá:古语延续、现苏北地区方言,如地名:角斜(ga qiá),用于读部分古诗词则非常押韵、朗朗上口,如"过故人庄"。
yé: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chá:人名,[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对于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如果有案可查、有根有据。还是还其以本来读音为好,切不可以今律古。
『陆』 “斜”字在古诗中怎么读
“斜”字在抄古诗中的读音有:xié、袭xiá。
『柒』 求含有“斜”的古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a)。
开轩面场圃,版把酒话桑麻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词也算吧~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自昔豪华
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捌』 古诗中的"斜"字到底要怎么读
古音就来是xiá,特别在格源律诗中,读xie就不押韵了。语言是演变很频繁的交流工具,俗话说“三十年一变”,现代人交通便捷,读音更替的缓慢些,古人环境比较闭塞,口语读音更替很快,所谓“十里不同音”。唐诗古韵早已面目全非,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么说话的,粤语是保存古音最多的,浙南、闽西北方言也大致是古音风貌。
当时盛行洛阳方言 也就是说 洛阳方言是当时得标准国语 而按照洛阳方言许多读音就和现在的普通话不同 比如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绿读作lu 衰读作cui
绿树村边合(hia) 青山郭外斜(xiá)这是按照当时的标准读音来押运的
『玖』 斜字的读音斜字在古诗中是读xie还是读xia
斜的读音是xié,是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
还有:版
xiá:斜在中国古代时权期的读音为xiá,所以现在的古体诗词以斜作韵脚时都念xi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qiá:古语延续、现苏北地区方言,如地名:角斜(ga qiá),用于读部分古诗词则非常押韵、朗朗上口,如“过故人庄”。
yé: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chá:人名,[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对于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如果有案可查、有根有据。还是还其以本来读音为好,切不可以今律古。
客家话也念xiá、qi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