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词

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词

发布时间: 2021-01-27 03:09:04

Ⅰ 关于端午节屈原的诗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孩功粉嘉莠黄疯萎弗联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Ⅱ 屈原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专升平。
鬓丝属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宋代: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Ⅲ 关于端午节屈原写的诗

关于端午节屈原写的诗:

1、原文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释义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3、创作背景

根据诗题“己酉端午”可知,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此诗。

(3)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词扩展阅读:

赏析

1、此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起句写景,描述端午节的天气,由于有风雨而天地昏暗,这也暗示着因天气的原因野外少人行。这里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忠心为国而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

3、这里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次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首句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Ⅳ 屈原写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一】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
1.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2.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3.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
4.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5.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6.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7.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8.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10.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11.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1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14.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15.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16.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8.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19.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2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2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25.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2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2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28.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2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3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Ⅳ 有关端午节的诗。而且是屈原写的。

没有,“屈原”未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着诸多的传说故事,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源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但流传最广的是屈原的传说故事。

(5)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词扩展阅读:

我国关于农历端午节起源的几种说法:

1、源于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5、源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

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Ⅵ 纪念屈原的古诗词有哪些

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为国捐躯,历史上有以下这些纪念他的诗。

01. 《离骚》

这首诗与屈原所留下的千古名作同名,但此诗的作者名叫陆龟蒙。这首诗的大意是,屈原曾经写下了《天问》和招魂,想要给皇帝看见,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没能见到皇帝。屈原怎么可能知道他那传诵千古的文章,其实却抵不过小人在皇帝面前诋毁的几句话语。这首诗仅用寥寥数语,便直接指出屈原下场的原因所致,言语中无不是充满着对屈原的同情以及对那些小人的不满之情。

其实,在历史上远远不止以上三首纪念屈原的诗歌,我在这里仅仅是列举出了几首我觉得写到我心坎里的诗歌。

Ⅶ 端午节纪念屈原有诗句吗

1、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译文:

楚怀王受到蛊惑,要赴约会见秦王。屈原苦劝楚怀王不要上当。但是楚怀王没有听从屈原等人的建议,坚持与秦昭襄王会面,结果被秦国扣留囚禁。可怜又可恨的楚怀王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楚国,后来病死于秦国的咸阳。

屈原受到排挤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并被放逐江南。屈原作《离骚》以明志,自沉于汨罗江。传说楚人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水中喂鱼。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2、宁作香草随波去,不与邪小论短长。 江雨漫漫君之泪,楚天茫茫国有殇。

译文:

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忠君爱国的思想。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屈子长歌投汨江,楚君披发拜秦王。刻骨难消亡国恨,霸王一怒焚阿房。

译文:

前278年屈原投江。前223年,秦国老将王翦大败楚军,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多年以后,西楚霸王项羽带军进入长安,一把火烧了秦国皇帝苦心经营的阿旁宫。也算为楚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7)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词扩展阅读

端午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的起源有几种传说,有一种说法与屈原有关。

传说楚国大夫屈原因遭佞臣排挤毁谤,流放至汉北和沅湘一带,听闻秦军攻破楚都郢后,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流传至今。

Ⅷ 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1、《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赏析:

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创作背景: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3、《端午》【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创作背景:

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Ⅸ 关于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或词

1、《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2、《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3、《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4、《贺新郎·端午》

宋代: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

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

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5、《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