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云古诗
⑴ 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⑵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全诗,诗名,作者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编)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风樯(qiáng墙)〕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天堑(qiàn欠)〕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⑶ 古诗赞美横渡琼州海峡
【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回设的根本问题,不仅答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只能说受海南地理环境影响,而不能说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所以③错误。黎族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能说是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选A。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
⑷ 水调歌头有几首诗
"水调歌头"的古诗一共283首!
1、《水调歌头 此首前原有水调歌头不用寻神水一》
年代:宋 作者:无名氏
东风卷帘*幕,时物又新奇。桃花院落,小桥流水柳依依。正是清明天气
无名氏的其他40首->
2、《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谁道投鞭飞渡?
辛弃疾的其他39首->
3、《水调歌头·江水自石纽》
年代:宋 作者:魏了翁
席次韵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魏了翁的其他37首->
4、《水调歌头·一段太清境》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但见人间一样,
李曾伯的其他35首->
5、《水调歌头·鹤会正阳後》
年代:宋 作者:刘辰翁
鹤会正阳後,又为此公来。向时圯上,不似魁梧出尘埃。少日河东赋手,
刘辰翁的其他24首->
6、《水调歌头 焦山》
年代:宋 作者: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
吴潜的其他22首->
7、《水调歌头·二月一番雨》
年代:宋 作者:葛长庚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
葛长庚的其他21首->
⑸ “日圆山高路口长”出自哪首古诗
这是诗人辛弃疾聚会随口所言,没有名字。
辛弃疾
日圆山高路口长,横云竖雨内伴斜阳。容
扁舟横渡无人过,风卷残花半日香。
诗的内容:
雨后的河边,斜阳从云彩中透出来,圆圆的太阳一点也不刺眼;
一叶扁舟横在渡口,在水中荡来荡去;
狭长的小路上,杳无人影;
风轻轻地吹过,被雨打残的花香一阵阵飘来。
有动有静,有山有水,有路有舟,有风有花,有云有雨,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⑹ 关于描写长江的古代诗词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另送14000首:
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1&TT=%BD%AD&scommand=%CB%D1%CB%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