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态古诗
❶ 描写仪态的诗句
1.千秋无绝色!悦来目是源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❷ 春风不度玉门关 什么意思
意思是: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2)仪态古诗扩展阅读: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❸ 从容,庄重大方,美丽漂亮的成语或者古诗文有哪些
仪态万复千 [yí tài wàn qiān]
仪态万千,成语,主制谓式;作谓语、定语。
基本解释:形容容貌、姿态、神态各方面都很美。
出自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中文名
仪态万千
读音
yí tài wàn qiān
基本解释
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用法
作谓语、定语
成语解释
【解释】: 仪态:姿态,容貌。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成语典故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❹ 大方,美丽漂亮的成语或者古诗文有哪些
仪态万复千 [yí tài wàn qiān] 仪态万制千,成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基本解释:形容容貌、姿态、神态各方面都很美。出自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中文名仪态万千读音 yí tài wàn qiān 基本解释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用法作谓语、定语成语解释【解释】: 仪态:姿态,容貌。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成语典故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