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古诗
1. 爱惜身体的古代诗词
1、《虞美人(邓_子美生日)》
作者:宋 魏了翁
浮云富贵非公愿,只愿公身健。
更教剩活百来年。此老终须不枉、在人间。
白话译文:富贵钱财都是浮云并非你所希望的,只愿你的身体健康。愿你还要在活百来岁,在这人世间老去之后也不会有所遗憾。
2、《孝经》
作者:春秋 孔子及其弟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白话译文: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根发丝,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
3、《酬乐天咏老见示》
作者:唐 刘禹锡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话译文: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4、《秋思七言八首》
作者:元 方回
菊殿百花梅第一,重阳节遇小春来。
年年岁岁身长健,摆去穷愁醉几杯。
白话译文:在百花里梅花排行第一,重阳节遇小春来,希望你年年岁岁身体健康,能够摆脱贫穷愁苦喝几杯。
5、《凤栖梧》
作者:宋 王庭
莫谓今朝,人在天涯远。
彩凤衔书应不晚,愿公难老身长健。
白话译文:不要说当下,人漂泊在天涯。彩凤衔书应该不晚,希望你年年岁岁身体健康。
2. 诗词里包含“艾”的诗句有哪些
1. 许应龙 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 【贵妃閤端午帖子 其二】 周必大 艾叶双人巧内,菖花九节荣。 【端午帖子容 其一 太上皇后阁(乾道七年)】 艾髯张绣户,菰黍簇金盘。 【端午帖子 其一 太上皇帝阁(淳熙五年)】 项安世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 【思归二绝句 其二】 真德秀 艾虎垂朱户,槐龙舞玉墀。 【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 其二】 释了元 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 【端午帖子】
3. 古诗有没有16个字的古诗。
有!
词有一种词牌叫十六字令。毛泽东诗词中就有《十六字令•山》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 “自叹不如老了,身体不好”的诗句都有哪些
1,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白话文释义: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2,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出自宋代: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白话文释义:我似相如,君似文君。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济,请问文君,我们现在如此穷困潦倒、疲惫不堪,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回顾当年我们一起赴京居住过的地方,恐怕至今还留着我们依红偎翠恩爱相处的痕迹吧。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出自唐代:杜甫《登高》
白话文释义: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文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5,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出自金朝:元好问《倪庄中秋》
白话文释义: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6,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白话文释义: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7,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出自唐代:李煜《病中感怀》
白话文释义: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5. 形容针灸的诗句
1、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杜甫《雨》)
白话文:针灸的治疗阻隔了朋友们,劣质的食物被分给儿童。
2、此证何证无实证,针灸汤药所不治。(陈著《赠医相者赵月堂》)
白话文:这个病症并没有明确的根据确诊是何病症,不能随便用针灸汤药来治疗。
3、厌然成痼,不可针灸。(张耒《友山》)
白话文:已经成了痼疾,不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4、能治神者可治针,治神之要在修身。(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能够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就能够掌握施针的方法。而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的关键,就在于不断修炼提升自己。
5、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针虽然是细小的物件,却神通广大,上顺应于天,下适合于人。
6、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黄庶《灸赘疣》)
白话文:闲来无事,有时会用艾灸,赘疣已经消失了,再长出来就继续用艾灸。
7、启处不自安,灼艾加诸膝。(强至《予以病久不赴朝谒因灸三里穴罢信笔偶书》)
白话文:双腿活动不方便,在膝盖上方用艾叶灸灼。
(5)艾灸古诗扩展阅读: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翻译这三首古诗词,会采纳的,谢谢
七种宝物镶嵌于画扇上,璀璨如同明月的光华。
女子和情郎在暑热天气时执此扇子去回暑,那段时光是他们俩共答同难忘的记忆。
林里青绿色竹子可以用来制作白色团扇。
巧手的男子摆弄竹子,制作团扇,微风拂过很是雅致。
一把有一把团扇,拿在手中可以遮面。
神态憔悴时可用团扇掩面,与情郎相遇时,腼腆之态可用团扇遮掩。
7. 关于健康的古诗有哪些
1、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回之将至”,这样就可答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8. 形容身体不舒服的诗句
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译文:病体版虚弱消瘦,以权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2.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宋代:李清照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3.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宋代:辛弃疾
译文: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4.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病马》唐代:杜甫
译文: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5.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逢病军人》唐代:卢纶
译文: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
9. 求‘瑶知花泪惹人醉’第一个字是‘艾’的诗句
艾纳复香空半泓制水,瑶知花泪惹人醉。
艾形声。本义:草名即艾蒿。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供艾灸用。
本义:一种用于治疗或理疗的草。
特指:针灸术中的“灸术”所使用的草,即“艾蒿”。
说明:《孟子》的“求三年之艾也”直译意思为“使用三年陈艾草进行治疗”,是指把艾草灸身作为养身方法。同时理疗过程具有长期性。故“艾”字有“经过漫长时间终于结束”的含义。以艾草灸身适用于老年人的养身,故“艾”有“老年”义,亦有“养护”义。“以艾灸身”是一种养身法,故男色或女色也称“艾”,因为男色或女色也能起到和艾草一样的作用)。
10. 关于健康的古诗句
1、不来畏复不忧,是自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