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词修辞6

诗词修辞6

发布时间: 2021-01-23 11:47:52

㈠ 指出下列古诗词使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
2、拟人这里的她在丛中笑运用了拟人.
3、对偶这里两只和一行黄鹂和白鹭鸣翠柳和
上青天专运用了对偶
4、反问属这里岂在多杀伤?运用了反问
5、比喻这里露比做珍珠,把月比做弓
6、设问这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

㈡ 有关古诗词的修辞

1.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不知道啊...好像是比喻啊...还是什么的....

2.荷尽已无擎版雨盖,菊残犹有傲权霜枝 对偶
3.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映衬
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对仗--借对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互文

㈢ 修辞手法诗句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乡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近及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时光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自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恋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乐府诗集》)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乐府诗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李商隐《泊秦淮》
林寒涧肃——郦道元《三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思元书》
比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思元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思元书》
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柳宗元《小石潭记》
侧面描写
夜久语声绝,如闻气幽咽。——杜甫《石壕吏》
对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思元书》
设想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衬托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反衬)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反衬)
情景交融
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以诗入词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异曲同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英雄失路之悲)
10)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以动衬静/以声响称静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借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周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典故入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㈣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互文、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对偶、通感等。

㈤ 古诗中的修辞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1.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2.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 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4.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5.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6.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7.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㈥ 古诗词善用修辞,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

3、特殊性描写方法:

a.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b.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

c. 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二、最常用的八种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 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5.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 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㈦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六、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七、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㈧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反问

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7、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8、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㈨ 24种诗词修辞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反问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