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课文
① 关于寒食的古诗
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2.宠柳娇花寒内食近,种种恼人天气。____李清照容《念奴娇·春情》
3.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____王建《寒食》
5.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____韩偓《夜深 / 寒食夜》
6.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____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____周邦彦《兰陵王·柳》
8.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____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9.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____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② 寒食古诗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 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专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属。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③ 寒食古诗原文与译文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专家。
译文:属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
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④ 寒食古诗作者
寒食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内斜。
日暮汉官传蜡容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都飞舞着柳絮、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是一首讽刺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⑤ 古诗寒食
原文: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袭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3、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⑥ 寒食的古诗。
寒食节的诗词: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野望吟》
唐 ·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诗》
五代 · 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夜深 / 寒食夜》
唐 · 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念奴娇·春情》
宋 ·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
《寒食》
唐 ·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 ·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 ·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小寒食舟中作》
唐 ·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 · 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杂诗》
唐 · 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 ·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壬辰寒食》
宋 ·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寒食书事》
宋 · 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雨二首》
宋 ·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
《寒食》
宋 · 张镃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唐多令·寒食》
明 · 陈子龙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寒食》
唐 · 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寒食》
宋 · 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上冢》
宋 ·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