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云古诗教案

云古诗教案

发布时间: 2021-01-22 02:47:28

1. 写云的古诗(整首)

单独描写云的诗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有相关的诗句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回难为水,除却巫山答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 带日的古诗

带有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清。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岛》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燕门太守行》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
8.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热》
9.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2.惟有日斜溪上思,旧旗风影落春流。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13.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4.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宋·苏轼《新城道中》
15.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唐·张耒《初见嵩山》
1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1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22.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23.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诗经·君子于役》
24.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
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唐·李白《行路难》
2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2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观刈麦》
3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唐·温庭筠《望江南》
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3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宋·晏姝《浣溪沙》
3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近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3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3. 云在古诗文中的意像

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诗经里便有: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
《郑风.出其东门》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齐风.敝笱》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都人士之仕.白华》
诗经之“云”多以意“多”。因于认识上的局限,见天上漫漫云朵,其实为众,是而认为众多。也有看云飘飘而产生感叹的,如“英英白云”句,看白云飘悠悠而想到时运之艰难,有几分惆怅,已有象征的义素。
楚辞之中“云”也不少,如:
飘云屯其相离兮,帅云霞而来御
屈原《离骚》
云霞来迎,一如亲友,可见诗人给予“云”的任达,浪漫之情采。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屈原《大司命》
此云能“乘”,可谓为行铺路。岂是云能行?诗者思行矣!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屈原《悲回风》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宋玉《九辩.四》
“浮云”于高空飘荡,似高志之于理想,又不免“浮”而不定,何者?云因“浮”而难免有不能自控之处,因而高志遭疑总难免,此“浮云”实为诗人心中情感之云矣。
如果说《诗经》里的“云”仍是比较集体意识,那么《楚辞》里的“云”则已比较个性化。《诗经》之“云”仍多在实物与其本义的层面,而《楚辞》中“云”更注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色彩。如“云霓”成为拟人化的物象而恭迎诗人;是诗人用以遮天蔽日的“云”;“玄云”则为乌云,有迎风乘云之宏势;而以“青云”为衣“白霓”为裳,寄寓诗人精神上的舒放壮达;有时“云霏霏”弥漫天宇,仿佛把诗人的欢乐都笼罩去了,“云”即有黑暗势力之意;诗人心中的“浮云”则含有一种浮离不定之感,其飘其止仿佛其身其志,因而发出哀叹之声;而“云蒙蒙”则明显地指希望太阳(光明势力)耀长空,可恨乌云(黑暗势力)来迷蒙。总而言之,楚辞里“云”意象已具很强个性色彩,含有更多的是其本义之外的象征义
云,作为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被赋予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例如,卢思道的《从军行》中,借“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塑造了战斗激烈、绵长的景象。这里的“云”是从云的浓重沉实的本象形态与战斗凝重紧张的相似点出发,通过这个意象的寄托,使战斗场面更生动,突显其惨重;也使一种厌战之感委婉道出。崔灏的《黄鹤楼》所写的“云”,则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里的“白云”着重把其悠悠千载,依然如故的情景与鹤去楼空、古人已逝、岁月不再的现实相对比,发出的是对人世茫然的深沉感叹。
王维的诗歌最喜写云。“在王维现存的489首诗中(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据初步统计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这表明王维诗中‘云’是一个中心意象。”
众所周知,“空”是王维诗歌的一个中心概念。但“空”也是佛教的最高范畴之一,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佛家之“空”,并不是指一切皆无。世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有”,佛家所强调的是从“有”中悟“空”。王维最崇信的《维摩洁经》,以及《金刚经》、《楞伽经》都宣扬这种“万法如幻,无有定相”的观点。王维接受了空幻观,他尽力想看空人世间的许空幻观对王维的艺术影响很大,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仅着重外形突出特征的刻画,还探究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意味。佛家说,实相非相。王维的诗总在试图突显实际事物空幻的本质,因而具有一种超脱、空灵、含蓄的美。③
同时,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云似乎是最虚实难测的东西。它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恰喻多样不定的世事;它又如此的瞬间变幻,成团的实体一下子就变成雨水消失无踪,因此它最能象征同样似有实无的空幻。这个也许就是王维常在诗中写到“云”的原因。因为心中塞满的全是“空幻”,感受最深的自然就是类似空幻的情景。而且王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过着亦官亦隐的日子,生活上的简单与孤独使诗人有充裕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无期。”《终南别业》,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云”作为天空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可能是诗人每每抬头望天,思考无限的哲学意蕴,感概人生的最忠实的聆听者。此外,唐代士子盛行漫游、读书山林的风气,眼界广阔、理想远大,与自然更有长期的交往。唐代人口流动较大,疆域内外出入频繁,贸易、游历、迁谪、服役、做官等都使人们走出狭隘的家庭空间,走入自然。在王维以前及其时的唐代诗人中,也有不少写到“云”的意象,例如: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王勃〈普安建阴题壁〉)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只是王维诗中的“云”是有个性的,虽然各有差别,却符合其诗“清淡而味远”的整体风格。这些都是由于王维个人涵咏大雅的才情(精通音乐、绘画;广涉佛学以及以儒、道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复杂的人格结构(做官与归隐之间的长期徘徊)所赋予的。
张海沙先生在其著作《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中论及王维诗中“云”的意象时,提出王维诗中“云”的意象主要有四层含义:较显明的一层,是将世事人事的变幻与空虚比作浮云;第二层是用云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第三层,是表达一种难解的禅境;第四层是佛法的象征,也是其最深的含义。
⑴将世事人事的变幻与空虚比作浮云;
“埋身白云长已矣,空余流水向人间。” (《哭殷遥》)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
“山万重兮一片云,混天地兮不分。”(《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其二》)
⑵用云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寄崇梵僧》)
“望见南山阳,白云霭悠悠。”(《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
⑶表达一种难解的禅境;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山中寄诸弟妹》)
“行到水穷处,坐看白云起。”(《终南别业》)
“不知栋云里,去作人间雨。”(《辋川集.文杏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
⑷佛法的象征;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乘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双关手法。“法云”万法如云,世事万物以及佛法都是如云一样虚而不实。
“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这里的“云”则寓意“法”的高大、清静、圣洁.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士郎山居》)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辋川集.欹湖》)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酬诸公见过.时官出在辋川庄》)
⑸表达一种欣赏自然的情趣;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士郎山居》)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辋川集.欹湖》)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酬诸公见过.时官出在辋川庄》)

4. 带云的古诗

带云的古诗
1、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唐·李白《太原早秋》
2、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3、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唐·张乔《商山道中》
4、云月有归处,故山清洛南。唐·许浑《长安早春怀江南》
4、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唐·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
6、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唐·鲍溶《子规》
7、四啼玄冥冬,云物惨不霁。唐·鲍溶《子规》
8、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唐·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
9、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唐·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
10、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唐·马戴《江行留别》
11、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唐·杜甫《江亭》
12、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唐·皇甫冉《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13、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唐·王勃《易阳早发》
14、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唐·李白《姑孰十咏·丹阳湖》
15、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唐·谢勮《游烂柯山》
6、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唐·谢勮《游烂柯山》
17、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唐·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18、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9、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唐·喻坦之《晚泊盱眙》
20、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5. 古诗云诗句解释

千形万象竟还空:云形象千变万化,实际上却空无一物。(讽刺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员)
映水回藏山片复重答:即使映在水里,藏在山里,也是一样的空。
无限禾苗枯欲尽:很多禾苗都快枯死了。
悠悠闲处作奇峰:云彩却仍然悠闲的在高处变幻成山峰。(讽刺那些对人民死活不管不顾的官员)

6. 带有云字的古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内门关
这首诗的精华容在于后两句,个人也很喜欢的说。云只作为一个意象出现而已。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个很耳熟能详啦!




于邺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

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

徘徊不可驻,漠漠更东还。





李绅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庆云冠玉峰。

轻未透林疑待凤,细非行雨讵从龙。

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丹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后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贴破清光万里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完整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7. 云古诗唐朝来鹄诗人

《云》是唐代诗人来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旱云千变万化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反映诗人为庄稼盼雨心情的抒情之作。这首诗描写细腻,旱天云彩的种种变化写得逼真而形象。从整篇的诗句中虽然贯穿着诗人对旱云的不满,但诗人还是成功刻画了云朵千娇百媚的形象。这是一首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的小诗。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8. 古诗云有哪些内容

《云》: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①,动则綦高以钜②。圆者中规③,方者中矩④。大参天地,德厚尧禹⑤。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宇⑥。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⑦,印印兮天下之咸蹇也⑧。德厚而不捐⑨,五采备而成文⑩。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弟子不敏,此之愿陈。君子设辞,请测意之。

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与?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与?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注释

①周静致下:弥漫在地面。周:周密。致:处于。②綦:极。钜:大。此二句言云变化时的形状。③规:画圆的工具。④矩:画方的工具。⑤德厚尧禹:恩德厚于尧禹。因为云可以致雨,并育化万物,故云。⑥盈:满。大宇:宇宙空间。⑦攭:分散。反:通“返”,还。⑧卬卬:向上而高的样子。咸:皆。蹇:艰难。云高去而不下雨。故天下皆艰难也。⑨捐:捐弃。此句言云对万物无所捐弃,并皆泽被之。⑩文:文彩。惛惫:幽暗,晦暝。通于大神:言其变化莫测也。极:通“亟”,疾迅。门:门径。以上两句言云往来迅疾,无人知道它出入的门径。敏:聪敏。陈:陈说。意:猜度。塞:堵塞。此句言云块虽大而不堵塞。不窕:没有空隙。窕:有间隙。郄:缝隙。偪:狭窄。此句言云为虚物,行虽远且迅速,但不可以托寄书信。讯:书信。固塞:坚固的要塞。暴至杀伤:指雷霆震怒,风狂雨骤,而杀伤万物。亿忌:怀疑、顾忌。亿读作“意”,疑。此句言天下共享其功而云不偏颇。不私置:无所偏颇,一视同仁。托地而游宇:托身在大地而浮游于天宇。友风而子雨:以风为友,以雨为子。云从风而来,故曰“友风”;雨从云间下,故曰“子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