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会朗读
㈠ 现代诗歌朗诵大全
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尖锐的声音读诗有一定的难道!诗歌、诗歌,诗和歌其实是共通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声音对读诗的重要性!
人们听诗时能否产生情感反应。产生多大的情感反应大约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朗诵者声音本身的质量(这和朗读者有关);
二、声音的节奏感(诗人的责任在于提供节拍标志,朗诵者要将潜在的节奏表现出来);
三、诗歌意象(这和诗歌质量和听众修养相关);
四、朗诵者个人情况(有名一点、漂亮一点都有助于提高读者心灵开放的程度)。
听诗和听歌的差别,只是在于这几种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听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一)、(三)
………………………………………………………………………………………………………………
明白了声音对于读诗的重要程度,说尖锐的声音对朗诵有难度的话并没有错,但是:这些都还能挽救。
诗歌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的文体,有时候好的诗歌文本的确能让人忽略朗诵者本身的水平。古体诗因为大部分是格律体、并且篇幅过短暂时不在此讨论范围。比如一些超现实手法写作的诗歌就很容易达到这个条件,我们先以洛夫的诗歌来说:
阅读洛夫的诗大都有类似的体验,诗中的意象有语无声地进逼,意象雄浑庞杂,读者在这五彩缤纷的文字世界中,感受的是奇花异葩的错落,更多的是,奇岩怪石的峥嵘,读者目不暇接意识没有空间质疑花草安排的次序,更无法在瞬间思索突出的岩石在自然景致中是否和谐,读者须腾空自我以容纳繁复目光所及的客观,意识和文字融为一体的片刻最能最能感受阅读的情趣。(简政珍《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面对这些诗句的时候听众必须腾空一切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因为洛夫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不同词性的挤压,单句内不断扭曲折叠,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具体到文本有:
当我微启双眼,便有金属声
叮当自壁间,坠落在客人门的餐盘上
其后就是一个下午的激辩,诸般不洁的显示
语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涤的衣裳
…………………………………
我的面容展开如一株树,树在火中成长
一切静止,唯眸子在眼睑后面移动
移向许多人都怕谈及的方向
而我确是那株被锯断的苦梨
在年轮上,你仍可听清楚风声、蝉声
………………………………………………………………………………………………………………
上面说的是从写作手法的选择,然后就是冷抒情,北岛、多多等诗人的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文本内容压制朗诵者的声音问题。以多多为列:他的诗歌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有部分诗歌就是适合尖锐的声音来朗读,我随便选取了两首:
《致太阳》
作者:多多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
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
你创造,从东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钱!
………………………………………………………………………………………………………………
《才五月》
作者:多多
少年的脸就这么红
在可以持续痴笑的年龄
戴上珍珠激辩生命
走遍大地唱种唱收
趁玫瑰尚未让词蒙羞
一瞥空旷课室的激动
深处没有动静
众树慢慢生鳍
核儿回到口中
在源头就用完命名
不经接吻,直接啄开
没有理由,只有里程,才五月!
………………………………………………………………………………………………………………
好了,我暂时就说这么多,声音条件对于朗诵来说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如果楼主真对诗歌朗诵感兴趣的话我给你推荐一本书,《诗歌朗诵艺术》王福生,这本书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
回答内容的参考书目:
黎志敏《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
翁文娴《变形诗学》
简政珍《台湾现代诗美学》
㈡ 朗诵唯美诗歌的技巧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㈢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朗诵诗歌注意事项和技巧如下:
一、朗诵诗歌注意事项:
1、注重诗歌的文学性
朗诵诗歌往往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文学色彩。文学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2、注重诗歌的艺术性
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能分析欣赏诗歌,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要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
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要能正确地发音,有自然的表情,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此外,朗诵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
朗诵艺术就是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缺少哪一方面的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
3、注重诗歌的表演性
朗诵,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可以进行配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朗诵艺术的表演效果。
只要是朗诵,即使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都会带有表演的性质。朗诵者要向听者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语艺术才能,听者总要对朗诵者的文学修养、口语才能和表达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些都具有表演活动的明显特点。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诗歌。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 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朗诵诗歌的技巧:
1、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诗歌。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深入的理解;2.深刻,细致的感受;3.丰富、逼真的想象。
(三)注意诗歌朗诵时的感情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2、朗诵时的技巧:
(一)注意对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标点符号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
(二)注意诗歌的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三)注意朗读时的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㈣ 朗诵诗歌的好处
好处:增强情感,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引人入胜。
它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4)诗歌会朗读扩展阅读:
朗诵诗歌的技巧: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
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
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㈤ 适合朗诵的文章,诗歌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专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属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 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 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首诗是食指的诗歌。积极向上,朗读好了会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很适合朗读。希望你能发挥到极致!
㈥ 学校准备举行诗歌朗诵大会要求同学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请以我们脚下的土地为题
一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
曾用孩子特有的笔体。
加上自由的驰骋,
去描绘脚下专的这片土地。属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
更像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她用肥美的乳汁,
把我一天天地喂养成长。
我曾想借用画家的笔,
花上一生的时间来作画。
在这个天地的宽度,
我刻下你手上的褶皱。
有人告诉我,
你有一双粗大的手。
像父亲一样,
上面记载着世代的沉浮与历史。
为什么我要贴身去听,
只因我深爱着这脚下的土地。
如果可以,
我生在她的怀里,也愿在她怀里死去。
二
轻吟土地
我全部的诗歌
总是与土地一脉相承
所有的承诺与追求
点点渗入泥土的肌髓
凝结成我的田园与笔犁
当灵魂已深嵌这片土地
我沿着无尽思索的意境
在人生的旅程塑造辉煌
垦区的风为我撑起一种氛围
一种鼓圆馨香的思想
垅垅绿波涌荡的情感呵
似和风如细雨更像秋阳
在累累硕果里 醉成
劳作者酣睡的轻吟
源自根部的光芒呵
在我的丰盈的田园闪烁着
生存于笔犁间的意义和力量
我土里土气的诗歌
沾满着泥土的歌谣草叶的清纯
遥望丰收后失血的土地
感恩的轻吟
又自我虚弱的胸腔迸出
㈦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一、深知背景,明确目的.朗诵诗歌前,应搞清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朗诵时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激情,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和胸怀.
二、运用想象,大胆设计.一首诗写情、写景、写人、写物,虽是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我们在进行诗歌朗诵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更多诗词朗诵技巧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学习.
三、节奏和谐,语言流畅.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的轻重缓急是随着人的情绪起伏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诗歌的节奏尤为明显.以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来说,如不掌握其节奏,朗诵后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歌词句的停顿及节拍.
拓展资料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4、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㈧ 诗歌朗诵会的开场白
1、同学们,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了展现学生的风采,营造“朗诵经典诗文,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诗歌朗诵会。
2、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火红的五月 ; 在这多姿多彩的日子里,我们要展示自己的风采。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来把生活溶入诗歌,把诗歌化作声响,用我们饱满的热情和富有深情的语言来庆祝“五一”迎接“五四”的到来吧。
3、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4、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积淀。诗歌像蔚蓝的大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诗歌像巍峨的高山,她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那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那一篇篇散发着馥郁的篇章,让我们的人格得到历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做一个儒雅、睿智的君子少年。
5、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充满活力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在诗歌中感应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