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冬韵古诗词

冬韵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1-01-18 23:54:50

① 怎样查古诗的押韵

古代诗词押韵常识
一、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
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
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按:说“相应”为好)位置上重复出现。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自然称为韵脚。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
古代诗韵是怎样押韵的呢?在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在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现在所说的古代诗韵,指的是来水韵。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集韵》中的旧韵为一百零七韵,刘渊将其刻成韵书印行,因为王、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到了元末,阴时夫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清代及其以后通行的《佩文诗韵》,也是这一百零六韵。
词韵和诗韵有些区别。在南宋以前,还没有一部人所共守的词韵;在南宋以后,不少人参照诗韵制定词韵,也是几经修改,到清代,戈载作《词林正韵》,定词韵为十九部。词韵的第一部至十四部,包括平、上、去声韵,十五部至十九部为入声韵。词韵的每一部,是几个诗韵的合并。如词韵第一部,便是平声东、冬韵,上声董、肿韵,去声送、宋韵的合并;词韵第十五部,便是入声屋、沃韵的合并。因而,词韵比诗韵要宽。也就是说,填词比写诗,在选择韵脚字方面的余地要大些。
和韵,写诗填词时,数人相唱和,后者用前者的韵,称为和韵。和韵的情况有三:第一,是用原韵,而不必用原字,称为依韵;第二,是用原韵也用原字,并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都相同,称为次韵;第三,是用原韵原字,而韵脚字的先后次序不同,称为用韵。
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用一个韵,称为限韵。限韵的情况有二:第一,是限韵不限字;第二,是限韵也限字,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叠韵,用自己作过的诗词的原韵,再作一首或几首,称一叠或几叠。
二、近体诗、古体诗和词的押韵
(一)近体诗
1、一般只押平声韵
2、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末。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韵的。
3、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4、必须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不能邻韵通押,更不能四声通押。只有首句起韵的可用邻韵(只有首句起韵的才允许在首句用一个邻韵字)。
5、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二)古体诗
1、可用平声,也可以用上、去、入声。
2、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鲍照以前的七言古诗都是一句一押韵的。一句一押韵的七言古诗称为柏梁体。
3、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如王维的《桃源行》,全诗32句,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韵,五至十句用入声一屋韵,十一至十四句用上平十三元韵,十五至十八句用入声十四缉韵,十九至二十二句用上平十五删韵,二十三至二十八句用入声十七霰韵,二十九至三十二句用下平十二侵韵。
4、可以从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用本韵。同近体诗);也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通韵。近体诗除首句起韵的特例之外,不存在这种情况)。
5、在通韵方面,不仅同声中的邻韵相通,而且声之间也可通韵。声之间通韵的,上、去声通押的为多。
6、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三)词
1、押韵有密有稀
⑴一句一押韵的。如“长相思”
⑵两句一押韵的(较常见)如“卜算子”等。其中也有首句起韵的。如“玉楼春”
⑶在两句一押韵间杂着一句一押韵或间杂着天、四句一押韵。
⑷三、四句以致五六句一押韵的。这在长调节器中较多见
2、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可以换韵
3、换韵的几种情况
⑴相随式。如“菩萨蛮”,第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
⑵回环式。如“钗头凤”、“惜分钗”现韵相换,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甲韵换乙韵。
⑶怀抱式。如“定风波”。词的上片首尾为甲韵,中间为乙韵。
⑷两韵或几韵相换,但以一韵为主。如“相见欢”、“定风波”。“定风波”有甲乙丙三韵相换,以甲韵为主,韵脚步字最多(丙韵字最少)并且词不达意的首尾都为甲韵
4、有的用本韵,有的通韵
通韵方面的几种情况:
⑴不同部的韵通用
⑵同部不同声的韵通用 ①有一些是随便通用不同声的韵,平、上、去、入四种声通押的都有,但以上、去声通押为常见。②有的词则明确规定,平声要和上、去、入通押。如“西江月”、“换巢鸾凤”。
5、有的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② 怎样查古诗的押韵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除押韵外再多说一点古诗的常识。
古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之前的诗都称古体诗,唐以后为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不是指近代。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外,是不受格律限制的,写作比较自由;而近体诗除了用韵,还须受严格的格律约束,有了格律依据,使诗的形式更规范,更富于音乐性。
押韵是构成一首诗歌主要因素。无论古体诗(远代少数诗外)或近体诗,都要求押韵,使诗歌具备音乐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以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末尾,用同韵母的字,就叫“押韵”也叫“韵脚”。如唐人卢照邻的《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诗中第二句末“池”和第四句“知”,两字韵母同是“i”,而且同是平声字做韵脚,叫“平声韵”。一首诗的第一句,按格律规定可用、可不用韵,不用韵的末字用仄声字。第三句按格律规定不用韵,末字也用仄声字。
下面以仄声字做韵脚的例子,如唐人曹邺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第一句韵脚“斗”,第二句韵脚“走”,第四句韵脚“口”,三个韵脚都是“ou”,而且 都是仄声中第三声。第三句按格律规定不用韵,末字用平声字。
另外旧声韵和现在的声韵也有了不同,旧读有入声字(基本上是现代汉语拼音第四声,去声),如果不了解就会认为诗里虽用韵脚,而不讲声调的。下面以旧读声字做韵脚例子,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这首诗第一句韵脚“绝”,第二句韵脚“灭”字和第四句“雪”都是以ie和ue做韵母的旧读入声字,第三句按格律规定不用韵,所以用平声字。北京话(普通话)没有入声,用北京话读这首诗声调就不和了:“绝”阳平;“灭”去声;“雪”上声;三个韵脚三个声调。
如有志于学诗,不妨学习下《新韵十八韵部》,新韵没有把旧读入声字专列一类,而把分别归入了八个韵部,是从一百零六部韵目简化为十八韵部,而在每个韵部中,又按汉语拼音的声调划分为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四类。一声、二声通称平声,三声、四声通称仄声。
上面三首诗就可以看出凡是韵母相同的字就属于一个韵,做韵脚时,平声韵较宽,阴平、阳平都属于平声可以在同一首诗中使用。但仄声字一般情况下必须同一个声调才能用于一首诗中,要么都用三声,要么都用四声或旧读入声字。
还有一点要明白就是汉语拼音的韵母分韵头、韵腹、韵尾,凡是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如eng、ing同韵,ie、ue同韵,en、in、un同韵,等等。我这一指禅手已敲酸了,希望能给你帮助。

③ 元旦的古诗七言绝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④ 有关冬韵的诗句

有关冬韵的诗句:

1、《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2、《问刘十九》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4、《别董大二首》

唐代 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5、《观猎》

唐代 王维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⑤ 走近古诗赋词作文800一

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文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诗词,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日渐衰败时留下诗词,在一片破落的废墟前留下对流离生活得无可奈何,终得“人比黄花瘦”,不得圆满。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婴儿、破旧摇坠的茅屋、时时吹响的战火,叹出对亡国的悲愤与无奈。也许有人是在伤情离别中留下诗句,孜然一身游荡在他乡,节日来临,却总少了一份欢乐,多了一份孤寂与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时才能“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能把满目的思乡与思亲的泪水融入到笔下的文字。远古而来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将诗人、词人的感情传递给我们,我爱淡淡的忧愁,,也爱繁华盛世下的艳丽,更爱这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古诗词。徜徉在古诗词之中,感觉是在和诗人、词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

一首古诗词是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勉强译之,也会没有那份神奇的韵味。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不能丢失。因为古诗词中不仅有人类的善于美,更有结晶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与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面对强掳入侵,那种汗撒大地,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那份凛然与浩气,那份执着与坚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颠的武器吗?当你面对被战乱侵害的历史遗迹,你是否会想起历史中的“烽火连天”,在诗人留下的诗词中,品味着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当你读着这些诗词,在金戈铁马中细细品读那份荡气回肠,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我爱诗词,更爱这带着热血的古诗词。

美景如画,美景如诗,古诗词中你也能够寻觅到种种人间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欢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独钓寒江雪”空旷辽远的冬韵。或许历史带走了当年的诗画美景,但诗词所留下的却不会被历史所带走。淡淡花香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示,浓浓人情犹如一首乐曲在耳边回荡。心随景动,读着这些古诗词,感觉在放飞心情。我爱诗词,这些如画如歌的古诗词。

一杯清酒,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而这杯清酒便是古诗词,越品越香。

⑥ 古诗在押韵上有什么讲究

1、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版用韵母相同或相近权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2、举例说明: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lou。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you。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zhou。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chou。
这首诗押“ou”韵,韵脚为:楼、悠、洲、愁。

⑦ 关于古体诗歌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绝句都是4句,每句5个字为五绝,每句7个字为七绝
律诗都是8句,每句5字为五律, 每句7个字为七律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的民歌、诗、词、曲无不押韵,所以诗歌又叫韵文。押韵是把同韵母或韵母相近的字,放在诗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诗歌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容易记得住、传得开。押韵的方式,古体诗比较自由,可以隔句押韵,也可以句句押韵;可以用平声押韵,也可以用仄声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换韵的形式又有多种。近体诗即格律诗的押韵方式,则有定规。
一、一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言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
二、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都必须一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
三、不论五言、七言,都是双句入韵,单句不入韵。但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七言诗首句入韵的较多,五言的较少;
四、押韵句的尾字用平声,不押韵的必须用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用仄声,不押韵的用平声)。
过去写诗,靠韵书来做统一的标准。所谓韵书,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干部,作为做诗押韵的依据。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是宋朝的《广韵》。《广韵》的韵部分得很细,有206韵部。到了金代,以《平水韵》为官方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为该书刊行于此城,故名《平水韵》(一说为南宋时代平水人刘渊根据前人韵书修编而成,故名《平水韵》)。该韵书将宋代《礼部韵略》(官方颁布的科考标准韵书)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合并,共106韵,上平声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各声韵目第八章已经开列,不再重复。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韵》为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一直沿用到现在。
前人做诗押韵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严格按韵书的规定做诗。例如封建时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应制诗";科举考生作的"试帖诗",押韵的字必须属于同一韵部。科场"试帖诗"大部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若是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作得怎么高超,只能算不及格。旧时作"分韵诗"用韵也很严格。若干文人相聚,作诗或填词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或填词。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紫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就是描写文人聚宴分韵作诗的。作分韵诗一般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即使窄韵、险韵也不例外。《红楼梦》48回载:"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故旧时代学作诗,特别是考生学作"试帖诗",必须牢记106个韵部,尤其是30个平声韵部。
另一种情形是凡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虽不在同一个韵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后,诗人苦于不能出韵的限制,试创了一些突破樊篱的"出格体",又叫"变体",出现了什么"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等形式。这些形式允许邻韵通押,但有定规,如"进退韵"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一进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如"东"、"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冬"、"删"、"鱼"等);"辘轳韵"是邻韵双出双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quot;葫芦韵"和"进退韵"差不多,也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但它要求先小后大,像葫芦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东",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删"。这些"变体"并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诗形成一种时髦风气的,是"探头韵",也叫作"衬韵"、"借韵",就是首句用邻韵,其余各押韵句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例如大家熟悉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第一句的"峰"字属冬韵,"同"和"中"属东韵。这叫"以冬衬东"。又如欧阳修的《行云》:

⑧ 诗词有哪些韵

古代诗词用韵,不同时期有差别。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诗韵为《平水韵》,词韵用《词林正韵》。

⑨ 诗歌用韵,急求,谢谢!

首先古汉语读音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会出现韵腹韵尾完全不一样内但是归入一个韵部的情容况。其次有些是官方平水韵的硬性规定,只有科举时作诗必须严格按照一东二冬的分开来押韵。其实很多邻韵可以通押,宋人七律第一句很多都是押邻韵的。而且我记得清人编词林正韵的时候,就直说十三元这个韵部简直该死,词林正韵就是把不少邻韵部都编到一起了。
关于平水那些让人费解的问题,你直接看做古今差异就可以了,或者就是官方的附会。比如有些入声都划入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的,成平声了,这对现代人读古诗着实是障碍。总之读古诗发现似乎韵不对,不要怀疑是古人押错了韵;如果你要作古诗,是不必严格按照平水来的。音韵是为人读来琅琅服务的,拘泥就南辕北辙了。
另外你说怎么分别一东二冬,我很抱歉,这个只能背,平水韵都是只能背的,比如哪些现代汉语的平声字其实是古汉语的入声,这个也只能硬记。

⑩ 有关冬韵的诗句,词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