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诗意
Ⅰ 忆江南的诗意
这里是想交复流白居易的《制忆江南》的意思吗?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多么的美好,那里的风景我以前就曾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江上的浪花比火焰还要红艳;春天来临的时候,江水如同蓝草一般碧绿。这样的景色,叫我怎能不追忆江南呢?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
江南令人时时回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杭州。在灵隐寺的月光下寻觅(从月中飞堕的)桂子,躺在郡衙的亭子里欣赏卷云拥雪的钱塘江潮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旧地再度巡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令人时时回忆,其次让我追忆的是西施的馆娃宫。一杯吴地美酒春竹叶给人带来几多春意,吴女双双起舞,像那风中沉醉的芙蓉。何时能再度相逢!
仅供参考。
Ⅱ 忆江南古诗的诗意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