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诗歌
A.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B. 诗歌常见的意象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C. 富有哲理的意象诗歌
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鸿雁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相思。
D. 什么是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下面是我找的,你看看不知道有没有用.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7、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8、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10、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E. 探讨诗歌的意象
意象说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纵观古代诗论,我国古人对意象一词的使用指此指彼,常不一致。对于诗歌意象的研究并不深入精细,几乎没有专门化、全面性的论述。准确地界定诗歌的意象概念,深入探讨诗歌意象的生成及其特征,就是当代诗论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何为诗的意象呢?诗的意象就是呈现于诗歌作品中的被诗人心灵化了的物象。客观物象进入诗人头脑,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选择、淘洗、加工,渗入诗人的情趣和理想,进入诗歌中就是怠象。它是一种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融合的艺术晶体。如王安石有两句写梅花的著名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是客观外物,本无人之品性。现在它却是孤处墙角,独自开放,带上了清芳孤傲的意趣,这梅花成了诗中一个精彩的意象。
正如诗人艾青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它是一种感官印象,是诗人用感觉的手捕捉而来又诉诸感觉的形象。
意象是构成诗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构思中,意象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符号元素。可以说就是诗人在情感的推动下,在想象的王国里寻觅、熔铸、定形、组合意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灵感袭来出现的第一个意象,成为核心意象,由此再向其他意象联想、推移,最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在创作成品中,意象是诗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人们谈作品内容常用彩线穿珠的比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通常一首诗的内容就是由诗人的一种主导情绪贯穿起来的一组意象,其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紧密关涉到作品的得失。在诗的欣赏中,意象又是最为活跃的激活因素之一。读者首先受到意象的刺激,把诗中一个个意象还原、补充、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象,再把意象组合成诗的形象或意境。
F. 诗歌的主要意象
该论著选取意象论的视角,从意象诗学论、意象艺术发展论、意象艺术比较论三方面,展开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系统研究,纵向的梳理与横向的比较相结合,宏观的理论概括与微观的文本细读相结合,为中国现代诗歌本体研究有新见地之作。
论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诗学论是其理论基础,发展论为其主体,比较论为其延伸。诗学论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综合概述;发展论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化的轨迹,并且在每一阶段中国探寻其规律;比较论在古与今、中与西两方面的比较中深化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影响研究,三部分相互依托,搭建起论著的基本骨架。
论著立论稳健,论证严密,观点新颖而富有启发性。作者从意象原则、意象的表现策略、意象的生成和意象的形态四方面入手,考察西方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从里到外,由因到果,逐层深入,论证严密。尤其是在意象表现策略一节,作者将主体性意象的表现艺术归纳为幻象型、变异型和隐喻型三种,并用具体的文本支撑,富于创见。
论著从意象论的角度对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行本体论观照,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化的轨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从意象角度研究中国的诗歌,或是具体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或是研究当代新诗潮的意象呈现,或是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意象作纯粹的审美赏析,或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诗歌意象的构成或组合方式,鲜有将理论概括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来考察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化过程的。作者对于诗学理论范畴的提出是基于具体文本的感性积累之上的,是从丰富的文本对象的探究中提炼出来的,而具体文本分析也以这些新的理论范畴为依托的。[1]
G. 诗歌的意象是什么
将诗歌中的感情物化,创造出画面,让你阅读时能够更加直白的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能使人的情绪带入,理解诗歌与诗人想要为世人所展现的一切。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H. 诗歌意象的作用
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鉴赏古诗离不开意象,意象作为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是古典诗词百花园里五彩缤纷的娇艳花朵。每一枝花随风摇曳,香气袭人,人见人爱。徜徉止步于意象纷呈的百花园里,情不自禁琢磨这些意象在诗词表达上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
三、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情景交融,讲究的是感情“不着一字”,诗歌“尽得风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乐景写乐情,或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衬,后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面的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
四、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意象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动着自己的清辉光芒,然而时有一根丝线会将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挂夺目漂亮的项链。丝线这个意象,就成为了诗歌的线索。这条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