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汗国诗词

汗国诗词

发布时间: 2021-01-17 15:15:12

『壹』 描写“布达拉宫”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布达来拉宫”的诗词:

1、白自宫红殿湛蓝天,盖世高原气万千,竺法渐传三界远,盛音近绕佛堂前。

2、住在布达拉宫 ,我叫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增旺波。

3、如果,我在今生遇见你 ,我们一起匍匐在布达拉宫 ,祈祷前世不再五百次的回眸 ,而是今生不离不弃的相守。

布达拉宫内珍贵文物无数,主要有佛像、壁画、唐卡、灵塔、佛教器物及室内装修等,宫内有红、黄、绿、蓝等各种色彩搭配,富丽堂皇,气派至极。

布达拉宫内的珍宝约有几十万件,其中以圣观音殿里的天然形成的檀香木圣观音最为珍贵,圣观音像与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一起,被称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


『贰』 带有城字的诗句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朝代】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三、送友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四、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五、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叁』 写名人的诗歌

1、李白:诗篇诗意似长江,酒入豪肠剑锋芒。秀口一吐半盛唐,仙骨豪情好儿郎。风情万种敢称狂,轻舟荡漾笺华章。飞袖亮丽刺帝王,神笔敢书黑暗光。-------雄鹰

2、屈原:世人皆醉惟独醒,尘世昏暗洁自身。万马齐喑君王醉,疏离邪恶展光晖。孤独一生情难寄,泊罗垂泪满江水。亡魂惟美世代传,历史墨香万万年。------雄鹰

3、谭嗣同:苍茫磐石立天地,亘古一峦群山立。天涯奔赴若波涛,振兴名族青春耀。倔强挺起铁脊梁,刀锋近颅何惧亡。值之生死换永恒,执着灵魂灿星辰。------雄鹰

4、司马迁:上书黄帝下汉武,傲慢偏见史册注。通古今变成一家,遗留后世不虚夸。肉身残缺史不遗,纵观华夏世称奇。领跑炎黄古文化,代代相传誉天下。------雄鹰

5、孙膑:身残志锐胸罗兵,翻阅历史个中寻。围魏救赵田赛马,后人成语拜读它。千年仍气镇风云,天下兵家永著称。演绎智慧不老名,世世代代永固存。------雄鹰
5、孙膑:身残志锐胸罗兵,翻阅历史个中寻。围魏救赵田赛马,后人成语拜读它。千年仍气镇风云,天下兵家永著称。演绎智慧不老名,世世代代永固存。------雄鹰

6、项羽:拔山盖世英雄狂,悲歌一曲情万丈。宏愿未敛东逝水,汇于乌江空余悔。雄狮倒下汉王起,江东父老何言提?人杰鬼雄千秋评,难慰虞姬拔剑挥。------雄鹰


7、诸葛亮:为酬三顾登舞台,天下三分有其在。轻摇羽扇百万兵,空城一琴退曹军。可叹蜀道后辈志,出师未捷身先死。千古成败付笑谈,隆中旧梦青史传。------雄鹰

8、司马光:砸碎水缸重生命,涌出政史一股新。一生笃诚俭与德,清直仁厚留史册。《资治通鉴》字优美,格调古雅惊神鬼。自成一体世独一,天下谁人不言奇。-----雄鹰

9、鲁迅:一笔划开万丈天,长夜无明星光闪。弃医从文唤觉醒,以笔代刀惊鬼神。声声祝福与呐喊,余音绕梁驱魔魂。佳作永存久不熄,普照文学万万里。-----雄鹰

10、秦始皇:长袖一挥天地恐,天下群雄归一统。万里长城世称奇,兵马俑墓显奇迹。巨星陨落声叹息,万世霸业留豪气。千古功过世人评,空留始皇不解魂。-----雄鹰
11、成吉思汗:戎马倥偬战一生,弯弓缔造叱咤云。蒙古汗国不下马,纵横欧亚诸国家。东方战神第一人,人类帝王世称臣。一代天骄有谁敌,打破东西堪称奇。-----雄鹰

12.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白,旭日东升润之来。天地万物瞬腾飞,人民解放当主人。玉宇澄清星火原,指点江山激昂篇。苍茫大地谁沉浮?历史辉光泻在肩。------雄鹰

13、孔子:锐利智慧启尘封,朴实教诲济世中。坚韧利斧劈深痕,铸就儒家留圣人。-----雄鹰

14、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舞,砚纸舞台留千古。楷如泰山坐立稳,行如清洌狂风狠。草如龙凤舞神功,独叹兰亭已成空。《兰亭集序》留后世,怎解羲之独自苦。-----雄鹰

15、武则天:铿锵玫瑰深宫藏,娇柔素手挺脊梁。击碎男儿志自芳,政治法则道路广。三从四德步伐新,演艺繁华禁锢身。------雄鹰

16、李时珍:出身贫寒心智坚,不忍父老受病牵。怀揣执著入深山,风雨兼程不惧险。亲尝百草炼妙丹,天不负人如所愿。《本草纲目》神奇现,留得妙方后世观。-----雄鹰

17、王昭君:海棠娇羞容颜醉,红肥绿瘦思念泪。菊香傲骨霜雪垂,茫茫大漠难觅水。聪慧汉赋痴迷韵,如履薄冰艰难行。英姿勃发大漠影,惟求天下享太平。------雄鹰

18、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旋律琴出韵,十指轻敲七弦声。艰难跋涉觅知音,未见子期独见坟。垂足顿胸敲心门,伯牙坟前欲断魂。生命不寻弟之人,为兄自此不抚琴。-----雄鹰

『肆』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这诗句的意思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的意思是:

早知道残红的树枝是的残花少之又少,飞絮也没有感情,知识白白徒增烦恼罢了。

出自:

段克己的《蝶恋花·闻莺有感》

全诗:

《蝶恋花闻莺有感》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翻译:

只怕杜鹃一声将春色叫明白。蝴蝶双双伴飞着暖日的明花草。花底的笙歌还没有完成,流莺又催促着春天快快过去。

早知道残红的树枝是的残花少之又少,飞絮也没有感情,知识白白徒增烦恼罢了。老桧只知道独自品味冰雪的意境,春来悄悄到来却没人知道。


(4)汗国诗词扩展阅读: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出自段克己的《蝶恋花闻莺有感》,这首诗的成诗背景:

段克己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

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

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描绘风光的绮丽,都有特色。

『伍』 主席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和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有什么关系吗

毛诗在前,金庸小说在后。小说受毛诗影响有可能,因为这首词流传太广了。
射雕是少数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没有特别的记载。

『陆』 古诗词大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什么意思

这是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也做《画菊》)中的诗句,意思是: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现在引申为:坚守高尚节操,不屈不移、忠于信念的情怀。
一、原诗如下:
寒菊

宋代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二、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三、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四、诗人简介: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柒』 有写大唐和突厥战争的背景资料及诗歌吗

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关中丰熟,而漠北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馁。 是年冬,唐太宗命十万大唐兵将兵分六路,北出雁门关。
唐军主帅是兵部尚书李靖、并州都督李** 。此二人都是战功卓著的大唐开国名将,一同出兵,战果可想而知。何况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的心里一定想起了700多年前北逐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的敌人,就是正在称雄漠北的突厥人。

于都斤山下的牙帐

自两汉对匈奴发动决定性打击后,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渐迁至内地并逐步汉化。北匈奴逐渐西迁,给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带来剧烈变化。还有一些别支在广阔的北方草原生息繁衍。有人认为突厥人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迁居到金山(阿尔泰山)之南,游牧为生,又工于铁作。当时正值柔然汗国强盛,突厥人受其奴役,为他们充当“铁工”,但势力渐盛。公元546年铁勒部将伐柔然,突厥首领土门率众击败铁勒,实力大增,土门乃向柔然求婚,柔然主大怒,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土门乃于552年发兵击柔然,灭柔然汗国,自号伊利可汗,自此建立突厥政权。

突厥建国后,牙帐设在于都斤山(又称郁督军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脉)。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帐前大旗称“狼头大纛”,在漠北逞一时之盛。

“世界七国之主人”

此时,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正为中华帝国、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所统治,刚刚兴起的突厥汗国正处在几大帝国势力的真空地带,继续扩张,则阻力重重。

突厥人先与波斯萨珊王朝结盟,于公元562年联合灭掉了突厥西部的劲敌哒王国并瓜分其地。但突厥人立即撕毁与波斯的议约,占据了哒故地全部,与拜占庭帝国在西亚的边境直接建立了连接,控制了丝绸之路。他们将在与中原王朝作战时获得的丝绸等财物转手卖到西方市场,获利甚丰。但面对强大的波斯帝国,他们必需有新的盟友。公元568年,一个突厥使团来到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结成同盟,于是爆发了双方联合进攻波斯的长达20年的战争。

突厥与拜占庭的结盟没能维持多长时间,它们随后就发生了利益冲突。突厥可汗在给拜占庭皇帝的信中自称“七姓大首领,世界七国之主人”,但狂傲的突厥领袖显然是坐井观天,突厥人的势力远远不能与高度文明和高度强盛的拜占庭帝国相抗衡,正像他们远远不能与即将建立的大唐帝国相抗衡一样。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将近900年后,一支被认为是他们后裔的强大势力再次来到君士坦丁堡,那时,他们是以彻底灭亡了这个千年帝国胜利者的姿态到来的,并把它的首都当作了自己的首都,直到公元1923年。

“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但突厥军队确实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

突厥初起时,正逢内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时期。强盛而骄横的突厥人时时闯入内地劫掠财富人口。但当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后不久,突厥却因内讧而分裂为东西两部。这就使中原与突厥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东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

隋朝对突厥的战争主要是防御性的。一战成功后,隋文帝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使突厥内讧更甚。但到隋末,由于隋炀帝挥霍无度,又远征高丽失败,国力衰弱,突厥势力又起,隋炀帝北巡时,曾被突厥围困于雁门。隋末群雄并起,北方各路割据势力为倚突厥为外援,大都向其称臣,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也曾向东突厥称臣求援,突厥号称“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便桥之盟”,太宗下了决一死战的决心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全国。突厥统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

这次紧急情况加强了太宗与突厥决一死战的决心。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始终坚决主张反击突厥。两年前,由于突厥严重进扰,唐高祖李渊曾听从臣下建议,打算放弃长安,另建新都,李世民坚决反对。同年突厥颉利和突利二可汗进犯幽州,李世民曾亲与对阵。“便桥之盟”后,太宗进一步加紧备战。他亲自垂范练兵,每日“引诸卫骑兵统将等习射于显德殿庭”,于是“士卒皆为精锐”。而此时国力逐渐强盛,反击突厥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贞观三年冬,李靖和李 的六路大军,拉开了唐代与突厥30余年战争的序幕。

汉家大将西出师
唐太宗的决心是剿灭突厥,彻底消除内地遭受的祸患。唐代对突厥的战争是分两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先灭东突厥。贞观四年正月,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颉利俘献京师后,太宗赐以田宅,授右卫大将军,几年后死于长安。

第二阶段对西突厥的战争,是在唐高宗时期完成的,伴随着唐与西突厥对西域的激烈争夺。唐初,西突厥势力极盛,“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对唐朝形成严重威胁,并阻碍着中西商业交通。

从太宗起,唐朝就开始了打通西域的斗争,贞观年间降吐谷浑、平高昌、讨焉耆、征龟兹,西域震骇,中西商路复通。此时西突厥首领为阿史那贺鲁。他曾因突厥内争失败而归附唐朝,受封左骁卫将军,参与征龟兹之战,太宗死,贺鲁即起反心,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帐于千泉(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唐为敌,数扰西域。唐与之力战多年,逐个击破其联盟或附属各部。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平西突厥最后一战开始。唐军由大将苏定方统辖,兵分南北两路,合击阿史那贺鲁,激烈的战斗接连不断,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唐军踏雪兼程追敌,士气高昂,阿史那贺鲁战败跳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中亚历史上的突厥语各族

唐灭东突厥后,将大量突厥降众安置在内地,保持了他们的部落和习俗,又在颉利故地设都督府和都护府管理其地。平西域及灭西突厥后,设著名的“安西四镇”驻军镇守,又设安西、北庭两个著名的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别向西统辖西突厥故地及西域各部、各城邦。突厥人对唐朝的威胁消除了,他们再也不可能深入中原内地。此后,中国史籍中的突厥事迹逐渐消失,而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为“突厥人”的部族却在中亚大地上纵横驰骋,给世界历史留下深远的影响。他们是谁?他们和被唐朝打败的突厥人是同一个种族吗?

这些“突厥人”是什么人

突厥内部支派复杂,他们的社会形态尚处于较低阶段,社会结构十分不稳,他们居住的中亚地区民族混杂、播迁频繁、动荡不安,很多地区文明发展程度很高,具有强大的融合和同化他族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使突厥社会迅速发生着变化,使他们与其他民族混杂融合。因此,活动在中亚的这些“突厥人”,已经不是同一个民族或部族集团。

把生活在欧亚大陆上一批不同民族(部落或部族)的人统称“突厥人”的应该首先是阿拉伯人。当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的部落、部族或民族时,面对一个个从没见过、又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共同特点的群体,无法将它们互相区别开来,只好先入为主,把他们统统称作“突厥人”,把他们居住和活动的地方称作“突厥斯坦”(突厥人居住的地方)。阿拉伯人的这种称呼逐渐为其他一些民族所接受,成为习惯沿用下来。

后来,使“突厥人”这个指称所指代的对象不断扩大、并真正在他们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的,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是18世纪以来的语言学家。从那时起,东西方国家的语言学家对这些部族、部落和民族语言进行了研究,他们把这样一批从历史上看可能有共同来源、或是发生过密切接触关系的语言群体,划归为阿尔泰语系中的一个语族,称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般称为“突厥语”、“突厥诸语言”或“突厥语族语言”。

随着欧亚大陆越来越多民族的语言得到研究,那些和已知的“突厥语”结构和特点相同之处较多的语言,就不断被归入到该语族中。也就是说,学者们基本上是依据语言特点,把一些操相关语言的民族归入到“突厥诸民族”这个群体中的。从上述情况看,中国史籍中记载的“突厥人”,和现代西方语言的Turk(突厥)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和所指对象是完全不同的。当西方学者把这一语群及其使用者称作“Turk语族”和“Turk民族”之后,中国学者用“突厥”这个现成的词汇来翻译它,并赋予它新的含义。由此延伸,用“突厥民族”、“突厥诸民族”或“突厥语民族”泛指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个民族。研究这一多民族群体语言、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学科被称为“突厥学”。

这些操突厥语的民族或部族成分混杂、起源多样,在亚洲大地上的各种活动持续了十几个世纪。本文择要叙述他们的一些史迹,从中可以看到它们的流变过程和地域分布,也可以看到它们并未形成过统一的民族或国家。为简便起见,仍将它们统称为“突厥人”。

一次次地由奴隶变为主人

在遭到唐朝的决定性打击的同时,西突厥居地以西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兴起一支新的强大力量,这就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征服的脚步如旋风般迅速,7世纪中叶他们就越过波斯进入中亚,到8世纪初已直抵唐帝国边境。他们征服了突厥故地,但突厥各族统治者仍被留用以管理当地民政。阿拉伯人更失策的却是,自9世纪起,他们每年从中亚输入上千的突厥奴隶,以充实他们的军队并担任警卫。这些突厥将领和士兵逐渐取得权势,参与宫廷阴谋、左右朝政,把哈里发变成他们手中的傀儡,后来他们竟成了阿拉伯人的主人。还有,从这时起,突厥各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
突厥人都是出色的战士,充当雇佣军本来是突厥人受到压迫和奴役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但他们却好像乐此而不疲,最后总是要设法变成雇主的主人。阿拉伯人在中亚的势力衰微后,当地各族贵族建立了一个个小王朝,突厥人就曾在强大的萨曼王朝中充当宫廷卫队,10世纪末,他们就借机建立了著名的伽色尼王朝(其首都即今阿富汗的加兹尼)。而几十年后,他们又被另一支突厥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塞尔柱人,他们充当着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边防军)打败。伽色尼王朝还在11世纪初灭掉了伊朗语族建立的花剌子模第一王朝,突厥奴隶出身的伽色尼军官建立了短暂的第二王朝,而第三王朝则是塞尔柱人建立起来的,但统治者仍然是突厥奴隶出身,他们后来摆脱了塞尔柱人的统治,臣属于西辽,又打败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最后于13世纪在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后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灭亡。

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塞尔柱人是雇佣军出身而攫取最高权力的典型。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当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统治者的时候,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势力兴起并开始了他们的征战。蒙古人的攻势同样迅捷无比,他们于1221年征服花剌子模,1237年越过伏尔加河,1241年越过多瑙河直抵亚得里亚海岸。1243年罗姆苏丹国战败;1258年巴格达陷落,阿拔斯帝国灭亡。

冒险家帖木儿和他的后代

突厥各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又吸收了所到之处各种较高形态的文化,他们虽然受到蒙古贵族的统治,却对蒙古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许多蒙古贵族突厥化。而且,蒙古人也犯了与阿拉伯人同样的错误,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入伍。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这些突厥人立刻占据了显著的地位。14世纪后半期在中亚登上历史舞台的帖木儿,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冒险家。

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他于1370年推翻撒马尔罕的蒙古统治者,建立帖木儿帝国,将突厥各部组成强大的军队,在30余年间,他消灭伊利汗国,打败金帐汗国;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向西侵入小亚细亚,与奥斯曼帝国展开激战,俘获奥斯曼苏丹。1404年(明永乐二年),帖木儿踏上进攻中国的征途,但次年在途中病逝。

帖木儿帝国不久就灭亡了。但他的后代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了功业。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打败印度的十万大军,攻陷德里,建立莫卧尔帝国,这个帝国在17世纪~18世纪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是当时欧亚大陆上的强国,并且最终使伊斯兰教在次大陆站稳了脚跟,帝国直到185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除,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斗争直到现在仍在激烈进行。

奥斯曼帝国——三大洲的祸患

当巴布尔在德里巩固他的统治的时候,突厥人的另一支后裔——奥斯曼土耳其人已经把他们的星月旗插到了维也纳城墙下。他们本是一支游牧的突厥部落,随塞尔柱人定居在小亚细亚。

到14世纪中期,整个小亚细亚都已处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1354年,他们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在此后一个世纪里,他们对欧洲人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占马其顿、攻克索非亚、剿灭塞尔维亚帝国,并于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距离他们的突厥人祖先第一次向这座伟大的首都派出使团已将近900年。然后他们渡过多瑙河、击败匈牙利、围攻维也纳,对欧洲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巨大压力,到1683年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惨遭失败,其后这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就开始了漫长的解体过程。

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黑海海峡西岸的伊斯坦布尔(即君士坦丁堡),但它的领土中心在小亚细亚。这个帝国地跨三洲,西部伸入东南欧,向北达到克里米亚以北及外高加索地区,向东直抵波斯边界,向南伸入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并沿北非海岸向西延伸。它的衰落过程漫长而痛苦,饱受欧洲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但它在愚昧、落后、野蛮和垂死挣扎状态下的霸权野心也令人痛恨。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统治者祭出了种种法宝。18世纪后,帝国苏丹把在伊斯兰世界实际上已经废弃了几百年的哈里发的桂冠戴到自己头上,并在境内推行“奥斯曼主义”的观念,强调所有民族、所有臣民对一个帝国、一个朝代的忠诚;后来,他们又看到了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可资利用的价值。

泛伊斯兰主义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强调所有穆斯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欧洲列强的入侵。泛突厥主义则是此时处在沙皇俄国残酷统治下的一些突厥语民族中的知识分子,为联合境内外突厥语各族共同反对沙皇俄国而提出的一种主张,他们的领袖因遭到沙皇迫害而逃到土耳其。他们都错误地把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寄托在了奥斯曼苏丹的身上,而帝国当局立即把这些思想变成了推行反动政策的工具,既迷惑境内外穆斯林和突厥语各族群众,又借以抵抗西方列强,维持其帝国的梦想和统治。即使190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上台的“青年土耳其党”,也依然继承了历届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并把帝国拖向了与欧洲列强争霸的战场,使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之一。

『捌』 古诗词中有一句;宁为枝头含香死;出自哪首诗

  • 古诗词中“宁为枝头含香死”出自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 原文如下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