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粽子的诗句
『壹』 关于粽子的古诗
午节的经典诗词
【篇一:2015年端午节经典祝贺词大全】
2015年端午节经典祝贺词大全
1.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悬起了钟馗像,挂上了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热热闹闹真好玩。
2.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3. 钟情太阳,想起月亮;钟情天空,想起海洋。端年节到了,最该钟情的是粽子,最该想起的是你。五月初五,一见粽情,是我的祝福!祝你节日快乐!
4. 一黑一白,是元宵,一清一白,是粽子。黑白分明靠眼力,清白混浊凭心力。端午节到了,祝你:好眼力,黑白分明如元宵,好心力,清清白白如粽子!
5. 你是红红的西瓜,你是水水的梨瓜,你是甜甜的哈密瓜,你是白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大黄瓜,我要祝福现在正看短信的傻瓜:永远呱呱叫,祝端午节快乐!
6. 虽然发出的只是是问候,接受到的只是是文字,打开的却是牵挂,是快乐,读出的是思念,是祝福,是截心。这些你都感悟到了吗?愿你端午节快
7. 一个节日,思念无数;一条短信,祝福万千。端午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同时祝你健健康康地,快快乐乐地,和和美美地,顺顺利利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8. 好久没有联系,不代表不想念;好久没有问候,不代表不关心;此刻我在想你,知道就行;初夏的阳光灿烂,愿你心情更愉快。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9. 端午节到了,送你一个粽子:以甜蜜为叶,以开心为馅,以吉祥为线,一心一意地包裹,通过手机传送,愿你品尝出五月五的快乐情怀!
10. 款款关怀,片片祝福,绵绵关爱,声声问候,句句祝愿,托夏风传送,请电波载送,承短信递送,愿蓝天白云之间有你的幸福,祝端午节快乐!
11. 阳光映着彩霞,柳叶迎着微风,蓝天向着白云。丝丝幸福,点点开心,片片祝福,传来我端午节的问候,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快
『贰』 粽子的古诗
关于端午节粽子的古诗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叁』 简单关于粽子的诗词
端 午
(唐来)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源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肆』 关于粽子的诗句
粽子
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
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
菩萨蛮内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容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伍』 关于粽子的诗句
粽子的诗句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版家傲·五月权榴花妖艳烘》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表夏十首》
4.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5.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6.采丝缠粽动嘉辰,浴殿风生画扇轮。——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采丝缠粽动嘉辰》
7.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苏轼《皇太后阁六首·上林珍木暗池台》
8.争新九子粽,竞巧五时花。——周必大《端午帖子·皇后阁·何处宜佳节》
9.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沈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
10.糁盐芋粽朝供饤,下豉莼羹早溉鬵。——刘崧《长律十四韵送彭公权教授还永新》
『陆』 古代关于端午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内玉臂,小符斜挂绿容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柒』 请问关于粽子的诗词有哪些
1,《六幺令·天抄中节》宋代袭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捌』 关于粽子的诗词,
1、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三殿宴群版臣探得神字》唐代李隆基
译文:穴权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2、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六幺令·天中节》宋代苏轼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4、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5、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
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玖』 形容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好不容易找到的,古代描写粽子的句子不怎么多: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专《端午三属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拾』 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10)古人关于粽子的诗句扩展阅读: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