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图片
1. 寒食 古诗拼音版
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
rì m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2. 寒食 古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版—唐·韩翃《寒权食》
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3. 有拼音的古诗《寒食》
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
hán shí内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
rì m hà容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 古诗寒食
原文: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袭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3、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5. 寒食古诗
1.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回为子推答。
译文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2.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夜深 / 寒食夜
唐代: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4.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代: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6. 关于寒食的古诗
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2.宠柳娇花寒内食近,种种恼人天气。____李清照容《念奴娇·春情》
3.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____王建《寒食》
5.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____韩偓《夜深 / 寒食夜》
6.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____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____周邦彦《兰陵王·柳》
8.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____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9.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____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7.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一、《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三、《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8. 韩翃的《寒食》古诗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内食》是容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