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芭蕉的诗句
『壹』 古诗 注音版 咏芭蕉 宋杨万里带拼音
bā jiāo yè yè wéi ō自 qíng ,
芭 蕉 叶 叶 为 多 情,
yī yè cái shū yī yè shēng 。
一 叶 才 舒一 叶 生。
zì shì xiàng sī chōu bú jìn ,
自 是 相 思 抽 不 尽,què jiāo fēng yǔ yuàn qiū shēng 。
却 教 风 雨 怨 秋 声
『贰』 有“芭蕉”或“流水”的诗有哪些
1、《咏芭蕉》
清代: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版却教风雨怨秋权声。
2、《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馀清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宋代: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叁』 有芭蕉或流水的诗
有芭蕉或流水的古诗如下:
咏芭蕉
作者: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回一叶生。自是相思答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芭蕉
作者:杜牧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山中问答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肆』 雨打芭蕉的诗句。
1.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释义: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
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5.宿洞霄宫
宋代: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释义:
秋天的大涤山,美景无限,我难以游览;秋天的大涤山,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形诸笔端。
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荫;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
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
『伍』 赞美“美人蕉”的诗词有哪些
1、《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内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容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咏芭蕉》清·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3、《菩萨蛮·芭蕉》宋·张鎡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陆』 古诗《咏芭蕉》(宋杨万里)的注音版是什么
《咏芭蕉》袭清代·郑板桥
bā jiāo yè yè wéi ō qíng ,yī yè cái shū yī yè shēng 。
芭 蕉 叶叶为多情,一 叶才舒一叶生。
zì shì xiàng sī chōu bú jìn ,què jiāo fēng yǔ yuàn qiū shēng 。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柒』 古诗芭蕉的作者是谁
芭蕉
杜牧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咏芭蕉
宋
·
杨万里
骨相玲珑透八窗,
花头倒插紫荷香。
绕身无数青罗扇,
风不来时也自凉。
『捌』 赞美美人蕉的诗词
历代许多诗人写了赞美美人蕉的诗篇。
1、唐代李绅《红蕉花》诗:
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更深。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惟烧眼更烧心。
该诗第一句说,红蕉花开的样子,诗人在南方才认识。“红蕉”即美人蕉;“炎方”指南方炎热之地。美人蕉原产热带,喜欢高温炎热、阳光充足的环境,在中国南方美人蕉生长旺盛。
二句,美人蕉耐热性强。在湿热蒸郁的河岸溪边花色最深。“瘴”,指瘴气,即南方山林河川间潮湿蒸热致人疾病的气。
三四句美人蕉绿叶丰满,红花似火。“殷”,深红色。这火红的花不单烧我的眼睛,更要烧我的身子。
2、唐代徐凝《红蕉》诗:
红蕉曾到岭南看,校小芭蕉几一般。
差是斜刀剪红绢,卷来开去叶中安。
此诗作者到江南见到了红蕉花,只不过比芭蕉小一点,几乎一模一样。前两句说明红蕉与芭蕉的相同点。三四句写红蕉与芭蕉的区别。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花朵,红蕉四季开花,花色鲜红,而芭蕉却不具备。红蕉花好似用剪刀把红绢剪成的,花开花闭,如同“安”在叶子中间。
3、古代皇甫访《题美人蕉》诗:
带雨红妆湿,迎风翠袖翻。
欲知心不卷,迟暮独无言。
此诗用拟人手法写美人蕉。一句写红花,美人蕉的红花在雨中好像美人红妆沾衣欲湿。二句写绿叶,绿叶风中摇曳,佳人翠袖在风中翻舞。一二旬即雨中美人图。三句,红色花瓣直伸,红花之心不曾卷缩,寓意寻求知己而心不卷曲。四句,晚暮之时美人孤独无语,寓意诗人自己迟暮之感。
4、清代庄大中《美人蕉》诗:
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红上美人头。
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秋。
此诗一句,照眼花明的美人蕉在幽静的小院开放。二句,红艳的花朵戴在美人头上,明耀于眉眼,争春于红颊。三四句用拟人手法表现美人蕉的情态。她在明朗的秋天,阳光和煦,清风吹来,美人蕉亭亭玉立,衣裙轻飘。
“倚”,即倚恃;“无情有态”,寓意批评社会生活中的装腔作势之流。
5、唐代杜荀鹤作《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
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
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
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玖』 郑燮的诗
郑燮的诗有:《竹石》、《山中雪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新竹》、《咏芭蕉》。
1、《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释义: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释义: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5、《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释义: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