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古诗句
『壹』 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
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有: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回—于谦。
翻译:即使答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翻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翻译:面临着做官,没有什么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临着钱财,没有什么比廉洁不贪更为可贵。
4.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
翻译: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5.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王冕
翻译: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贰』 关于廉洁的古诗句
1、赠刘景文(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启示】
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以至于后人常常用这一句诗来比喻和赞赏有气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我们的为官从政者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
2、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平明:黎明。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
冰心:清明纯洁的心,比喻心地莹洁。毛壶:玉制的壶,比喻高洁。
【砥廉哲理启示】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客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景象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这样的砥廉哲理。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员,就必须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即在心灵深处清心寡欲、一尘不染,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3、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砥廉哲理启示】
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
4、竹石 (清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砥廉哲理启示】
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
5、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①浩荡离愁:无边的离愁。离:指离京。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向东指。当时作者从北京城东的广渠门离开北京。
【砥廉哲理启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新的生命价值,并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我们的所有为官从政者都应该具有龚自珍这样的胸怀,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社会,培养栋梁人才,培育廉洁风气,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
6、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砥廉哲理启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经使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感慨。我的心要不相思,就像蚕儿吐丝,除非自己身死,决不结束。相思的眼泪,就像蜡炬自焚,只有烧尽成灰,才会停止。这两句诗原本在于写相思之苦,并表达出至死方休的坚贞爱情。但是,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启示。我们的人民公仆,作为社会精英,作为先进分子,理应像春蚕一样,为了百姓幸福,为了社会进步,无私奉献,吐完最后一缕丝;理应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7、寒菊(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
①郑思肖:1241-1381,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南宋末年著名诗人。曾为宋太学生。宋亡后,便隐居苏州寺庙,终生不仕,过着隐士般的“遗民”生活。
②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③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无穷无尽。
④“宁可”句:谓菊花宁可抱香枯萎在枝头。
⑤何曾:哪曾、不曾。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砥廉哲理启示】
在这首诗中,菊花不与百花一齐开,表现了它不同流俗、卓然超绝的气质与格调。它虽然“独立疏篱”,但并不感到寂寞、孤独,反而“趣未穷”。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具有宁愿“枝头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风中”的高尚节操和精神境界。我们的从政为官者在任
『叁』 关于“廉政”的古诗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翻译: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
翻译: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
『肆』 关于廉政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廉政的古诗有
1.《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
年代:宋作者:陆游
一春常是雨和版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权万点红。
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
2.《书愤》
年代:宋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卜算子 咏梅》
年代:宋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示儿》
年代:宋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年代:宋作者: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伍』 关于廉洁的古诗
1.《咏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2.《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翻译: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的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3.《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5.《论语》春秋末期·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翻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陆』 关于廉政建设的诗词有哪些
1、《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意思是石灰被千锤百炼才出得深山,经历烈火焚身的痛苦也坦然自若
这首诗的寓意是自己不怕磨难,志向高洁,虽经痛苦,仍不变节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2、《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释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也叫“成由勤俭败由奢”。
3、《入京诗》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释义】绢帕、麻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
4、《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释义】净化心灵,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廉洁奉公,是我为自己确定的为官宗旨。正直能干的人,像那高大笔直的树干,终归会成为社会栋梁;好比精粹的钢材,是不会用来制作弯钩的。那些贪官如同鼠雀,见粮仓充盈,就满心欢喜;好似狐兔,见杂草除尽,无处藏身,就愁苦不已。圣贤在古籍中留下的立身处事之教诲,我们要引以为戒,可不要招致后辈人的耻笑啊。
5、《题画竹为董文中赋》吉雅漠丁
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释义】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
『柒』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况钟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吴隐之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蔡信芳
赞同
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捌』 有关廉政的古诗有哪些,
1、石灰吟
于谦抄 (明)
千锤万凿出深袭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玖』 关于“廉政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廉政歌》
当官至要不贪铁,勤政心明私欲蠲。
古来多少铮铮士,先忧后乐断回俗缘。
情系苍生答披肝胆,黎元感激呼青天。
即今华夏腾飞日,中枢决意毓时贤。
党员干部讲先进,“三个代表”记心田。
兴利除弊人为本,科学发展思如渊。
扬清激浊开新局,和谐社会万象妍。
2、《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口碑鉴证。
功过是非,天地分明。
善恶终报,民心是镜关于廉政的诗歌。
3、《周恩来总理仙去三十周年祭》
仙去周公已卅年,至今传颂济时贤。
无私无畏胸怀广,建党建军心志坚。
逆境犹降拦路虎,征途长奏化龙弦。
阴阳燮理功照日,大略宏图稳着鞭。
『拾』 关于廉洁的古诗
《题郡斋壁》(复宋)制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翻译:
前四句是正面勖勉,说为官应有清廉之心、正直做人,以便成为大材,“好钢用在刃上。”五、六句批判谴责贪婪者。最后警告:不要给后人留下笑柄。通篇是议论,遒劲浑厚,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此诗可以看作包拯的言志诗,题在郡斋壁上,也是为了勖勉下属。
(10)廉政古诗句扩展阅读
关于廉洁的典故:
《禁止馈送檄》(清)张伯行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翻译:
“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
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虽说交际是人之常情,来路不干净也伤廉耻。因为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礼物又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禁止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