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字古诗文
❶ 带有远字的诗句
带有“远”字的诗句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❷ 带“念”字的古诗词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曹操《短歌行》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姜夔 《扬州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还有 念奴娇 不过只是词牌名
❸ 哪些诗句带有“远”字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魏晋·陶渊明《饮酒》
释义: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场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释义: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 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 · 杜牧《山行》
释义: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❹ 有多、远、长字的诗句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出处】:【燕燕】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出处】:【雄雉】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出处】:【谷风】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出处】:【泉水】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出处】:【河广】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出处】:【载驰】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出处】:【东门之墠】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出处】:【七月】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出处】:【招魂】
中华诗词-先秦-楚辞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出处】:【别诗】
中华诗词-汉-汉无名氏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出处】:【别诗】
中华诗词-汉-汉无名氏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出处】:【出处】:
中华诗词-汉-汉无名氏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出处】:【古诗十九首】
中华诗词-汉-汉无名氏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新愁因甚多
新愁因甚多?浅黛教谁画?倦将珊枕欹,款要朱扉亚。月明闲照绿窗纱,酒
冷重温白玉。五花骢系何处垂扬下,少年心亏负杀、亏负杀。不恨你个冤家,
高烧银蜡,宽铺绣榻,今夜来么?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举头三
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
盟。缕带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双调】夜行船_寄香罗帕多
寄香罗帕
多绪多情意似痴,闲愁闷禁持。心绪熬煎,形容憔悴,又添这场萦系。
【步步娇】一幅香罗他亲寄,寄与咱别无意。他教咱行坐里,行坐里和他不相离。若是恁还知,淹了多少关山泪。
【沉醉东风】鹿顶盒儿最喜,羊脂玉纳子偏宜。挑成祝寿词,织成蟠桃会,吴绫蜀锦难及。幅尺阔全无半缕纰,密实十分奈洗。
【拨不断】旧痕积,泪淋漓,越点污越香气。沉醉后堪将口上吸,更忙呵休向腰间系,怕显出这场恩义。
【离亭煞】用工夫度线金针刺,无包弹捻锹银丝细。气命儿般敬重看承,心肝儿般爱怜收拾,止不过包胆茶胧罗笠,说不尽千般旖旎。忙掿在手儿中,荒笼在袖儿里。
❺ 看图猜七个字古诗答案 远 万舟
刚好抄读到一首当代大家写袭的古诗词,供参考:
东风诏
文/李者也
天地之序有其道,轮回终将新意报。
雪飞冰封漫而长,朔来冷风呼而啸。
丽日渐暖万物迎,不顾余寒犹料峭。
冬君退位春君立,故令东风宣其诏。
【注】南湖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以东胜卫城、黄河一溜湾等历史遗产和自然风光为载体,湖内水鸟云集,湖边垂柳成荫,湖面芦苇荡漾,周围野花点缀,与古城、古镇交相辉映。有广宁寺、海眼神泉等景点。冬去春来,东风浩荡,万物复苏,草木吐翠,野花斗艳,风光秀丽。
❻ 以远开头的古诗词有哪些
远字开头的古诗有:
1、远芳侵古道-----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专2、远忆边城儿-----唐 李白 《塞下属曲六首》
3、远树带行客-----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4、远送从此别-----唐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远戍亦有身-----唐 杜甫 《前出塞九首》
6、远梦归侵晓-----唐 杜牧 《旅宿》
7、远慰风雨夕-----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8、远山晴更多-----唐 许浑 《早秋》
9、远色隐秋山-----唐 马戴 《落日怅望》
10、远寄龙庭前-----唐 李白 《折杨柳》
11、远引蟠泥沙-----唐 杜甫 《喜晴》
12、远水兼天净-----唐 杜甫 《野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❼ “远”字古诗有什么
《饮酒》来
晋 陶渊明
结庐在自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忆王孙》
宋 赵子发
日长高柳一蝉声。翡翠帘深宝簟清。
梦远春云不散情。晓风轻。玉楝花飞宿雨晴。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远禅师远以无事为佛事。》
唐 白居易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❽ 含远征字的古诗词
东山
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于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于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赳赳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