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字的古诗
A. 几首唐代的古诗(单个字的意思+全部诗的意思)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
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2.雪山:祁连山脉。
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5.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唐诗别裁》:"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贤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绝句精华》:"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B. 山中送别 古诗 单字意思 全诗意思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友人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作品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C. 请问有大神知道这句古诗的意思以及单字意思吗
问度娘还快点
单字赏析抄就是传说中的“炼字”。
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把这一个单字扩成一个双音节的词;
第二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句子赏析的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精锐语文老师回答
E. 古诗里哪些字只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意思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熠熠生辉的明珠,而这一颗颗灿烂耀眼的明珠中,有许多因语言的精心锤炼而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文学典范。
这些诗歌往往只一字一词的独特运用,就使境界顿生,新奇醒目,让人怦然心动,百般品味而经久难忘。今撷取部分精品,含英咀华,体味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感受古诗词精品的魅力。
1、杜甫《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句想象明晨雨后春色满城、百花盛开的美景。
一个“重”字写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润而沉甸甸的,表现出春雨过后红肥绿翠的蓬勃生机 。
2、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从写景入手,用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
“笼”有“笼罩”之意,它巧妙的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
4、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谒金门》第三首头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历来被传诵为佳句,“皱”字用得十分精妙,形象生动。
皇帝李王景 曾和他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可见冯延巳的“皱”字用得很好,连皇帝也赏识、佩服。
5、宋词人张先《天仙子》写为春光流逝而发愁,为年华老去而发愁,很真切。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生动的描绘出月光明亮、花枝摇曳的美景,是不朽的名句。
“破”和“弄”两字用得特别精彩,作者也因此被称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6、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凋”强于用“拂”、“吹”、“刮”、“撩”等。西风的强劲更显秋天的凄凉,从而更能烘托出主人翁内心的孤寂。
7、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的选用,一直被人们当作修辞学上的范例。洪迈《容斋续笔》载:吴中士人家藏有此诗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醒目的视觉形象,传达出江南春早的信息,显示出春风的行踪,也唤起人们对春到江南的感觉。
8、苏小妹曾要其兄苏东坡为其诗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每句各加一字,东坡先是加‘摇’、‘映’二字:“轻风细柳摇,淡月梅花映。”又说用“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两次都不合小妹之意,接着她说出各加一个“扶”和“失”字,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听了不禁叫好!一“扶” 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生动自然,确实高于东坡两句之上。
9、宋朝宋祁的《玉楼春》“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了春光的美好。“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旺盛的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境界全出”的佳句。作者也因为这个句子 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10、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
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独特新颖,对于用词造句反复应琢磨,反复推敲,反复思考,语不惊人誓不休,这就是锤炼语言要下的功夫。
(5)单字的古诗扩展阅读
炼字方法
1.炼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
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
3.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4.炼虚词在新诗创作中,虚词的运用似乎远不及在古典诗词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其中又以杜甫最为擅长。——节选自《炼字与炼意》,见参考资料。
参考链接来源:网络文库-古诗词炼字精品赏析集粹
F. 古诗词中单字或句子赏析
"深"字写出满目凄凉的情景,诗意形象生动,情感及其沉痛.
怎样鉴赏…………..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G. 山亭夏日古诗单字意思
山亭夏日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回动微风起,满架蔷薇答一院香。(水精帘 一作 水晶帘)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H. 单字为题的古诗,大家知道的请告诉我!越多越好哦!是单个字为题目的古诗哦!
句
李世民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句
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
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句
李冶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句
元淳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
闻道茂陵山水好,碧溪流水有桃源。
赤城峭壁无人到,丹灶芝田有鹤来。
三千宫女露蛾眉,笑煮黄金日月迟。
句
刘虚白
知道醉乡无户税,任他荒却下丹田。
句
徐凝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句
温庭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
诗
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帘
陆畅
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
玉漏报来过半夜,可怜潘岳立踟蹰。
阶
陆畅
甃玉编金次第平,花纹隐起踏无声。
几重便上华堂里,得见天人吹凤笙。
扇
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句
陆畅
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蝉噪入云树,风开无主花。
句
姚合
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
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梅
杜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鹤
杜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鸦
杜牧
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云
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句
张孜
著牙卖朱紫,断钱赊举选。
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
梦破青霄春,烟霞无去尘。若夸郭璞五色笔,
江淹却是寻常人。
句
欧阳澥
黄菊离家十四年。
离家已是梦松年。
落日望乡处,何人知客情?
夏
无名氏
赤帝旗迎火云起,南山石裂吴牛死。绣楹夜夜箔虾须,
象榻重重簟湘水。彤彤日脚烧冰井,古陌尘飞野烟静。
汉帝高堂汗若珠,班姬明月无停影。
秋
无名氏
月色驱秋下穹昊,梁间燕语辞巢早。古苔凝紫贴瑶阶,
露槿啼红堕江草。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胜衣,映门楚碧蝉声老。
冬
无名氏
苍茫枯碛阴云满,古木号空昼光短。云拥三峰岳色低,
冰坚九曲河声断。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销残翠。
松
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柳
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
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竹
韩溉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凌霜尽节无人见,
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阴覆翠苔。
鹊
韩溉
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人间树好纷纷占,
天上桥成草草回。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水
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
远飞青嶂更悠悠。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灯
韩溉
分影由来恨不同,绿窗孤馆两何穷。荧煌短焰长疑暗,
零落残花旋委空。几处隔帘愁夜雨,谁家当户怯秋风。
莫言明灭无多重,曾比人生一世中。
吟
九华山白衣
九华山白衣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垅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诗
田达诚宅鬼
田达诚借宅鬼
天然与我一灵通,还与人间事不同。
要识吾家真姓字,天地南头一段红。
诗
故台城妓
歌罢玉楼月,舞残金缕衣。匀钿收迸节,敛黛别重闱。
网断蛛犹织,梁春燕不归。那堪回首处,江步野棠飞。
诗
无名鬼
江上樯竿一百尺,山中楼台十二重。
山僧楼上望江上,指点樯竿笑杀侬。
仙人未必便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
手把白须从两鹿,相逢却问姓名谁。
句
张守中
薄命苏秦频去国,多情潘岳旋兴悲。
今夜若栖芳草径,为传幽意达王孙。
I. 单字名古诗。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内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容警,我亦举家清。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