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题
㈠ 关于古诗词的问答题,要有答案,三十个,要有难度哦!会加分的,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㈡ 有关古诗的考题,要快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3.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
9.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旧”的对
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10.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
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
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11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12.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
1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14<<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 ?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
,
。
16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论语)) 1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19.今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郦道元描述的昔日“眠者歌日”的“ ,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20《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
。
21.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巧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2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诗句是: , 。
23.《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 。
2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
25《<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 。
26理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
2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 ,
。”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
义”这个中心论点。
28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29.曹判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30.《鱼我所欲也》中可以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
31.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来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3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3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4《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格的两句赞语是:
。
35.《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 。
36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37.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
,
。 [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
38.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
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 。
39.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 , 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附参考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舍生而取义者也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夜阑卧听风吹雨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1中间小谢又清发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3人比黄花瘦
2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5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3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满意请采纳。
㈢ 关于古诗词的题目及作者
古诗词的题目是<<饮水词>> ,作者是纳兰性德。
㈣ 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给多一点古词的选择题,至少10首词,配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
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3
.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㈤ 40个关于古诗文的填空题(附答案。)
有关古诗词的一些填空题
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
2.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
6.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
8.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9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水晚来急,___________.
【咏物诗】人选下面景物中的三样赋诗,注意把使命合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填地名】1.()野草花,()口夕斜阳.
【填动物名或植物名】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2.留恋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按诗意填空】1.翁卷的《 》以白描手法谢江南农村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几笔就把水乡时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唐代诗人在诗《乐游园》中以一句___________表现出对美好而又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 )代诗人( ).这首诗赞美了( ),诗中描写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
4.《晓出进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这首诗赞美了( ),诗中描写景色的著名句子是___________.
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本诗描写了( )的美丽景色,广为流传的名句是__________.
【引用古诗名句】
1.教育人有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
㈥ 有关古诗词类的选择题都有哪些呢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杨内玉环 D、貂蝉
2、“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A、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3、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
3、《七步诗》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出自王昌龄的《出塞》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㈦ 有关亲情的古诗词的题目
(1)(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
)带雨晚内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容西湖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
(1)(
青)蓑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月(黑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银盘里一(青
)螺。
(4)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如(
)。
(5)千里莺啼(绿
)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6)(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
)雨跳珠乱入船。
(7)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
红)。
(8)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
(9)两个(
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
)鹭上(青
)天。
㈧ 谁可以帮我出一份关于古诗词的知识竞赛题目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 )。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如“渭诚朝雨挹轻尘”,请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 )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描写友情的诗句。A( )。B( )。
5、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那样( )。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7、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诗句。( )。
8、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9、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
11、《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 )。
12、《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诗句是( )。
13、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 )( )。
14、《送元二使安西》中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感情的诗句是( )。
15、《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诗句是( )。
16、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
17、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 )。
1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19、《爱莲说》一文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20、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写出两句含“雪”的句子。( )。
21、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 )。
2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例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句蕴含哲理的句子( )。
2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24、《沁园春-雪》中颂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 )。
2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
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27、《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 )。
2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29、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那句话( )。
30、“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及宋代的哲学家( ),“净植”出在他的《爱莲说》中“亭亭净植”一句,原文是:(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1、《出师表》中的“陛下”是指( )。后来又辅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是指( )。
3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 )。
34、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论语十则》里的话)
3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句是( )。
36、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
37、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38、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来。( )
39、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思念家乡的、眷恋亲友的,请写出至少三句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 )( )
40、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不觉脱口而出。
41、治理沙尘暴!内蒙草原,阴山脚下,人们植树种草,退耕养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重现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绘的( )的景象。
42、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的旷达胸怀,不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者是忧伤。
43、鲁迅在《故乡》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 )的沙地来,上面( )的天空挂着一轮( )的圆月。”
44、《出师表》中后汉所以倾颓的原因是( )(原文)。
4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4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一句是( )。
47、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 )。
48、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4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是( )。
50、《出师表》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略4、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9、这正如地上的路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1、亲贤臣,远小人。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5、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见。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略。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7、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0、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1、刘备,刘禅。3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5、野芳发而幽香。36、略。3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8、略。39、与之有关即可。4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3、碧绿、深蓝、金黄。44、亲小人,远贤臣。4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4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㈨ 关于学习的古诗词(带诗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版源头活水来权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真宗《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王安石《劝学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翁森《四时读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