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诗词大会
1. 郦波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最喜欢的诗词是什么
一句是李商隐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句是纳兰性德的“当时只道是寻常”。
《锦瑟》
唐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2. 郦波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十期的结束语两句诗是什么
第十场,四个老师的总结诗,分别为
3. 诗词大会中的男神,王立群、康震、郦波晒诗,谁更有水平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评委们都是神仙级别的人物,王立群、康震、郦波三人也都是不分上下,各自都有自己了不起的成就。很多人会认为王立群的水平更高些,其实也说得通,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资历自然应当更高些。但是要论气质,我认为还是康震更加有风范些。这种文人气质不是谁都有的,不是饱览经书就能做到,所以凭康震的气质,我觉得应该位于三人之首。
郦波,是这三人中最具风趣的,谦谦君子的模样,给人以清风徐来的感受,很多人爱把郦波和康震两人相比较,两人的资历相差不多。而王立群老师则被排在外面,王立群老师对这两人来说,资历老。若说郦波是一阵风,那王立群则是一座山,伟岸尊严。康震就是一幅画,或者一首诗,秉承着中华文化,弘扬着文之本身。
4.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 师兄
郦波老师比康震老师年龄小一点(郦波1972年出生,康震1970年出生),两人都是师版范大学毕业,康震权比郦波毕业要早一点,郦波老师本身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康震老师也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和工作过(2000年到2002年,康震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因此郦波老师称康震老师为师兄。这个称呼可以说是非常准确。
5. 这期诗词大赛郦波没去吗
今年的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郦波老师去了的,他会在第8、9、10期连续三期登场作为点评嘉宾。
6. 郦波为什么不上中国诗词大会了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的一档黄金节目,收视率很高,对诗词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版果。但是它请的评委权康震、郦波之流,却是完全不会写诗词的外行。本来嘛,一个背诗节目,评委不会写诗也问题不大,答案都是固定的,点评的时候随便呼悠几句也就齐活了。可是这帮人硬要装逼,郦波玩“集句”,康震作“诗”,也不知是节目组要他们干的,还是他们自己想显摆。结果好了,这一装逼装出问题来了。其实,现在的很多有关诗词的活动,评委几乎都是十足的诗词外行,这样下去,丢人现丑是迟早的事。下面是苏无名的批评文章,除了几个小问题还可商榷外,其他都击中了要害。
关于郦波“集句”的几个可商榷的小问题是:
1 撞韵的概念,一般是指格律诗仄声的白脚句尾字的韵母与平声的韵脚字的韵母相同,而不是指两韵的读音相同。两韵的读音相同虽然也是瑕疵,但要求不严苛的话,倒也不算大病。
2 格律诗也不是绝对不能重字,主要的问题在于,郦氏"集句"两个“是”、两个“吾”在句子的同一位置,这种重字对短短的一首七言律绝来说,无疑是大病。
当然,最大的毛病是首句的“欢”字。即使按新韵,此字也是出韵。格律诗首句若不押韵,必以仄声结尾,这是铁律。
7. 郦波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最喜欢的两句诗词
一句是李商隐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句是纳兰容若的“当时只道是寻常”。
8. 郦波集句诗是诗词大会哪一期
,!。!来?
搜索新浪微博找“自陈集思涵藏头诗″订制一首。
例:
凤鸣龙吟威中胜,
凰栖梧桐来相称。
涅世重来运道成,
槃命熊熊火里生。
华佗再世志四海,
源自业精逢蓬莱。
医术锲合金石开,
药品求真继往来。
潘家少年师名在,
通贯杏林好人才。
9.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郦波和康震的诗,您读懂了吗
说实话,六甲番人挺佩服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们的胆量的,文化类比赛(暂且定义为比赛罢,因为有了冠军)是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尤其是诗歌类,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刻太容易出错了,或许评委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点评的时候,经常会将话题引申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毕竟都是大学教授,口才都不错,乾坤大挪移就带大家进入了百家讲坛。
![](http://www.shyuanlei.com/images/loading.jpg)
10.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谁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康震。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绥德人,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
其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李清照》等;担任中央电视台《汉语桥》、《中国诗词大会》 点评嘉宾。
(10)郦波诗词大会扩展阅读:
康震生平:
197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
1997-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读书,师从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一代学术宗师霍松林先生,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3年―2004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200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6年—2010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12年11月—2017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在继续自己学术道路的基础上,将从事相当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今社会上学者向管理者的转型在康教授身上也开始展现。
2017年12月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6年4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
2017年1月,成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的一位。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