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的诗词和楹联
㈠ 关于“世界遗产”的楹联和诗句
诗句 长城
刘禹锡 【经檀道济故垒】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内秣陵多容士女,犹唱白符鸠。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王昌龄 【相和歌辞·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成都武侯祠)
㈡ 世界遗产的诗词和楹联
诗词和楹联不能作为世界遗产来理解,因为只有汉语言才可以运用格律诗和楹联。格律不能翻译,所以不是世界通用。
㈢ 有没有有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资料
泰山、黄抄山、峨眉山袭都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1、关于泰山的诗词: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关于黄山的诗:
黄山杂咏 石床峰(宋·邓宗度)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一枕游仙梦,蟾波白昼生。
3、关于峨眉山的诗: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㈣ 有哪些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诗词 楹联 故事 传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㈤ 世界遗产的楹联(最少十个)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专青属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成都武侯祠)
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故宫)
====希望对楼主有用哦
㈥ 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
五岳归来不看山抄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袭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㈦ 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诗歌,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回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答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㈧ 世界遗产的诗词和楹联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旧碑文灭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九月登临须有意,
七年岐路亦堪愁。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八 达 岭
(明)徐渭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居庸关二首
(清)顾炎武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
(元)王恽
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
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长 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
(金)刘迎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
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
(明)徐渭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北使长城
( 唐) 王无竞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咏史诗·长城
(唐) 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
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
虚筑防胡万里城。
续古二十九首
(唐) 陈陶
秦家无庙略,
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
中原荆棘生。
古筑城曲
(宋) 陆游
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杞梁妻
( 唐) 僧贯休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
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
杞梁墓
(唐) 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
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
谁解坚心继此来。
塞下曲
(唐) 常建
北海阴风动地来,
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
日暮沙场飞作灰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 唐) 王建
长城窟,
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
赖得秦家筑城卒。
登长城
( 唐) 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 唐) 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
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
争及尧阶三尺高。
㈨ 世界遗产(中国)的故事,诗词,楹联,传说,资料(切记:不要是孟姜女,而且只能限世界遗产,别是万佛寺!)
11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西藏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㈩ 世界遗产诗词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