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靖诗词
① 关于靖的诗词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王慕漪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回处、潇潇雨歇。抬望眼答、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② 带靖字的古诗
1、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释义:我怒发冲冠,靠在栏杆处,一场急骤而来的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向着天空大声呼叫,豪壮的胸怀激动剧烈,三十年功绩名位成了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耻辱,尚未洗去。
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的营垒。壮士们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我要重新,收复旧日国家的疆土,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2、原文: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唐代·白居易《望驿台》
释义: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3、原文: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出自:宋代·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释义: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4、原文: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出自:宋代·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释义: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自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5、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出自:未知·佚名《书法家欧阳询》
释义: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③ 以靖字的诗词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满江红》
④ 我想要林和靖的资料和诗词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其侄孙林大年在他去世后,收集他的诗作,编成《林和靖先生诗集》。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云:“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据此,林逋的诗虽然在身后所存百无一二,但其诗在北宋时已由其侄孙林大年编辑成集。又有梅尧臣作序,林逋诗集在编辑层面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林大年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是否在北宋时期刊刻流传?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直到今天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宋史》等,均未明确著录林逋诗集在北宋的刊刻情况。当下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两部关于宋人文集考述的著作——祝尚书的《宋人别集叙录》和王岚的《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对此问题也是存疑。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林逋诗集在北宋刊刻流传情况作过明确的判断,如在日本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1686年)时,林逋诗集有茨木多左卫门刻本,名为《林和靖先生诗集》,共二卷。这个刻本在日本长泽规矩也的《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汲古书院油印本)中有著录。在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卷一四中,对这个翻刻本也有记载。杨守敬认为:“其根源于北宋本无疑。”如果这一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林大年当初编辑的林逋诗集应为上下二卷本,而且在北宋时期就已刊刻(或有抄本流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宋史·艺文七》中所著录的二卷本当为北宋刻本。然而,杨氏这一看似明确的判断却无更多的证据支撑,所以只能作为一家之说列出。
那么林逋诗集究竟在北宋是否刊刻流传?根据我们查找到的北宋有关资料,对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作出比较肯定的回答。证据是:
一、苏轼《东坡全集》卷十五收有《书林逋诗后》诗一首: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歩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巳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二、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六《书林和靖诗》云: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三、惠洪(觉范)在《石门文字禅》卷十一中有《偶读〈和靖集〉戏书小诗卷尾云“长爱东坡眼不枯,觧将西子比西湖。先生诗妙真如画,为作春寒出浴图。”
四、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二《书林逋处士诗后》云:“西湖风物固不迁,但无和靖辈人物尔,览之怅然。姑溪老农。”
上述这些资料,如果仅看一、二、四条,似乎还不能明确下断言,因为这些资料大致存在这样两种不确定性:一为这些诗文大概是书于林逋某篇作品之后;一为这些诗文是书于或名为《林逋诗》、或名为《林和靖诗》、或名为《林逋处士诗》的林逋诗集之后。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说明林逋诗集在北宋曾经刊行,但究竟属于那一种,从这些资料很难确证。而惠洪的诗却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林逋诗集确实在北宋有刻本或抄本传播。然而,北宋时期传播的《和靖集》刊刻情况究竟如何?它是否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著录的《和靖集》?惠洪提及的《和靖集》分卷情况怎样?关于这些问题,我们目前尚无更多的资料加以说明。虽然对林逋诗集在北宋的刊行情况,我们不能作详细的描述,但是,林逋诗集在北宋确有刻本或抄本流传,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⑤ 请帮忙取名三字 姓:刘 名中带一靖字 最好三个字念起来和一句诗词 成语谐音
刘梓靖(子衿)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属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⑥ 含有靖字的诗句
1、《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2、《望驿台》
唐代: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3、《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宋代: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译文: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自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4、《梅》
宋代: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译文:高洁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蚀,甘心淡泊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只因错误地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5、《菀柳》
先秦:佚名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有菀者柳,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译文: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尽力往高飞,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⑦ 带有靖、博两个字的诗词和古诗有哪些
《送张说巡边》 李隆基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专荒。
命将绥边属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该诗中含有“戈剑靖要荒”和“茂先惭博物”
诗句,供参考。
⑧ 带 “靖”“云”的诗词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版云起时。
偶然值林权叟, 谈笑无还期。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⑨ 有靖字的古诗,最好是李白的,最好是第一个字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内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容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有这首词里面有靖字。好难找!
⑩ 有“靖”字唐宋古诗词
靖:
望驿台
唐代: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沁园春·斗酒彘肩
宋代: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宋代:赵汝愚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唐代:柳宗元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岚: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宋代: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阴雨
唐代: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南园十三首
唐代: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商山麻涧
唐代: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