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城诗歌
① 描写柳树的诗句
1.《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青门柳》
作者:白居易/唐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释义: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
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3.《柳》
作者: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释义: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
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4.《新柳》
作者: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释义: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千万不要以为柳条是深青色的,现在它还只是浅浅的鹅黄。
不是柳条真地延伸到了水面能蘸到水,而是柳条随风飘拂,柳条的影子也摇曳不定,水中的柳影就好像在牵引水上的柳条,把它拉得很长很长。
5.《柳绝句》
作者:杜牧/唐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释义:几树新吐丝翠绿身影等一样齐,靠立风中的情态使我被春景所迷。留恋家乡樊川的遗憾,让我又想起家乡柳半遮村桥半遮溪水的情景。本首诗表达在外地见春柳想家乡的感情。
② 乐游原古诗的意思
白话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到京城诗歌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短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③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谁的诗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赏牡丹》。全诗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④ 京城八十一号女主角写了一首诗歌,歌词是什么
不知道你说的具复体是哪个……制下面的都很美……
佛说六道轮回 ,永无止境。 其实是个错过的故事,前世的缘今生来还。年复一年,生生死死,只许你伴我终生,莫忘初见笑眼盈盈,执念你脉脉情丝,化蝶于回眸一瞥。
人来到这世界上就为了十个字 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相离。
至今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愿得一人心,白首莫相离!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
⑤ 关于时间的诗句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窦娥冤》
白话释义:花有重开的时候,人不能返回到少年时代,指应珍惜少年时代。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福《明日歌》
白话释义: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
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白话释义: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白话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5、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白话释义: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梦中的飞蝶一样一飞而过,当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却会给人留下许多的感叹
6、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白话释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⑥ 古代诗人资料
1、诗仙-李白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3、诗王-白居易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 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 岁英年早逝。
5、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 661~公元 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 100 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 38 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 首和《登幽州台歌》。
6、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 19 首。
7、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8、杜牧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⑦ “吴中四士”是指
吴中四士
在唐诗中,多以诗歌内容和风格划分流派,如边塞诗人,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等等;而吴中四士,则是以地域相同来称谓同一时期的四位诗人的,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古时这一带属吴郡,贺知章,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张旭,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张若虚,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包融,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四人因此被后人称为"吴中四士".他们的诗歌都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除包融外,都有名诗传世.
张旭,唐著名书法家,诗人.字伯高,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初为常熟尉,后任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精草书.喜欢喝酒,每当大醉后,便高声喊叫,发狂般地奔跑,然后下笔,有时竟以头发蘸墨而书,时称"张颠".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亦能诗,长于七绝.所存六首写景之作意境清丽深幽,别具一格.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都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全唐诗》存其诗仅二首.一首《代答闺梦》,成就一般;一首《春江花月夜》却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包融: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诗集.包融仅存诗八首,载《全唐诗》里.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
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寄黄几复 ① (北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
①A ②解释诗抄句。十年前,袭我们在京城沐浴春风,观赏桃李,举杯痛饮;十年后,我们漂泊江湖,独守孤灯,听夜雨敲窗。意象奇特。两句诗共有六组意象,且都是名词,自然勾画出两幅图画,前者是十年前京城相聚的欢乐情景,后者是分别后羁旅漂泊的孤独寂寞。 手法奇特。前后两句诗构成对比,十年前的欢愉和十年后的孤独形成对比,这是一层;上句诗为暖色调,暗示京城之欢,下句诗为冷色调,明言江湖之凄,又形成一层对比;“一”和“多”再形成一层对比,极言相聚的欢愉之短暂,也极言思念的寂寞之漫长。 用典奇特。“一杯酒”、“江湖”和“夜雨”均为用典,且都扣住“思念”,以故为新。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李商隐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另还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意对即可) |
⑨ 表达“身心疲惫”的诗句都有哪些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出自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话文释义: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出自唐代:杜甫《登高》
白话文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白话文释义: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4、《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宋代: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5、《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唐代: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京城燕迺贤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三月京城寒悄悄
小题1:C 小题2:C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