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仄尾古诗

仄尾古诗

发布时间: 2021-01-01 07:59:24

A. 古诗末尾四个字连续仄声不行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B. 写古诗每句最后一字可否都用平韵或仄韵或平仄相间或上二句尾字为平下句尾字为仄

类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壬辰元日试笔呈诸师友 陈忠远(即阿袁)

龙光绚九天,虎幄定三边。一守凤城道:“新年胜旧年!”

类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言绝句

类型一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南游感兴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二
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类型三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类型四
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C. 如何判断一首古诗是仄起平收

以今音来讲,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古音来讲,平分阴平阳平,上去版入为权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

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诗。有三种形式:律诗、绝句、排律。

近体诗五七言只有四种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看第二字,“收”看尾字。便知道是什么起什么收了。

D. 三平尾和三仄尾是写诗词歌对联的一种手法,为什么却被禁止在非古风类型里使用

首先纠正一点,“三平尾”和“三仄尾”不能认为是写诗词歌对联的一种手法,古人在律诗中尽力回避使用到“三平尾”和“三仄尾”,因为“三平尾”和“三仄尾”不合律影响吟咏。而古体诗不讲究“平仄”所以可以用。现代《联律通则》规定“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是符合格律的规则和历史习惯,具体原因如下:

3.现代人和古人一致认为“三平尾”是格律病症,应当禁用。“三平尾”也称“下三平”、“三平脚”。对“三平尾”的禁忌是众所周知的,大家都认同“三平尾”属于格律的病体结构,在写作中恪守规则,尽力回避。

E.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中

“大”,两个读音在古韵中都是仄声。《平水韵》分属“去声九泰”、“去声二十一个”两个韵部。‍

F. 古诗如何分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白话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6)仄尾古诗扩展阅读:

特定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G. 怎样看一首古诗是仄起平收

以今抄音来讲,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古音来讲,平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为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
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诗。有三种形式:律诗、绝句、排律。
近体诗五七言只有四种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看第二字,“收”看尾字。便知道是什么起什么收了。
实例说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西"古音入声为仄),便是平起仄收式。
135不论,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246分明,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字平仄是固定格式。所以虽然第一字的窗是平声我们也不能看的,只看第二字含字是平声便知是平起句。
比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出古音为仄),我们通过看第二字和尾字就可判定是平起平收句。

H. 三仄韵的五绝古诗

三仄韵的五绝古诗:
春联
喜 庆挂门楣,猴迎佳节到。
桃符旧易新,但愿平安报。
爆竹
拔地一声雷,曳光天宇裂。
燃时颤颤心,响后欣欣悦。

I. 古诗和词中的“中平中仄仄平平”是什么意思

  • 古人作诗词是要讲究格律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中”指的是该处字可平可仄,也就是你不必考虑读音问题填任何字都可以。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入声字只在某些方言中还保留着,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