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于丹诗词讲座

于丹诗词讲座

发布时间: 2020-12-28 22:00:40

『壹』 于丹是不是讲古诗词的好老师

于丹是不是讲古诗词的好老师——于丹属于这个体系中的佼佼者,但是,这还是古人的心思吗

“感动工程师”于丹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2006年,当于丹讲《论语》走红之际,我即封她为“文化奶妈”。奶妈者,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奶水哺乳婴儿,这个称呼对听众颇有一点不恭,但我又一时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汇来,几年下来,于丹涉及的领域以360度展开,从孔子庄子道教昆曲一直感悟到生活,哺育出更多依赖其乳汁的“文化婴儿”。

于丹在春节里讲诗词,自称“选择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唤醒我们对于意象的记忆”。把诗词归为“意象”,听起来很有感觉,可惜的是,她又一次露出知识贫乏的性格本色。已故古典文学学者顾随,早就提出诗歌的“知、觉、情”三性,其高足叶嘉莹特别强调“感发”的力量,当代诗人流沙河提出诗歌的“情、智、象”“三柱论”。殊途同归,他们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问题,优秀诗歌作品都是情感、想象力以及认知诸因素的合成品。故此,“意象”只是诗歌的一种构成元素,并不能用来指代整个诗歌。

煽情容易,如实表达自己的感觉难。如果没有感觉,还要做出很有感觉的架势,那就只能酸水直下三千尺了。于丹的讲座还是“论语心得”那一路,惯于任性而为,将庞杂的心得流塞给痴迷的观众。有一节讲“夕阳斜阳”,一个本可以勾起人们无穷遐想的主题,她却径直奔向“心灵鸡汤”:“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时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还抓得住。这一刻,人心百转千回。其实,归来是一种永恒的心愿,我们一次一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一次地归来。”突如其来的议论,让人措手不及:这还是古人的心思吗?

絮絮叨叨,颇似一个情窦初开的文青,急不可耐地要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智慧浓度。如此一来,古人的好句子都被迫用来注释这份最没味道的解读了。在停顿的地方,她滔滔不绝,有饶舌,还有故作深沉的感悟。

于丹式的感悟,可谓荒诞时代的完美结晶。跟央视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评选一样,就要逼出你的眼泪来——那是渔民们急于要打捞的珍珠。于丹充当了这个需要感动时代的催泪观音,一整套繁复夸张的宣化教育,为的是让神情僵硬的中国人被“滚烫”的真情所触动,泪腺绽开,当他们“自发地”洒下一掬半掬热泪之后,便达成了“和谐”的目的。庞大的催情永动机,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始工作,揪出你我心头的冷漠,让大家成为一个能迅疾感知“感动”的人。《蝗虫歌》里有这么一句:“设下这圈套,每天讲中国多好,对着我**。”这或许是港人面对“感动工程”的真实反应。

感动,本为自发情感活动,属于人类最珍贵的感情。自然而然流露的感情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商业化时代的弊端之一,就是偶像制造和感情伪造,滥情无处不在,谁能制造出具有摧毁力的感情炮弹,谁就能抓住粉丝的心,轻易地左右他们的呼吸和血液。以感恩崇拜立国的官方,一直投放巨大人力财力在感动工程的建设上,从《新闻联播》里真假莫辨的好人好事、煽情的主旋律电影、先进事迹宣讲团,到无处不在的提振精神的标语,人们置身于一个被感动的环境里,逼迫感官做出反应:你有义务配合发情。

“女王!”我险些说出这个赞美之词。于丹属于这个体系中的佼佼者,她有能力营造一个迷幻般的气场,令听众走出固执的小我,融入特别易感的群体之中,从中体会集体的温暖。所以,我理解好多人对她的热爱,那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认同,因为她带给他们梦幻般的时刻——可以忘却自身和人间的苦难,沉醉于一种絮絮叨叨的话语所产生的催眠效果里。她当然可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能量而自豪,扬名立万,敛财逍遥。她内心相当平静,如同心灵安顿好了的诗人看见夕阳。

我猜想,感动工程师资格的取得,并非像坊间传闻的那样神秘,在现有体制内,能上台面的也就那么一些人:政治正确或假装正确,有点儿学识,有点儿口才,有点儿相貌。如果仔细端详那些脱颖而出的能说会道者,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基于人脉关系的现存筛选机制,总能把那些他们需要的人从人海里拽出来。

当你没有带上一颗易于被感动的心,去与他们相逢,那就什么也不会发生了。

否定一个众人喜欢的偶像是要冒风险的,粉丝们取消关注之类的惩罚都还是次要的,挫折感来自于,你即使能激起一丝涟漪,但终归无损于别人的光辉。他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免疫力,而且会把批评看作出于嫉妒的攻击。批评已经不会让偶像们害怕,他们是这个时代保护的宠物,他们也深知这一点。

几乎无人怀疑,唐诗和宋词是镶在中华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先人精神与情感的结晶,二者连用所构成的词组,成为我们所仰慕的中华文明的完美指代。可以说,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它的血液,那些美妙的汉字所开拓出的人生心境汇聚一起,浇灌代代中国人的心田。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和情感基因,使我们彼此相认,相容,相爱。

吟诵唐诗宋词,就是沐浴绵远文化之河,无形中完成中国化的过程。领略古人的感情、感觉和思绪,那些美妙的意象在我们心里营造出一个澄澈明媚的世界,正是这个文字世界维系着中华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享受如此好的人文景致,于字里行间品味古人的心绪,岂非一种至上的快乐?读诗词是一个心动的过程,需要凝神静思,于吟诵玩味中感知真义。慢下来,再慢一点,放松心情,让珠玉般的汉字跃入你的心灵。

“体会得深,而且说得出来。”学者张中行极为欣赏顾随的古典诗词讲解,但他对泛滥的“解析”之类做法持怀疑态度,“话不少,都是在浮面上滑来滑去。”他认为欣赏“主要靠自己的眼力深入体会”。不知从何时起,也许就是从贵州人民出版社那套《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开始,出版者一味迁就阅读者,花样翻新地制作了一茬茬喂养式古典文学读物,对古诗文一一翻译、释义,把需要付出努力的文学欣赏与理解活动,降格为直截了当地针管注射,古文里微妙的意味和趣味一律简化为意义。与此同时,萌动着一股个性诗意解读暗潮,几位流行作家,从诗经唐诗宋词到纳兰性德、仓央嘉措,一一殷勤把玩,分泌出契合时尚需要的情调,这些矫情做作的小资趣味,用别人的字句浇心中块垒,肆意发挥,罔顾文本本义,任其模糊变质。

若要真正了解古典诗词,选对老师非常重要,好在我们从来不缺好老师。在顾随、叶嘉莹、周振甫之外,还可以读读扬之水的《诗经别裁》,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系列。新近出版的《流沙河诗话》可谓别开生面,作者尝试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秘密,提出了一系列颇值回味的观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诗词品赏者,很多时候怀着这样羞涩的心情,步入幽微美妙的意境,那些经由咀嚼而生出意思来的句子,好似一个个熟悉的乡人一股脑儿涌现出来,等待我们去辨认,此时,你得小心,恭敬,期盼,而不是咧开嘴肆无忌惮地喧闹。

“昨夜我看见新的月亮,/一手抱住了老的月亮,/我怕,我怕,好船长,/我们会碰上灾殃。”——这首苏格兰民谣(王佐良译)仿佛在告诫我们,后人对诗歌的解释,一旦逾越界限,失去分寸,就会孕育难堪的后果。

『贰』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其中20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钱塘湖春行 清明(杜牧)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涯回(李商隐) 李商隐的两首离亭答赋得折杨柳 代悲白头翁 江城子(秦观) 春望 江南逢李龟年 雨霖铃(柳永) 八声甘州(柳永) 望月怀远 月下独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代赠(李商隐) 声声慢(李清照)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岁暮归南山

『叁』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其中有哪20首诗

第一卷 春风飞扬

1.一剪梅 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回舟摇,楼上帘招。秋娘答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灞陵行送别(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一作骊歌)愁绝不忍听。

『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的内容简介

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专论语》到赏析中属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延续于丹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伍』 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好词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认得年岁越长回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答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现在的诸多压力,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田园不是一个地方,田园是一种状态。田园不独属于陶渊明,也同样属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每个人生命里面都有那样一段惶急心情需要托付,托付个土地田园的时候,我们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不管多么匆忙,不管如何胸怀壮志,不失去田园,我们才可能充电。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走的更远。
夕阳不仅会勾起我们那些未解得惆怅,夕阳有时候也有一种门掩黄昏,渔樵晚归的静谧和温馨。
而如果说斜阳照亮的只是一己忧伤,那它不会留下古今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比个人心事更开阔的是黄昏的那份庄严,是斜照里的兴衰。

『陆』 模仿于丹赏析古诗词

可以买本书看看。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图书目录
序言

唤醒心中的诗意(1)

唤醒心中的诗意(2)

唤醒心中的诗意(3)

第一部分 春风飞扬

第一节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二节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第三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

第三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

第四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

第四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

第五节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1)

第五节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2)

第六节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1)

第六节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2)

第七节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1)

第七节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2)

第八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

第八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

第九节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1)

第九节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2)

第二部分 秋思浩荡

第一节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第二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

第二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2)

第三节 多情哪堪清秋节 (1)

第三节 多情哪堪清秋节 (2)

第四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1)

第四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2)

第五节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1)

第五节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2)

第六节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1)

第六节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2)

第七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第七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第八节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1)

第八节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2)

第九节 天凉好个秋 (1)

第九节 天凉好个秋 (2)

第三部分 明月千古

第一节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二节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1)

第二节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2)

第三节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1)

第三节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2)

第四节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1)

第四节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2)

第五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

第五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

第六节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

第六节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

第七节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1)

第七节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2)

第四部分 斜阳晚钟

第一节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第二节: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柒』 康震、王立群、于丹、蒙曼,谁的传统文化根底深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应该都认识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这几位老师,他们也在百家讲坛上有录制过节目,可以说他们是现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大师级别的人物,他们有很丰富的文化底蕴,很深厚的文化积累。其中我觉得康震老师的文化根底是最深厚的,他的书法绘画每样都很擅长,每次点评的时候都展现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实这几位都是很优秀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文学坛上有很高的修养,所以也没有说谁的文化根底更深这,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人。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也要学习自己国家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捌』 和于丹齐名的研究古诗词的女学者是谁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版所所长,博权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在一种看似虚幻的寄情中,叶嘉莹展开了自己多难、真实而审美的一生。

代表作:
《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迦陵论诗丛稿》

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

『玖』 于丹:我是如何让女儿爱上诗词的

于丹对女儿说:你会背杜牧的《清明》吗?她特别不屑地说,我小时候(两岁时专)就会背了。我属说,妈妈给你重新读一遍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她说:‘哇!这个好好听哦,长长短短的。’我就告诉她,词就叫长短句。” 女儿爱背诗,妈妈差点“丢盔弃甲” 于丹的女儿今年7岁,也是个古诗迷,母女俩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让妈妈教她背诗,甚至逼到于丹“丢盔弃甲”。 女儿喜欢背长诗,《春江花月夜》三岁就能背,背诵长诗让她觉得很有挑战味。“她一天到晚地追着要背诗,我都说我没得可教你了,我哪那么多长诗啊!而且她就喜欢背李白的长诗。你得顺口背,坐在那儿跟她那么背是很枯燥的,我俩都是在玩中背诗,她经常本能地说‘妈妈教我一首长诗’。

『拾』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怎么样

我们这七十年代的人,如果不是家中有较好的读书环境,那么基本上是缺少中国古文化滋养的一代,那时的书中,只有英雄主义,只有刻板教育,整天做的就是分析中心思想,好好的一个故事,非要整出点儿意义来,饶是爱语言的孩子,也是对语文课敬而远之,对于中国古文化的启蒙,我是直到初中才稍稍有所接触,这还得益于一位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她对旧课本的厌恶与我们孩子是一样的,所以她找一切时间教我们背古诗歌,虽然学习的时间很少,只有每次早自习,但是影响却是深远的,我是直到那时才知道,原来语文可以学得这么美。但学到的毕竟太少了,所以我现在写文章时常常深恨自己年少时学到的背会的太少,以至于从来没有出口成诵的时刻,自己文化底蕴的缺失,让我深知一个人如果喜爱文学,年少时哪怕只是囫囵吞枣地背诵,对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到了上班再恋爱结婚后,再喜欢的东西,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学习与弥补了,常常是去书店买了回来,很认真地挑了一个时间捧着书,却没有百分百的心思认真去品味,这真是人生之最大的遗憾。如今已经过了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的年龄,只有一些闲散而亲和的文字或还能引起些共鸣。 于丹老师之名气,带来的评价我想会是两种,有的人全心全意地喜欢这个饱读诗书的女子,有的人却是嫌她硬气有余,而温柔气过少,但无论哪种印象,都不能不让我们对她的博爱有丝毫质疑,若放在古代,这个女子也定是个相当了得的角色,当然放在现代,她的脱颖而出也绝非毫无道理,一个女人,能够于芸芸众生间绽露自己的特色,定是有着别人没有的奇特地方。从前在电视中看到的于丹,我总是嫌她霸气有余,但是这本新书《重温最美古诗词》却让我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纵然是再硬线条的女子,骨子里也有着她天性中的柔韧与温情。能够通读古典诗词的女子,无论如何,也能于那春花秋月里觅得一丝静谧与安稳,只不过有些女子会以别的姿态掩盖或者掩饰掉了。 怀着虔诚的心读这本书,这样的书,不能一下子关键吞掉,若是如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下,那么便什么滋味也品尝不到,它需要你一点点慢慢地,假以时日地去品味,而你捧卷的时刻,一定要静,或者寻个午后,或者寻个角落,在于丹老师的引领下,与春秋重新际会、与斜阳明月相邀、与田园登临把酒,那些我们早已寻不见的美景良辰,那些我们被现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风光,那些我们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倾听的惆怅情怀,那些我们内心一直都在,却再也寻不见的诗意,只有寻一个安静的时光,只为你自己的心而阅读,你才能体会到此书的妙此书的清静此书关于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重温最美古诗词》不是传统的诗书集,上半部分是诗词,下半部分是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注释,如若想吸收,就没日没夜地去背吧,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以春、秋、斜阳、明月、田园、登临分类,以于丹老师自己对于诗词的感悟来讲解,于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欣赏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结合现代人的思索,更会让人对于古诗所创造的美产生一种思慕之情,读这样的书,如品一盅下午茶,悠悠的,半日时光便溜走了,怡情怡心,恰正似诗云“偷得浮生半日闲”般心中窃喜。 人至中年,少了些获取占有之心,只有些与彼相遇便是最好之意,所以那些最美的古诗词,年少时来不及背诵,甚至都未曾接触,但是现在却终于相遇相识了,而人生也有了自己的况味,再读这样的文章,便是千般滋味在心头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