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词雪

诗词雪

发布时间: 2020-12-27 17:19:45

⑴ 求古诗古诗雪夜的诗句 3Q3Q了!

1、《夜雪 》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回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答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2、《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大雪歌》

【宋】陆游

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

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

虬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

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

4、《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雪夜小饮赠梦得》

【唐】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⑵ 古诗雪唐罗隐的古诗词

1.《雪》作者: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3.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4.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⑶ 古诗雪节选全文

儿歌 雪景
胡秉言
雪花雪花,飘飘洒洒。
漫天飞舞,静静落下。
漫山遍野,田园旮内旯。
阡陌道路,城市大容厦。
儿见雪飘,欢快奋发。
缠着我们,寻梅雪踏。
脚印排排,爱意有佳。
亲情浓浓,幸福潇洒。
踏雪咯吱,团雪互打。
儿打爸爸,爸爸打妈。
满身雪弥,儿笑哈哈。
把树一晃,雪落莎莎。
路灯映雪,雪印灯花。
美好景色,幸福一家。

⑷ 古诗春雪的诗意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释义】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介绍】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资料参考: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7677dbcf75.aspx

⑸ 古诗雪夜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译文: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译文: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译文: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译文: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杜甫《阁夜》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6、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____陆游《除夜雪》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____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8、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____王逸《九思》

译文:寒冬腊月夜漫长,天上落雪暗无光。

9、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____李世民《望雪》

译文: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10、夜雪初霁,荠麦弥望。____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译文: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⑹ 古诗雪(罗隐)的解释是什么

唐代诗人罗隐的古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人人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即使是丰收了又怎么样呢?长安有那么多的贫苦老百姓是这样的寒冷,就是作为瑞雪也不要下的太多啊。

⑺ 罗隐古诗雪的意思

唐.罗隐《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诗人迳以议论入诗专,这在唐诗中是很罕属见的。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阶层的人反问: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会怎样呢?只因为,唐末,苛税重租,农民不管是丰收歉收,处境都是悲惨的,不过,诗人仅是反问,却没有道破底蕴,三、四句已转而回应这诗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雪是否为瑞」?

诗人自己的答案是:「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是告诉那些显贵阶层,不要忘记长安城里有许多贫民,他们可能还未有机会分享「丰年瑞」的好处,就已给风雪带来的寒流冻死!

总说诗忌议论,但刘学锴先生认为,读完这首诗,诗人自己的形像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⑻ 古诗雪的作者是谁

罗隐《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尤袤 《雪》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⑼ 诗词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