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歌花一把

诗歌花一把

发布时间: 2020-12-24 22:08:49

⑴ 红楼梦黛玉有关花的诗是

林黛玉《葬花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回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答,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⑵ 下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请在横线上补写有关诗句,要求想象合理与相关句子一致。诗人说:花朵把春天

你好!
①绿叶把夏抄天的门推开了
②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③真诚把关爱的门推开了
④理解把隔阂的门推开了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点击右上角好评并“采纳为满意回答”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外发并点击我的头像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 你得采纳是我为你服务的动力。
祝学习进步!

⑶ 包念了蝴蝶,花朵,森林的一段诗词

我赞美世界——顾城
我赞美世界,
用蜜蜂的歌,
蝴蝶的舞,
和花朵的诗。回
月亮,
遗失在夜空中答,
像是一枚卵石。
星群,
散落在黑夜里,
像是细小的金沙。
用夏夜的风,
来淘洗吧!
你会得到宇宙的光华。
把牧童
草原样浓绿的短曲;
把猎人
森林样丰富的幻想;
把农民
麦穗样金黄的欢乐;
把渔人
水波样透明的希望;
……
把全天下的:海洋、高山
平原、江河,
把七大州:
早晨、傍晚、日出
月落,
从生活中,睡梦中,
投入思想的熔岩,
凝成我黎明一样灿烂的
——诗歌。

⑷ 诗歌 水乡行 作者 沙白 诗的开头 一把橹 和最后的 一手好橹 有什么不同

水乡行
水乡行 沙白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渔网作门帘,
挂满树。版
走近才见,
几户人家住权。
榴火自红,
柳线舞。
家家门前,
锁一副。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蛙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水乡行》这首诗是一幅农村的生活景象,也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水乡的路,水云铺。终和全诗可以这样说,在一块以水田作为农作物的地方的路,路的旁边都是水,。这是走在这种路上的体会。
诗中第一节中的“一把橹”和最后一节中的“一手好橹”所表达的意思我认为不相同。一把橹,是说这水乡里的人日常生活都有橹在手,就是在劳动的意思。 一把好橹么,是劳动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收获的意思。

⑸ 关于想象的诗歌(要自编)

写作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手法来进行描述,比如写假如生回活可以重新答开始,会更加珍惜每一天,会努力保护每一片森林等等。

正文: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天。

每一小时;

每一分钟。

看着天空美丽的霞阳;

咧开嘴灿烂地笑着;

就算厄运真的到来又有什么关系。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会快乐眺望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城市;

每一个人。

看着他们忧愁的脸;

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发现;

快乐其实就在身边。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会努力保护每一片森林。

每一片树叶;

每一棵小草。

看着它们幸福的笑脸;

我们也会不禁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

有时幸福就这么简单。

⑹ 诗歌借给我一把遮风挡雨伞原文

借给我一把遮风挡雨伞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创设诗歌的情境:提供荷花头饰、青蛙头饰、大荷叶、荷叶伞等;

2、多媒体课件、下雨录音、音乐《动物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

导语:

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

三、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画面,幼儿观看。

2、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

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

四、欣赏诗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

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

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

五、学习诗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六、编诗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4、分享创编内容。

5、讨论:“平日生活中你帮助过谁,心情怎样?”

⑺ 诵读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谁说的

意象,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例谈中国古代诗歌的解读
方睿

无需否认,作为教者,我更偏爱古代诗歌的教学。不仅因为自己对诗歌语言的那份凝练、情感表达的那种含蓄、意境营造的耐人寻味的一份迷恋,还因为诗歌中所渗透的精神和文化。品读古诗,犹如徜徉在一个丰富的世界里,感受美,感受真,感受力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纯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魄,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品读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可以提升人的审美思维、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尽管诗歌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在考试中占分的比值也不是很重,但我教得很认真,总希望学生也能陶醉于其中。
解读古诗,对话文本,是古诗教学的起点。
与散文不同,古代诗歌是有其独特的规定性的,对话文本,解读古诗,要从诗歌特质入手。诗歌的本质特征是内在的抒情性与外在韵律的结合。诗人的创作,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情与景、心与物构成了诗人创作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所以,体会物与景,体会心与情,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入诗歌之“境”,领诗歌之“意”。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寓“意”之“象”。《文心雕龙》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创作主体在构思时须对审美观照中的意趣、情志和浮现与脑际的外物形象相结合而成的审美意象进行加工。因此,品象,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步,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1、公共性意象
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钱林森在《中国文学在法国》一书中说:“中国古诗语言是由整个象征形象所组成的富于隐喻的语言,这种种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想象和希望。”也就是说,我国古诗中的意象,大多都是公共性意象,是历史文化沉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规定和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领悟古诗中一些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对解读古诗非常重要。
例如李煜的《相见欢》(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阙用了多个意象写景——西楼、月、梧桐、深院。“西楼”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月亮”在许多古诗中则是思乡的代名词,“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深院”则是已失去自由的词人的生活写照。如钩的残月,孤寂的西楼,词人形单影只的身影,透出的是那一份对家乡、对故土的无限思念;寂寞的梧桐,紧锁的深院,让这个秋天的夜晚更增清冷和凄凉。先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情结,而在李煜的笔下,秋天的悲凉更加具体,更具艺术的穿透力。一弯残月映照着他的孑然一身,任凭西楼有多高,视线也难及他魂牵梦萦的“雕栏玉砌”,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了。下阙中暗含的核心意象“丝”,是绵长无绪的“思”的谐音,把词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和思绪表现得更加凄婉动人。
可见,理解和体会古诗中这些常见意象的公共涵义,对体会诗歌的感情至关重要。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意象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约定俗成涵义的意象,如:“柳”是离愁别绪的象征,因为它不仅与“留”谐音,还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诗句中都弥漫着离别时的难舍和缠绵;“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等诗句中都能体会到;“菊花”是清高人格的写照,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借此物来抒怀;“落日”、“夕阳”则带上了离别和思念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让人读来顿生惆怅之情……
2、个人性意象(私设意象)
个人性意象是诗人触兴于物,临时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古诗中也有这样的意象。在这类意象中,其象征意义缺少一种约定俗成性,或者不同于一般的约定俗成,理解这样的意象,对解读诗歌更为重要。
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浮云”,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浮云”作为公共性意象,多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但在这首诗中则显然不是。诗人登山,既不写登山之事,也没写山中景物,开篇就极言山高、塔高,“千寻”一词极具夸张,“鸡鸣见日升”因“闻说”一词可知是虚写,其目的也在于突出山高、塔高。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我们都知道,江浙一带高山并不多见,作者极言其高,是想引出后面的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显然不是漂泊无依的游子,也不是杜甫凝望泰山时让他陶醉不已、涤荡心胸的“曾云”,而是遮挡诗人视线、有可能阻碍他观望人生美景的东西,一个“不畏”让诗人的情感凸显出来。“浮云”在这首诗中究竟象征什么呢?联系王安石在北宋历史上的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浮云”在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笔下,正是那些阻碍他推行变法的保守势力。登高远眺,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个人性意象虽然缺少约定俗成性,但它一定切合诗人的心境,更能表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只要我们知人论世,“瞻前顾后”,就不难体会这些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同样可以解开诗人情感的“大门”。
读诗,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教古诗,更要“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一首优秀的古诗,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而这些情感和思想,既可以是一个人精神成长发育事必备的营养元素,将来也可能成为他的人生支点。可古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我才刚刚起步……

⑻ 妈妈的手/诗歌.妈妈的手像一把小伞......妈妈的手像一朵美丽的花......妈妈的手像一张小

我蹒跚着来走向生活,自
母亲的手
荡一片慈爱的湖,
波鳞轻漾的
一片光艳,
柔软在母亲的波心,
湖面弥散着清香,
我跌撞着
向你母亲扑来。

我顽皮地走向生活,
母亲的手
点一盏温馨的灯,
灯芯闪着淳朴的光,
苍白了世俗虚荣,
真善写进我的骨髓,
把无知的我
笼罩在光亮中。

我彷徨着走向生活,
母亲的手
是村口沧桑的洋槐,
遥指前方,
叮嘱在风中
沙沙作响;

年关里
萧索干瘪的树干,
老眼昏花 却
夜夜坚守 日日眺望;
树梢上挂着的那弯残月,
腰身佝偻,
正微笑着
擦干我思念的泪行。

⑼ 把《散步》改为一首诗歌

《散步》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散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里
远远望去浓淡相间内的绿意
围绕着容冒着泡的处处冬水
使人起敬诞生生命的春季
“前面走着老母子俩”
“后面跟着小母子俩”
小家伙无意中发现并喊出
让一家人脸上露出了笑意
大路与小路在眼前岔开来
母亲说该走大路平顺安全
孙子说小路有意外的惊喜
妈妈习惯于听从我的安排
儿子一向于赞同我的主意
妻子于家外总是给我尊重
三人的眼神给我莫大鼓励
我不想拆散和谐的一家人
同走大路理解母亲的心意
但是母亲却决定改变初衷
同意与孙子去往小路猎奇
金色的菜花与整齐的桑树
看尽头那鱼塘风吹起涟漪
我背起母亲跨过小小河沟
儿子趴上了妻背仍在顽皮
暖阳下四人重合的背影里
融化成天地间大爱的传递
改编于莫怀戚《散文》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