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古诗解释

古诗解释

发布时间: 2020-12-24 05:52:13

Ⅰ 解释古诗的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http://ke..com/view/465307.htm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

《观书有感》http://ke..com/view/94914.htm#7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才能有进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Ⅱ 古诗解释:

“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目录[隐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
【名称】观书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④。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这样。
④蒙冲:也作“艨艟”,是古代的一种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
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气力,
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其一)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其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从以‘巨舰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评的是榜书大字的创作。此诗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涨船高则能够行驶自在,形象地比喻书法艺术创作一旦灵感勃发,则能够使书写一下子变得流畅自如,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本质过程,也是一般艺术创作的重要本质。当然,该诗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见书法作品的技艺精炼且生动流畅,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艺术道理。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诗。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观书有感》二诗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熹像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Ⅲ 古诗释义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版弹丛。
可怜权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这是《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中写秋景的一首诗。

“枫叶满山红”道出时在金秋,菊花在晚风中摇曳,远行路上,蝉声“嗤嗤”“吟渐懒”,其中似乎有点点愁绪,思家?恋国?唐三藏或许正想起唐王的话“宁要家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果然“思无穷”。“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两句最好,十个字,便把秋之“杀”与“喜”皆道出来,一面是“荷破”,便是残败之象。古时,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时候,从四时看,秋为阴;秋又是战争的象征,从五行看,秋季属金。欧阳修道“天地之义气,常以萧杀而为心”。另一面是“橙香”,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征。所谓“春花秋实”,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故诗人用一“金”字,尽述其中喜意。尾联二句“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表述全诗的感情基调:无论秋天的果实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喜悦,毕竟西行路上,前途茫茫,不知何时返故乡。唐和尚看到雁归,正中思乡之情怀。

Ⅳ 古诗解释!!!

1`佛是语重心长,再三反复的告示我们,学佛不要著相,修道要想成道,版无相无形。可是我们权人呢?很可怜,
2`这就是人生,我们经常在文学上也看到,人生如梦,你说讲这个话的人,他清醒没有?没有清醒!不错啊,人生如梦,他讲这句话的时候,又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梦,今天他还在那里想,舍不得离开那个梦境。

3`他觉得众生太笨太可怜了,害得他尽哭。
4`心头这个智慧之门永远打不开。是自己打不开,而且永远是紧闭着的,锁起来的。

Ⅳ 古诗解释

唐 - 岑参 - 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版雪里题诗泪满衣。

俺来权释一把,作者简介参看上面就好。

释意:
独自骑着马从西方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九月时节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解:
天外 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
扬鞭只共鸟争飞 一句说明崔子想还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扬起马鞭拼命赶路像和鸟儿争先一样。
雪里题诗泪满衣 这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Ⅵ 古诗的解释

山气:山间云气。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长”读cháng;这句话的意思是:路太窄,路两边的草又很长,(所以)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辅:护卫。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三秦之地,拱护着长安城垣宫阙。”
望:就是看。这句话的意思是“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意:心意、情意。整句话的意思:“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彼此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无为:不要的意思。

渡荆门送别
渡远:“远渡”的倒装,意为:乘船到远方去。
随:跟随。诗人坐在船上,看岸上的风景好像跟船一起移动一样,所以用“随”
尽:(从视野中)消失。船行远了,后面的山就渐渐看不见了,故为“尽”
结海楼:结出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是本诗的主旨,也体现出诗人的思想:这首诗的背景是李白离开家乡四川乘船由长江到荆州去。诗人很爱家乡四川,故而此次离别,心中充满不舍与依恋。但作者并未直接写自己不忍离开,而是换个角度,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的水对“我”也含有深情,舍不得(怜)“我”,故而不辞劳苦地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因为作者从长江而来,长江连四川和荆州)即“万里送行舟”。这样换位来写显得曲折而含蓄,比直接写显得更有情趣。
最后一个问题也很清楚了,诗人抒发的是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

登金陵凤凰台
问题太多,干脆你直接看翻译了。

《登金陵凤凰台》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长安不见使人愁。”句:长安是唐代国都,皇帝之所。“长安不见”意为作者不能让皇帝了解自己,因此不能被重用,故而“使人愁”。

要了解表达的情感,必须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本诗为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此时的李白心情十分沉痛低落:有心报国却因小人的谗言而被排挤,不能被皇帝重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日”暗指皇帝,“浮云”指皇帝身边的小人。“浮云能蔽日”:小人谗言使皇帝受到蒙蔽。
总结,表达的情感归结为诗歌最后一个字::作者因不被皇帝重用极度的沉痛忧愁。

Ⅶ 古诗解释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Ⅷ 古诗惜阴的解释

惜阴之士,咸有望於再中,既无虞於薄蚀;爱惜时间:“遂使皆仰之人。
【出处】唐·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释义】珍惜光阴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