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诗词
『壹』 苏轼的豪放洒脱诗词(五首左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版。乱石穿空,惊涛拍权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雄伟、壮丽,是作者中年被贬时,游觅赤壁时所作,作者借歌颂周公瑾的宏伟事迹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是苏轼的豪放名篇诗作之一。
『贰』 求~~~~~~~~~·壮烈豪迈的诗词
一、《满江红·怒发冲冠》
1、作者:南宋岳飞
2、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翻译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二、《沁园春·雪》
1、作者:近代毛泽东
2、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三、《观沧海》
1、作者:东汉曹操
2、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者:宋代苏轼
2、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五、《从军行》
1、作者:唐代王昌龄
2、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翻译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叁』 历史上有哪些很著名的儒将
所谓儒将,盖指出身读书人并具有儒雅风度的将帅。一部中国古代战史,正可谓武将如云,而儒将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能挤身十大之列的,除出身文人、风度儒雅这两条基本条件外,还须胸有韬略(最好有军事理论著作传世)腹有文墨(棋琴书画诗词歌赋俱通)战绩卓著。但诸如曹操,诸葛亮等人,因其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将帅行列,所以不考虑将其列入。
孙武
孙武:春秋吴国将军,可谓世界级的军事鼻祖人物,一部《孙子兵法》已开全世界军事理论之先河。最牛比的则是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经典战例——五战五胜,直取郢都,更是让后代无数军事专家为之望尘莫及。应名列中国古代战史十大儒将之首。
李靖
李靖:唐初开国名将,正统文人出身,有军事理论著作《李卫公问对》传世,最辉煌战绩是灭东突厥一战,其过程简直是韩信灭齐的翻版。应名列中国古代战史十大儒将次席。
周瑜
周瑜:三国吴名将,史传“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仅凭弹着古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儒雅劲头,便可当然在中国十大儒将之列中占个席位。
左宗棠
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举人出身,自比“今亮”,镇压太平军战功显赫,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之战。仅凭此一项即可入选中国战史十大儒将之列。
岳飞
岳飞:南宋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仅凭其《满江红》和《小重山》两词便可赢得初选,再借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军事语录可进入复赛,最后凭其堰城一战挤身中国十大儒将之列。
袁崇焕
袁崇焕:明著名将领,进士出身,金庸先生曾专门撰文推崇袁督师为中国一代儒将之冠,其辉煌战绩当属著名的宁远大捷,一战击毙悍酋努尔哈赤。如果崇祯后来不中皇太极的反奸计,满清能否入关还很难说。仅凭这点就该入选。
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进士出身,知名理学家,能诗善文,最露脸的战绩当然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了,但对太平军作战中也多有败绩,属屡败屡战、最后成功性的人物。
吴起
吴起:战国楚名将,与孙子齐名,曾为孔子高徒子夏的学生,后因品德问题被学校开除,但反而成就了一代军事家的英名。有军事著作《吴子兵法》传世。
陆逊
陆逊:三国吴名将,出身“奶油书生”,经典战例当然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之战。
孙膑战国齐将田忌高级幕僚,有军事理论著作《孙膑兵法》传世,也有击败其同班同学庞涓的两大经典战例: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只因其非主帅的身份只能位居末席。
『肆』 儒生的历代儒将
所谓儒将,盖指出身读书人并具有儒雅风度的将帅。一部中国古代战史,正可谓武将如云,而儒将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能挤身我这十大之列的,除出身文人、风度儒雅这两条基本条件外,还须胸有韬略(最好有军事理论著作传世)腹有文墨(棋琴书画诗词歌赋俱通)战绩卓著。但诸如曹操,诸葛亮等人,因其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将帅行列,所以不考虑将其列入。
一、陈汤:西汉戍守边疆名将,《汉书》里称其“少好学,善文”,仅在给汉帝奏章里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名言,已足显其腹中文墨水平。最创造的古今战史的辉煌战绩是——以四万汉胡联军一战摧毁北匈奴主力,击斩郅支单于,传首九边,从此使我大汉天威名扬域外、至今不衰!当然入选十大儒将。
二、周瑜:三国吴名将,史传“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仅凭弹着古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儒雅劲头,便可当然在中国十大儒将之列中占个席位。
三、杜预:西晋将军,杜甫的先祖,曾为《左氏春秋》作传,想来军事素养极高。最值得夸耀的战绩是指挥了统一三国的最后一战——灭吴之战。可以入选。
四、李靖:唐初开国名将,正统文人出身,有军事理论著作《李卫公问对》传世,最辉煌战绩是灭东突厥一战,其过程简直是韩信灭齐的翻版。应名列中国古代战史十大儒将次席。
五、虞允文:南宋文臣,采石矶一战力挽狂澜,重创金主完颜亮,其功绩可与肥水之战相比。入选。
六、王阳明:明代名臣,进士出身,著名的理学大师,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显赫,军事造诣上只有平定宁王之乱一役可圈可点,其他就是一些平山贼之类的小打小闹。看在有明一代就他一个候选人的份上,勉强入选。
七、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进士出身,知名理学家,能诗善文,最露脸的战绩当然就是平定发匪之乱了,但对太平军作战中也多有败绩,属屡败屡战、最后成功性的人物。限于名额,暂不入选。
八、胡林翼:湘军名将,进士出身,曾与曾国藩合著有《曾胡公兵法》传世,对太平军作战屡有胜绩,但限于名额,不予入选。
九、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举人出身,自比“今亮”,镇压太平军战功显赫,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之战。仅凭此一项即可入选中国战史十大儒将之列。
十、卢象升:明常州宜兴人,天启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伍』 中国古代十大儒将是哪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儒将
所谓儒将,盖指出身读书人并具有儒雅风度的将帅。一部中国古代战史,正可谓武将如云,而儒将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能挤身十大之列的,除出身文人、风度儒雅这两条基本条件外,还须胸有韬略(最好有军事理论著作传世)腹有文墨(棋琴书画诗词歌赋俱通)战绩卓著。但诸如曹操,诸葛亮等人,因其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将帅行列,所以不考虑将其列入。
1,孙武:春秋吴国将军,可谓世界级的军事鼻祖人物,一部《孙子兵法》已开全世界军事理论之先河。最牛比的则是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经典战例——五战五胜,直取郢都,更是让后代无数军事专家为之望尘莫及。应名列中国古代战史十大儒将之首。
2,李靖:唐初开国名将,正统文人出身,有军事理论著作《李卫公问对》传世,最辉煌战绩是灭东突厥一战,其过程简直是韩信灭齐的翻版。应名列中国古代战史十大儒将次席。
3,周瑜:三国吴名将,史传“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仅凭弹着古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儒雅劲头,便可当然在中国十大儒将之列中占个席位。
4,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举人出身,自比“今亮”,镇压太平军战功显赫,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之战。仅凭此一项即可入选中国战史十大儒将之列。
5,岳飞:南宋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仅凭其《满江红》和《小重山》两词便可赢得初选,再借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军事语录可进入复赛,最后凭其堰城一战挤身中国十大儒将之列。
6,袁崇焕:明著名将领,进士出身,金庸先生曾专门撰文推崇袁督师为中国一代儒将之冠,其辉煌战绩当属著名的宁远大捷,一战击毙悍酋努尔哈赤。如果崇祯后来不中皇太极的反奸计,满清能否入关还很难说。仅凭这点就该入选。
7,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进士出身,知名理学家,能诗善文,最露脸的战绩当然就是平定发匪之乱了,但对太平军作战中也多有败绩,属屡败屡战、最后成功性的人物。
8,吴起:战国楚名将,与孙子齐名,曾为孔子高徒子夏的学生,后因品德问题被学校开除,但反而成就了一代军事家的英名。有军事著作《吴子兵法》传世。
9。陆逊:三国吴名将,出身“奶油书生”,经典战例当然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之战。
10,孙膑战国齐将田忌高级幕僚,有军事理论著作《孙膑兵法》传世,也有击败其同班同学庞涓的两大经典战例: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只因其非主帅的身份只能位居末席。
『陆』 要豪放派诗词和赏析
那就给你豪放派首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赏析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翻译: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翻译: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翻译: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翻译: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翻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翻译: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全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两部作品对同一人物的刻划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不必追究谁更接近历史真实。但一定要理解,苏轼词中如此刻划周瑜、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参考资料:http://www.lxyz.net/xk/yw/wyw/lang12/lang1212.htm
『柒』 有什么古诗词是表达了诗人入仕做官的强
李白《永王东巡歌》赏析
《永王东巡歌》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永王东巡歌》),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包含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和积极入仕的态度.
李白的这组《永王东巡歌》一共有11首,大概在他近一千首的诗歌中,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最直接的诗歌了,同时也因为与李白本人后来的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历来受到评家的重视,更不用说其中几首本身也写得十分精彩。这里介绍的是第二首和最后一首。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于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京师震动,唐玄宗仓皇出逃,直奔四川,在途中命令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闹剧。永王璘见状也按捺不住,从江陵引水师东进,沿长江直奔金陵,想控制长江中下一带的富庶地区,伺机与肃宗一争高下。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璘途经九江时,看重李白的才气和名声,一再邀他下山,李白不知永王的真实用心,以为是为了打击安史叛军,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加入了永王璘的幕府。
随军途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以及一系列与这次东征直接有关的诗歌。这次入永王璘幕府是李白自入长安任翰林学士以后的第二次政治生涯,不过,仍然是以失败告终的。几年的长安生活虽无建树,不过还是由唐玄宗“赐金放还”,在声誉上并未受损失,而这一次却落到补充流放的结局,是他下山时完全没有想到的。入永王璘幕府以后,李白的心情十分振奋,认为自己这一次能够亲身参与讨伐安史叛军,必将建立一番功业,从而实现自己多年以来报效国家的宿愿。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永王璘并不想真的对付安史叛军,而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听朝廷的节制,结果遭到了肃宗的猜忌,派重兵剿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永王璘兵败身死,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被判长流夜郎。而这几首诗也因为李白这一段悲剧式的从政经历而更加引人注目。
在这组诗中,最著名的是第二首“三川北虏乱如麻”,诗的一开始,先用比喻手法,将气焰嚣张的安史叛军比做一团乱麻,从燕山南下的叛军在中原地区横冲直撞,穷凶极恶,如入无人之境。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李白却认为其实不过是像一团热锅上的蚂蚁,纷乱而没有头绪,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带有明显讽刺的比喻,表明了李白对安史叛军的基本判断。三川,指东都洛阳一带,因其境内有黄河、洛水和伊水三条河川流过。北虏,指安史叛军。第二句“四海南奔似永嘉”,仍然用了一个比喻,因为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的,面对安史叛军的嚣张一时,诗人忍不住想起当年中原所遭受的那场大劫难。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汉烈宗刘聪的相国刘曜,率军攻陷晋都洛阳,中原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数民众,拖家带口,相继南迁避难。在李白看来,同是少数民族,因为刘聪是匈奴,安禄山也是胡人,同样起兵于北方,同样攻下了国都,同样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天下大乱。所以李白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准确的,在言简意赅地提示了这场灾难的性质、规模的同时,也鲜明表达了诗人本人的立场和爱憎。不过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是李白对胜利,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却表示了过人的自信。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但用,只要。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据史载,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师南侵东晋,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宰相谢安临危受命,被任为招讨大都督,胸有成竹,调度有方,自己却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坚于淝水之上。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谈笑,表示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在这里,李白把此次应邀入永王璘幕府,比为“东山再起”,乐观地认为自己多年来愿做辅弼大臣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在军中,他对自己的能力是十分自信的,在《在水军宴赠幕中幕府诸侍御》诗中,他曾向同座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宝剑名)。浮云(喻剑之锋利可裂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可见,他觉得只要有机遇,他就会像谢安那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挥手谈笑之间,将安史叛军一举平定,所以他轻蔑地把叛军比喻为“胡沙”,犹如妖魔鬼怪,来时气势汹汹,飞沙走石,遮天盖日,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一个“静”字,却向人们预示了风沙过后,尘埃落定,必将是天宇澄彻,四海清平的太平景象。自己也会因此成为大唐王朝的中兴之臣而名垂青史。
这首诗欲擒故纵,前抑后扬,于前两句极写敌军众多,形势危急,可就在这“乱如麻”,“似永嘉”的危难之际,后两句却急转直下,能够在“谈笑之间”实现“静胡沙”,扭转乾坤,易如反掌,愈发衬托出诗人的雄心壮志,气贯长虹。我们今天读了都感觉得到李白那种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豪情。不难想像,当时这首诗在永王璘的幕府和军队的广为传播,会起到多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用典准确,一是比喻恰当,而且安排布局十分合理。两个典故“似永嘉”和“谢安石”分别用在第二和第三句中,而比喻则安排在一首一尾。
“安史之乱”比起“永嘉南奔”来说,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永嘉之乱最后是亡了国的,所以唐朝当时所处的严峻形势,只用“似永嘉”三字,便一目了然了。谢安石作为李白最钦佩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儒雅风流,更在于他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将风范。而把自己比作“谢安石”,充分显示了李白的不俗的性情与志向。两个比喻安排在第一句和第四句,都是用在叛军身上,当其不可一世时,先讥其“乱如麻”,表示了对敌人的蔑视;在展望战争的结局时,又用了“静胡沙”,显示了强烈的必胜信念。全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确实是反映李白性格与精神面貌的经典之作。
李白入永王璘的幕府时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却又一次唤起了他的政治青春,以为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可以大展鸿图,实现其早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理想。所以这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写得意气风发,毫无年华老去的衰飒之气。其中的第十一首写得尤其踌躇满志,神采飞扬。因为这一首与前面介绍的那首不同,前面还提到“三川”、“四海”的整个时局,而这首诗的焦点却只有诗人自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玉马鞭,比喻指挥之权。戎虏,指安史叛军。
琼筵,精美的筵席。诗人上来就运用起他最擅长的浪漫写法,展开了随意的联想,把自己设计成一位大权在握的将军,不但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而且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和敌人作战。不过,他自己却没有披坚执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在将一切布置停当,为敌人安排了天罗地网之后,自己安然坐在酒席宴上,于觥筹交错之间,静等着前方捷报的传来。上一首说“谈笑”,这一首又是“坐琼筵”,面对如此强敌的生死搏战,李白却写得毫无火药气息,这充分显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本性,虽然也许有人会怀疑李白是不是能够真的打赢一场战争,而且永王璘事实上也并没有把兵权交给他。甚至,永王璘也根本就没想要与安史叛军交手,而是别有用心,是想和已经当了皇帝的李亨一争高下,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下场,但是李白当时对这一切却是无从知晓的,他是一腔热血,满腔抱负,在筹划着对叛军的决战,甚至在憧憬着胜利的喜悦。不过,这种筹划和憧憬带有明显的“谪仙”色彩,既没有出生入死的征战,甚至也没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而纯粹是一种李白式的理想的蓝图,在他的心目中,这个理想人物,便是他最佩服的东晋名将谢安石了,大敌当前,他命谢玄、谢石等人前往淝水与苻坚对垒,自己则在后方终日会客下棋,直到前方战报传来,他还在纹枰对弈,手谈不已,旁人问他战况,他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儿辈已破敌矣。”李白最钦佩的就是谢安这种胸有成竹,胜算在心,喜怒不形于色,而又风流倜傥的儒将风度。现在当然更是浮想联翩,不能自已了,连马鞭都是“玉”的,酒筵也是“琼”的,一切都是诗化的,充满了浪漫色彩。也许,这不过是李白的一厢情愿,但是我们欣赏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并不是要考察他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或者说他的设想是不是现实,而是要更加贴近这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奇才,体会一下,当他真的有可能面对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厮杀时的内心世界,我们欣喜地发现,不论何时何地的,虽然他已经在政治上遭受过打击;也不管年龄是否还能经历奔波,他当时已经五十六、七岁的,只要碰上机会,他真的会一跃而起,忘掉自己的一切,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一点哪怕我们今天恐怕都是不能不佩服的。
诗的后两句是“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当时永王璘的军队在南方,故以南风为喻。胡尘当然还是指安史叛军,日边,皇帝身边。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从始至终都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强烈的自信,这种自信细分又包括两方面,即相信永王璘军队的必将在平叛战争中起到举足轻举的作用,还有就是相信对自己必将在这场风云际会中大显身手。在他的心目中,永王璘的军队此次行动,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转瞬之间,一举荡平看上去飞扬跋扈的“胡尘”,在完成了解救唐王朝于危难之际的大业之后,跟随着永王璘去长安向皇帝报捷献俘,“西入长安到日边”这句诗清楚地表明了李白对朝廷的拥戴立场,因为这时,肃宗已经登上了皇帝宝座,李白认为永王璘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叛,为了“静胡沙”、“扫胡尘”,所以李白才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与振奋的心态,可惜的是,他在政治上是过于天真了,结果成了宫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永王璘兵败身亡之后,被判长流夜郎。但这种不幸的结局,丝毫不会贬低诗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为国效力,老而弥坚,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和爱国热情。所以,李白入永王幕府一事,并未被人们看成是他一生的污点,反而更加喜爱他的真诚与浪漫,而这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也成为李白诗歌中最具个性色彩的代表作之一。
『捌』 羽扇纶巾是三国儒将通常的装束,古人在诗词中为何会多出现“羽扇”
羽扇纶巾是三国儒将通常的装束,古人在诗词中多出现“羽扇”
『玖』 的一幅对联,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完整句子:
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对联,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