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歌的抒情性

诗歌的抒情性

发布时间: 2021-03-14 14:43:22

诗歌的特征在主观抒情性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但在诗歌中,艺术家的主观因素明显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屈原的“离骚”,李白的古体诗歌都表现这一特点。郭沫若作于“五四”时期的抒情长诗《凤凰涅》是典型体现。诗歌熔中外神话于一炉,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灰中更生”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凤凰的形象象征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这首长诗具有完整的结构、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想像,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激情,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㈡ 诗歌抒情特点是什么

诗歌特点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㈢ 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是怎样表达的一道简答题, 在线等,请尽快

古代乐府诗歌是唱出来的!诗歌是感情的载体!在一定的旋律伴奏下朗诵诗歌,并借以语气词表达感情!而抑扬顿挫的朗诵,正如音乐一般让人产生共鸣!

㈣ 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是如何构成与表达的

  1. 构成与表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

  2. 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3.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4.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5.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6.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㈤ 诗歌有几种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4、咏史抒怀: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㈥ 诗歌抒情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1、以景载情
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2、触景生情
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以景蕴情
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㈦ 怎样理解诗歌具有真挚浓郁的强烈抒情性艺术特色

“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1〕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核心,诗歌作为一种最善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抒情无疑是其基本特征。能否成功抒写真情,是衡量诗歌成就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广为流传的诗篇,都是以抒情见长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华素有“诗国”之称,而唐代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独创的无题诗,代表了他诗歌艺术的突出成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题诗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在中国诗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它成功地抒写了人间至真至美的情感。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2〕

在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中,虽然早就有人指出其诗歌的抒情特征,但却多是把它当作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如“深情绵邈”、“情深辞婉”等,或当作一种抒情艺术,却尚未把无题诗对深挚情感的成功抒写提到决定诗歌成就的高度,作为蕴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背后的关键性因素加以集中论述,也就很难全面、准确地认识李商隐无题诗的价值和贡献。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诗作实际探讨无题诗中的情感及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并且通过李商隐与其他诗人诗作的比较,阐述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独特性、影响和贡献,以此展示李商隐无题诗的言情艺术,说明挚情的成功抒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 无题诗中的情感

较之宋以后诗人越来越多地追求诗作中的理念色彩和趣味,唐代诗人显然更喜欢也更擅长用独到的眼光去审度人与世界的关系,抒写自身的感觉情绪,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唐代诗人的成就高度。在诗人群星闪烁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善于言情为根本特征,具有上述特点。

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诗的生命,诗的本职在于抒情。比起其它情感,哀情最易触及人的灵魂,引起心灵的震撼。而爱情又是情感中较强烈的一种,其悲欢离合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爱情悲剧几乎是所有情感形式中最富于感染力的一种,历来为文学家所偏爱。读者移情于作品中青年男女的相恋,悲憾于他们的生离死别,进而引发对严肃主题的思考。

作为李商隐独创的高度“精纯”的抒情诗体,无题诗多以男女相思为题材,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抒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渺茫失落而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在诗中尤为多见。无题诗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艺术力量。

李商隐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也有少数庸俗之作,受南朝宫体诗和中唐以来艳体诗的影响,写得轻佻靡艳,如《拟意》、《碧瓦》等诗作。但从总体倾向看,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多数写得深情绵邈、精纯华美,或抒伤离怀远之意,或写小会遽别之思,或发伤逝永隔之恨,情真语挚,婉曲缠绵,充分体现了诗人善于言情的特长。

在思想上,无题诗多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强调恋爱双方彼此相悦,坚决要求摆脱礼教的束缚,给予青年以天性自由,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更主要的是,无题诗把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带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和悲剧色彩,凄美芳菲,具有较高的品格。如他著名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痴情的诗人,为心上女郎怅望中宵,倾诉了自己无尽的心思,然后默默上朝而去。如此深沉情怀,如此执着之爱,具有李商隐爱情诗凄艳而不轻佻的特点。诗人的心态和性格,使诗作深沉而绮丽,严肃而浪漫。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了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成为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其痴迷而沉醉的心态,怅然若失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性情境是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敏感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不论是两情欢悦的温馨,心有灵犀的默契,还是执着相思的痛苦,凄怨悲怆的失意,莫不渗透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写得情深语挚,哀怨动人。这些哙炙人口的诗篇,是诗人心血和挚情的结晶。

二、 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

在诗歌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古今中外诗人的共同追求。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真挚情感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些表现手法成为诗人情感的艺术载体,并以此形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

(一) 深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曲折达意的抒述方式,同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结合起来,“寄托深而措辞婉”〔3〕,便形成无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深婉的艺术风格,既是因为无题诗抒写对象和内容的缘故,出于处理上的实际需要,同时又与诗人用典的积习有关,受其文艺思想所支配。

对李商隐诗歌的高情远意,前人早有述评。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李义山诗“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而胡震亨《唐音癸签》引杨慎说:“世人但称义山巧丽,俗学只见其皮肤耳,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这些都指出了李诗的特色。而他的无题诗,更是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使读者回肠荡气,不能自已。这种艺术上的特色,是各时代其他杰出诗人所没有的。李商隐在这方面另外开辟了一个境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婉曲抒情的特色。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迂回曲折地抒述情感,委婉细腻地刻划心理,是李商隐无题诗抒情艺术的重要表现。这类无题诗,构思上采用的是一种“剥茧抽丝”的方式,从一个意象生发出另一个意象,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委婉曲折地把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上面的诗作开头写别离的痛苦,却从会见的困难着笔,因为见面难得,离别才倍觉难堪。接下去抒述离情,用“春蚕”、“蜡炬”一对比喻来形容缠绵执着的相思,委婉而热烈,含蓄而鲜明,不愧为千古名句。往下设想别后的情境,青春易逝、孤独难捱,加深了离别的愁绪。末尾又翻回头来自我宽解,但也表明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全诗扣住离别写相思,却不限于离别当时的情景,而从会见之难一直联想到别后的苦痛和希望,概括面广,感情容量大。诗作把矛盾复杂的心理委曲尽情地抒写出来,十分真挚动人。这种固结不解的感情,深挚邈远,缠绵悱恻,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这类作品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无题诗中,诗人有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化为虚拟的情境和画面,使诗作中的抒情同样体现出深婉曲折的特点。“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一联,便是通过想象意中人生活场景而传达出刻骨的相思。

(二)营造朦胧意境,抒写深挚情怀

将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借助于诗心的巧妙生发,铸造成为雾里繁花般朦胧凄艳的诗境,是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毕生追求的目标。因为对爱情感受的朦胧惝恍,所以诗人特别需要用象征手法和美丽神话来渲染意境,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来烘托情绪。无题诗常常以朦胧意境的营造代替对恋爱事件本身的琐屑描绘。

李商隐受《楚辞》影响,惯于把叙述事实、抒写苦闷和幻想爱情交织在一起,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使所描绘的事件富于象征性和跳跃性,使所蕴含的情感含蓄深沉、意味隽永。《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诗中便是借助象征手法,着意渲染了有助于抒发感情的特殊气氛。又如《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然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的交织中创造出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4〕情是景的统帅。李商隐无题诗以景传情,借景抒情,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成功地表达出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出他对爱情理想——实际上也是人生理想———的美丽的“蓬山”的不懈追求。

(三)无题诗的真挚情感,通过悲剧气氛和感伤情绪表达出来

李商隐自幼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感情更加脆弱。受“党争”影响,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古来才命两相妨”〔5〕的不幸,给诗人以毕生的怨愤,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诗篇。他的无题诗抒写了爱情生活的不幸,又和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对唐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转化为哀戚顽艳。带有浓郁的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重要情感特征,诗作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美感。

如果说杜牧是用旷放排遣感伤,温庭筠是用恻艳冲淡感伤,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美则是在阴柔之美的范畴内自辟形象化一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那种执着缠绵固结不解的感伤情绪的形象化表达;而这种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艳的诗境,就更显得凄美幽眇、耐人寻味,犹如烛光下和泪的美人,使人不觉为之低徊。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首,则是通过对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复描绘渲染,才使结尾“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无望更具悲剧感,从而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全诗感情深挚,无此真情,无此抒情妙笔,难成此诗。

李商隐笔下出现的爱的世界,大都是寂寞、凄楚的,而且经常伴着怀疑和绝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人化抽象感情为具体事物,通过美好事物产生与被毁坏的对照,使诗在凄艳之中产生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感。

另一方面,诗人苦于爱情的折磨而又执着于爱情,在无题诗中刻意塑造彷徨求索的人物形象,通过描述对理想对象的不懈追求,显示诗人的执着态度,成功抒写出委曲深挚的感情。这种例子在无题诗中也是很多的。
此外,李商隐善于熔词铸语,在含蓄深稳之中表现炽热的感情。如“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善用表明幽阻的动词“啮”、“牵”,描述远隔之境和迷离之情。又善于将副词和动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他对爱情的深刻怅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句中“莫共”与“争发”的巧妙连结。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深婉曲折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无题诗善于言情的根本特色。

三、 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特色和贡献

用高妙的艺术技巧,精工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深挚情感,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历久不衰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诗史上,李商隐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李贺,并称“三李”。他们凭诗人之眼、诗人之心、诗人之笔写诗,都属于纯诗人型的作手。但在“才”的共同点上,又各具个性,可以从他们诗作的特点上加以区别。

李白的“才气”,常使人感到惊奇,不得不为其诗作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所震慑。李贺凭着超凡的“才思”,拿精神生命作诗,呕心沥血、苦思冥索以觅奇句奇境。他们可以使读者惊喜,使读者悲戚,但不大能使读者产生缠绵悱恻、低徊往复、荡气回肠的感受。而李商隐的诗歌,不逞才使气,也不追求诡奇幽幻的想象之境———他凭的是“才情”,凭的是情深笔妙。他的无题诗,笔之深婉,格之高洁,境之清华,语之韶秀,气之俊爽,韵之绵邈,常使读者陶醉。一股深挚的情感洋溢于诗外,具有震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与温庭筠最为著名,并称“温李”。温庭筠诗风

㈧ 李白诗歌的抒情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李白诗歌神奇的艺术魅力,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歌偏重于主观抒情,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作品不仅抒情性强,而且在构思创作时,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即兴抒情,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和更完备的情感系统,更为自由开放地表现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与喜怒哀乐。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鉴于此,研究和剖析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歌的精髓。“五情发而为辞章,”[1]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自然是情感的艺术载体,有着极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其诗歌在抒情途径和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㈨ 诗歌的抒情方法都有哪些

抒情手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4、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5、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㈩ 什么是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诗歌写作要具备四个特点:概括性,即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深刻;形象性,即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不只是指语言要形象,尤其重要的,诗歌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将诗人要表达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地呈现于读者眼前;抒情性,即诗歌表达的感情比一般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描绘景物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音乐性,即每句有一定的节奏,一般都要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