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事诗词
Ⅰ 描写“劝人往事随风尘埃落定”的古诗词
描写“劝人往事随风尘埃落定”的古诗词如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释】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释】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释】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解释】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行香子·秋与》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解释】
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Ⅱ 以“尘”字开头的诗词句子,谁知道
新丰路逢故人 白居易
尘土长路晚,
风烟废宫秋。
相逢立马语,
尽日此桥头。
知君不得意,
郁郁来西游。
惆怅新丰店,
何人识马周?
清龙寺早夏 白居易
尘埃经小雨,
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
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
静无凡客过。
残茑意思尽,
新叶阴凉多。
春去来几日,
夏云忽嵯峨。
朝朝感时节,
年鬓暗蹉跎。
胡为恋朝市,
不去归烟萝?
青山寸步地,
自问心如何?
读邓鲂诗 白居易
尘架多文集,
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
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
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
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
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
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
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
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
溘死于路岐。
天不与爵寿,
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
巧历不能推。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白居易
尘缨忽解诚堪喜,
世网重来未可知。
莫忘全吴馆中梦,
岭南泥雨步行时。
怀归 杜牧
尘埃终日满窗前,
水态云容思浩然。
争得便归湘浦去,
却持竿上钓鱼船。
夜偶诗客操公作 韦应物
尘襟一潇洒,
清夜得禅公。
远自鹤林寺,
了知人世空。
惊禽翻暗叶,
流水注幽丛。
多谢非玄度,
聊将诗兴同。
如梦令 冯延巳
尘拂玉台鸾镜,
凤髻不堪重整。
绡帐泣流苏,
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
自是行云无定。
赠裴南部 杜甫
尘满莱芜甑,
堂横单父琴。
人皆知饮水,
公辈不偷金。
梁狱书因上,
秦台镜欲临。
独醒时所嫉,
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
何须白发侵。
使君传旧德,
已见直绳心。
华清宫感旧 王建
尘到朝元边使急,
千官夜发六龙回。
辇前月照罗衫泪,
马上风吹蜡烛灰。
公主妆楼金锁涩,
贵妃汤殿玉莲开。
有时云外闻天乐,
知是先皇沐浴来。
咏雨 杨凝
尘浥多人路,
泥归足燕家。
可怜缭乱点,
湿尽满宫花。
Ⅲ 形容尘埃的诗词有哪些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唐代杜甫
释义: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先秦庄周
释义: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释义: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释义: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北风行》唐代李白
释义: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触不周山》佚名
释义: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先秦佚名
释义: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代高启
释义: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释义: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残春旅舍》唐代韩偓
释义: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Ⅳ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古诗词中哪些有尘字
带有红尘的诗句: 逍遥红尘笑 / 巧笑兮,愿红尘共笑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回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红尘光景事如何/《虞美人·红尘匹马长安道》/水调歌头·向红尘里/红尘冉冉长安路。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宋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宋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宋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唐 · 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唐 · 白居易《卖炭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宋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 清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宋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 · 王冕《白梅》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唐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明 · 于谦《观书》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宋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Ⅳ 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
1.“何处惹尘埃”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菩提偈》,全文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
4.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5.作者简介: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Ⅵ 学思而勿乱,懂痛而勿恨.持中而有弃,于尘而不染,出自谁的诗词
这不是古人写的诗词,语法和用词都不对劲。
相关段子:“人活一世,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
很显然,”要学会思而勿乱“和”学思而勿乱“差得多。前者还有些意思,后者讲什么鬼都不懂。所以可以推断,”学思而勿乱,懂痛而勿恨,持中而有弃,于尘而不染。“这句话或许是哪个人看到如上的文章断章取义而来,删删减减,假装十分有文采。
而且这已经可以划分到心灵鸡汤范围之类了。如上选段只是一部分相关段子,还有别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反正看不看都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清静一片心灵塑造优雅人生之类极其高逼格的句子。
关于这段话的原型,如上选段因该是最完整的,也相对具有一些意义的。这段话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充斥着各种段子赏析、哲理精选和小广告。
这段话咋一看,像是某个大师看破红尘感悟出的人生哲理。实则不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每个人的思想,成长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别人对生命的领悟,对你未必有用,也不必当成人生格言去遵守。
反正我是很讨厌看这种哲学段子。
Ⅶ 找五首看破世尘的诗词
苏幕遮·草
梅尧臣(圣俞)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Ⅷ 带尘的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专,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正属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Ⅸ 学思而勿乱,懂痛而勿恨.持中而有弃,于尘而不染,出自谁的诗词
这不是古人写的诗词,语法和用词都不对劲。
相关段子:“人活一世,其实是内一场物质与精神容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
很显然,”要学会思而勿乱“和”学思而勿乱“差得多。前者还有些意思,后者讲什么鬼都不懂。所以可以推断,”学思而勿乱,懂痛而勿恨,持中而有弃,于尘而不染。“这句话或许是哪个人看到如上的文章断章取义而来,删删减减,假装十分有文采。
而且这已经可以划分到心灵鸡汤范围之类了。
Ⅹ 古代诗词中拾尘一词有何典故
据《吕氏春秋•任数》及王充《论衡•知实》载,相传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某次为孔版子烧饭时,见有灰权尘落入甑中,恐饭食不净,于是用手抓取染尘之饭自食之,孔子见而误以为颜渊窃食,后才知自己误疑了弟子。后因以“拾尘”比喻因误会而猜疑。晋•陆机《君子行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所赠之升》:“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