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蝉诗歌读音

蝉诗歌读音

发布时间: 2021-03-12 04:53:55

『壹』 蝉古诗带拼音版

蝉古诗带拼音版:

唐[táng]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贰』 蝉这首诗怎么读

蝉chán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
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
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蝉》是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叁』 古诗蝉带拼音

一、原文:蝉chá来n

唐[táng] 虞 [yú自]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二、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蝉诗歌读音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二、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肆』 蝉 虞世南 拼音版本

蝉复 虞世南(yú shì nán)

chuí ruí yǐn qīnɡ lù制 , liú xiǎnɡ chū shū tónɡ 。
垂 緌 饮 清 露 , 流 响 出 疏 桐 。
jū ɡāo shēnɡ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ɡ 。
居 高 声 自 远 , 非 是 藉 秋 风 。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
并不是借了秋风。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清露:清纯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绵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
④藉(jiè):凭借

『伍』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

唐代: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5)蝉诗歌读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陆』 蝉全诗的读音

垂緌(rui二声),緌字是指古代的帽带.是蝉触须下垂的形象写法.

『柒』 古诗蝉的意思,和读音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 古诗文网>>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捌』 蝉古诗虞世南 带拼音复习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抄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袭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二、出处

唐·虞世南《蝉》

(8)蝉诗歌读音扩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玖』 虞世南古诗《蝉》的内容和拼音是什么

蝉chá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
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
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拾』 蝉古诗虞世南带拼音

《蝉》拼音版注音:

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翻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蝉》赏析: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