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古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词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3-12 01:57:48

①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②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篇的答案

【原文】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īu),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雎(jū)鸠(jīu):雎鸠鸟不停地叫。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荇菜: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草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尔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朱熹注
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用字:
异体:左右芼(覒)之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流,毛传:“求也。”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朱熹曰:“悠,长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芼(mào),毛传:“择也。”
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份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编辑本段]【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栖居在河中沙洲。
文静美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姑娘,
日日夜夜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挑选。
善良美丽的姑娘,
鼓乐之礼娶回家。
许渊冲教授的英译版本:
Wooing and Wedding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wooing;
There's a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 long here,short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O lute,play music light
For the fiancée so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es cooked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编辑本段]【简介】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编辑本段]【结构】
从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从文义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此诗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对所思女子真是设想得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而《关雎》的作者却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难得的是这乃属于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用“好逑”字样可证),而不仅仅是做为情侣(这同《郑风》里的作品就不同了!),这固然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却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特色。
“兴”是现实主义的技巧,是不错的。这首诗即河洲之物而起兴,显见为民间产物;采荇尤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们对于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莲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们能体会。先是顺流而取,再则采到手,再则煮熟了端上来。表示虽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劳动的真精神),这就象征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与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正是“钟鼓乐之”的时候了,意味该多么深长!同时这种工作是眼前事实,并非虚拟幻想,一面写实一面又象征,此所以为比兴之正格,这才是中国诗的长处。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里梦见“采荇”的乐趣,也未必看得见“雎鸠”的比翼双飞。不过采诗入乐,“太师”的眼光总算够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学习”罢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转摘自我的一份劫后残存的讲稿中,当时是把先生的意思做为自己的话写下来的,因此可能与原文略有出入,读者鉴之。)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本诗中每一章的韵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韵的句尾韵:鸠、洲、逑)
注意:后两句实际是一句判断句。但后人多断章取义,使后句独立成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流、求)
流:顺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句押韵的句尾韵:得、服、侧)
服:亦想也。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联绵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采、友)
参差——双声联绵词 友:亲爱。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芼、乐)
窈窕——叠韵联绵词 乐:使之乐。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赏析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关雎》作为一首情诗,以水域为依托而展开。《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已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古代举行婚礼是要有歌舞的,《小雅·车辖》作为一首迎亲诗是这样描述的:“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诗中的新郎把歌舞看作婚礼的重要节目,用以取悦于对方。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诗》国诗歌总集,它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代约五百年间305篇诗歌。
《诗》国古代诗歌巨丰富源头,国文学史重。
《诗》包括风、雅、颂,反映劳民被压迫、剥削,表达劳民奴隶反抗,少写爱情。取之于民众,浅显易懂而又不失人生的真谛。
《关雎》首爱情抒情诗,久流传民间;很好的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木瓜(诗经·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③ 高中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的答案

有邮箱么?还有资料发邮箱里好了(都是自己整理)
这里是2011年各省高考真题(也是我整理的,哈哈)
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方法例析和赏析详解字数太多了,邮箱拿来
还有,LZ给点分呗

广东卷
(答案好详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诗词浅析】
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8. ( 4 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怀
9 . ( 4 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

北京卷
(又:北京卷有它的特殊性,比较活,普适性较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2.(7分)
①(3分)B
②(4分)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
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福建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6分)
(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湖北卷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14.(8分)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湖南卷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江苏卷(历来出题最活的省份之一)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这答案叫一个详细

江西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定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妄”。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二)(11分)
8.(6分)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一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帝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5分)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2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线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大纲卷(最标准的卷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两道题目都比较简单,都问的是写法,且互为补充。整首词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以景写情,情感调子低沉、凄清、孤独。全词线索分明,由傍晚时分到更深夜半,傍晚天光昏暗,一庭凄冷,寒声阵阵,又没有亲人(或友人)的音信;更深夜半时分,人们各自走远,主人公独对孤灯,难以入眠,孤独凄清之情深矣。
【点睛】“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出的经典题目,在中华文化弘扬全世界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是诗意的民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何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就必须经常诵读、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要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读。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4.(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新课标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四川卷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解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14、(1分)古体
15、(3分)A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天津卷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14.(8分)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浙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有答案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太巧了,还有五十个字就超字数了

④ 古诗文阅读题目10篇及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练习1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
[作者]
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曾先后事奉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对格律诗的形成、完备颇有影响。他在放逐中的诗歌能够表达真切感受,写得比较平实自然。
[相关历史地理知识]
钦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时辖地相当于今广西钦州、灵山等地。
岭外:又称岭表、岭南、岭峤、岭海,是指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座山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唐代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也是唐、宋时流逐官员的地方。
汉江:即汉水,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
[简解]
具有一定的常见(常见)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古文、古诗,是很有作用的。我们知道了“岭外”的知识,便自然知道“岭外”指的就是“五岭以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确解答第1题了,答案为“五岭以南地区”。知道了“汉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进,从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贬官岭南的情况,而3、4句是写作者临近家乡时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间,实际上有因果关系。因为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很就没有得到家乡、亲人的音信(“音书绝”),对于亲人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因此临近家乡、临近旧居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不敢问来人”,生怕有什么意外。这一心理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长。
长期贬谪天涯,一旦赦还家乡,自然是兴高采烈的,作者却反而胆怯起来了。这无疑是反衬手法,以此来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强烈而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具有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较强的联想能力,必须首先把诗歌看懂读透;然后在按照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 追述贬居岭南情况 回归近乡时的心情 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练习2
马嵬驿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试题]
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 的诗歌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号为 。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
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提倡“性灵说”,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子不语》。
[常识] 马嵬,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西25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逃四川,路过此地,禁军兵谏,处死杨国忠,并且逼迫玄宗命杨贵妃(杨玉环)自缢。
长恨歌: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题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陕西任职,路过马嵬坡,吊古伤今,题写了这首诗。
要解答好试题,必须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诗歌读懂。诗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过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对马嵬坡而呼吁人们不要老是吟唱当年白居易写得《长恨歌》,替唐玄宗和杨贵妃垂泪;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为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人们不能团圆。第三句转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杜甫所写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诗人指出百姓的泪多于长生殿上的泪,人民的痛苦远远地超出了唐玄宗的个人痛苦,实际上这是再次强调“莫唱当年长恨歌”,而应当去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来,作者对文人们一到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应当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怀古是为了讽今、或者是为了抒怀,袁枚的这首诗自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答试题了。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
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意思对即可)
练习3
过华清宫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 崔撸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试题]
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 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 角度切入。
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
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
[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
[题解]
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
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
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第1题,同时也为解答第3题作好了准备。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练习4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试题]
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
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
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练习5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试题]
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是 。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解]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虽然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是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积极作用。
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
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忽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起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所以蝉“飞难进”,因为“风多”(大),所以“响易沉”(叫声容易消散)。7、8两句感叹,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能够替我表白心迹呢。全诗托物言志,表达出深沉的忧伤感慨。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准确解答习题了,参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杨炯 卢照邻 2,蝉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
练习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
[题解]
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练习7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试题]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 。词的别称有 、 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题解]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
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
“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
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
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
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
练习8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
,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题解]
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
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
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
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练习9
[双调] 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试题]
1,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现 ;有 ,如
主要表现 。
2,“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请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
[题解]
这是乔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地说,杂剧是戏剧剧本,散曲是依照宫调、曲牌填词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几支歌曲依照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数(套曲),单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单曲都有宫调、曲牌和题目(题目有时可以没有,象词一样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比如所选作品中的“双调”是宫调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观瀑布”是题目。
描写山水风景,就象画画一样,要表现出山水风景的空间立体感,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从观察的视角来看,无非是远、中、近,正、侧、反,俯视、平视、仰视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练寒”是远望,“ 冰丝带雨悬霄汉”是仰视,“露华凉人怯衣单”是近观感受,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则是“远、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们在第1题的横线上,可以填入“仰视”,如“ 石壁高垂雪练寒”,主要表现瀑布之“高悬”气势;“俯视”,如“晴雪飞滩”,主要表现水势之湍急壮观(意思对即可)。
2题中的“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首先在总体上是运用了排比,而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比喻(连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气势,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来表现事物或表达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绘更加具体形象,表达更加生动感人。所以,“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色彩,栩栩如生,表现了瀑布飞泻的宏伟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第3题是比较分析,比较必须抓住比较对象的根本特点(相同或相异)。此题中两者都写瀑布高悬的景象,是很明显的共同点;所以,主要是比较的是它们不同点。李白的诗句没有具体的形态、色彩描写,着力于瀑布的“神”,表现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乔吉则重在描绘瀑布的形态、色彩和给人的感觉(寒)。两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乔吉所远远不及的(诗如其人,没有李白的胸怀、豪情,是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学而李白不可学。”)。此题只要比较点准确,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练习10
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释] 韦黄裳,曾任侍御,据《旧唐书》记载,其为人好谄媚权贵。 飙:风。
[试题]
1,诗中与“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是“ ”、“ ”,这两句表现了松树 的品格,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诗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是 。
[题解]
综观此诗:前四句,李白先写松树,表现松树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间四句,写桃李以美艳取悦于人,却不能久长,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李白揭示主题,语重心长地告诫黄裳,要学习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心志。
题解1,读全诗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飙”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应该是“亭亭凌霜雪”和“岂为微飙折”。这两者表现了松树历经艰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完全一致的。
题解2,“长松”和“桃李”是对比,同时又是比喻(象征),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长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鲜明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为人必须不趋炎附势,坚持高尚坚贞的品格。
题解3,诗歌的5——8句是写桃李可以迷人一时,好景不长。它们奴颜婢膝而“卖阳艳”确实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过,桃李就“碧叶成黄泥”,下场悲惨了。也就是说献谄媚人仅能得意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李白写作此诗的意图也十分明确:“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黄裳做个正人君子。

⑤ 一首古诗或宋词阅读题和一篇文言文[附答案]

6、(陕西省渭南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案:(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自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每点一分,四点就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自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⑥ 古诗词阅读题。杜甫的。

第一句连用“四千里“、“五六年”四 、五、六这样的数词,陈述自己长期背井离乡,被外族欺凌的境况,表达了自己对民族危亡和自身命运的担忧,数词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备受煎熬,希望早日重归故土的急切心情,数词加深了所表达感情的深度。
《春望》至今还记得首句便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毫无疑问讲的也是国仇家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连用了两个数词,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也有浓浓的思亲情怀。本诗也正是这种感情调调的抒发。
杜甫被称为”史诗“自然史因为诗人文章的大格局,几乎每一首是都在感叹家国天下,关心国家大事。用诗篇记录了盛唐到晚唐的众多历史事件。本诗具体表现为”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应该写的是”安史之乱“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