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徐渭诗歌研究

徐渭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3-11 14:33:52

Ⅰ 徐渭诗词(关于兰花)所有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专不闲题与别人。
《题兰属竹》
兰与竹相并,非关调不同。
氤氲香不远,聊为引清风。
《题水仙兰花》
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
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
《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写兰与某子》(仙华其号也)
仙华学杜诗,其词拙而古。
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
《兰谷歌》
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
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
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
兰花兰叶垂云紫。
近闻楚国之黄州,雄山绝谷通金牛,
苍苍元气秘不得,一夫大嗓鸣天球。
门人归来对我说,正是刘君称彦哲,
于世百物无所耽,谷里种兰盈百叶。
有时几案拂玉光,镇夜管毫僭蕊芒,
古来楚越本接疆,不待风吹两国香。
《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Ⅱ 中国古代杰出书画家徐渭的诗画水平如何

别人在徐渭的书画抄中专研徐渭一袭生模糊的身影时,还不如投身于徐渭的诗中研究徐渭那不为人知之事。徐渭的诗虽然没有像其他有名的诗人一样出名,但是,徐渭的诗在明代文学史的评价上也是极高的。从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合成一本书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诗是很有文学价值的。徐渭在他的一生中,一直追求创新、变化、奇特,他的诗亦是如此,别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徐渭的五言律诗《陈女度尼》:“青春正及笄,削发度为尼,别母留妆粉,参师歇画眉。幻真临镜现,生灭带花知,未必今来悟,前身受记谁。”表面上看着通俗,其实,内在丰满。徐渭用前两句描绘了情景,后四句将诗的内涵升华到了更高的境地,表达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心灰意泠。

Ⅲ 徐渭风鸢图诗注释

风鸢1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2线絮3搓棉,
搓够千寻4放纸鸢。
消得5春风多少力,
带将6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裏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带领。

赏析重点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诗的前半部著力於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麼的期待。紧接 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佛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著纸鸢,怀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裏。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好的题画诗,有助於理解画的内涵;读者读诗品画,可充分发挥想像。这首诗是诗画相生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Ⅳ 兰徐渭诗歌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拟人法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Ⅳ 徐渭的诗

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价、明清有关诗评对于徐渭诗歌的体认,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
徐渭是一个性格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焦躁常常是无法遮掩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避免思索的迟延,来体验生命痛苦、倔强与美丽的韵律。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
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
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
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
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
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
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
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
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Ⅵ 徐渭的题墨葡萄诗赏析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谓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那里他是自由的。

Ⅶ 徐渭巜墨兰》这首诗如何解读

我不管是醒着还是醉着都不忘把美好的春天画下来,在我的画上百花争艳,生机勃勃,但自从我把兰花画好后,便懂得了许多,再也不会与别人同流合污了,我要像一样自洁。

大概是这个意思

Ⅷ 求徐渭的代表作及分析!!!!

徐文长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可以指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徐渭书法作品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后七子的提倡,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虽说他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绩,但这种拟古的风气,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文长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学得再象,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主将袁中郎对徐文长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文长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歌。 徐文长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狂鼓史》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鍊之事而写的,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徐文长对妇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些作品都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在戏剧理论方面,他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应当使用口语和俗语,以保证人物的真实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过度的修饰,这些看法都是很有见地的。此外,他还作有《南词叙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此外,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文长所作。

Ⅸ 徐渭的风鸢图诗的全诗意思 是什么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裏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带领。

四 赏析重点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诗的前半部著力於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麼的期待。紧接 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佛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著纸鸢,怀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裏。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好的题画诗,有助於理解画的内涵;读者读诗品画,可充分发挥想像。这首诗是诗画相生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Ⅹ 徐渭写了那些诗

徐渭诗词选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价、明清有关诗评对于徐渭诗歌的体认,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 徐渭是一个性格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焦躁常常是无法遮掩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避免思索的迟延,来体验生命痛苦、倔强与美丽的韵律。 海上曲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 谒孝陵诗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廿八日雪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