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的古诗
A. 天府文化的来历(简答)
什么是天府文化?就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在天府之国发展起来的文化,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在特定圈层和区域内形成的文化。文化既然是人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是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水土的人不同,有黄、黑、白皮肤,世界上有2000种民族,不同的人就会创造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典型的水土性、地域性。这是文化的本质,就是个性与特色。在地球的三维坐标系中,由于每一点的XYZ值(长、宽、高)不同,所以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从理论上讲,世界上有无穷多种文化,只是有的没有凸显出来,有的成为了重要现象或者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是其主要特征,绝不能谋求文化的一致性和相同性,文化交流也不能消灭多样性。当然,既然是文化,就有共同性的一面,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文化必须从地理学、历史学、经纬度入手。研究天府文化必须研究成都平原特点、研究成都人口来源。
从地理学看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处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过渡阶段,是第二阶梯中海拔最低的部分,300米到800米),青藏高原东大门,横断山东北侧,北纬30°线与胡焕然曲线交点,是四周封闭的盆地,有内陆海洋性气候,有河流数千条(大河流1409条,中河流2860条,小河流5870条),受喜马拉雅雪原与印度洋暖流影响很大,古蜀海洋就在成都平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中国古地貌是东高西低,7000多万年前,古长江分为东西两条,西长江南流印度洋,东长江(即扬子江发源于西陵峡)从东往西倒流(太平洋水系),两条互不相通。四川盆地是20万平方公里的内海大泽,《易经》的八卦兑泽(方位西)就是指西方四川盆地古海。因此,成都平原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是水稻最早种植地,物产丰富。早在商代就有用稻米做成的化妆品。因此,天府文化是过渡态文化、是山水文化、是农耕文化、是内海文化。
从移民史看天府文化。成都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物产、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各方人才汇集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和移民精神。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这些土著人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古羌族应该是喜马拉雅人。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是长江文明的源头。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秦代“移秦民万家入蜀”。三国至东晋,随刘备入蜀的移民达数万家。西晋甘肃陕西大旱,流民十万人入川“就食西蜀”。元末明初,发生了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明末清初,一百多万移民进入四川,迎来“湖广填四川”移民高潮。抗战爆发,华东华北大量人口和各种机构、学校迁入成都。建国后的“三线建设”,也有大批工厂和技术工人进入成都。清代末年的《成都通览》记载清代成都人的构成:湖广占25%、山东占5%、陕西占10%、云贵占15%、江西占15%、安徽占5%、江浙占10%、广东广西占10%、福建山西甘肃占5%,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根本没有。清顺治三年(1646),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断绝人烟,因此清初四川省会曾迁往保宁府阆中,这在成都历史上绝无仅有。康熙年间,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移民政策,来自大半个中国十多个省份的一百多万人口移入四川,数量大大超过了土著(四川清初土著人口仅八九万人)。移民文化造就了天府文化的特征:一是冒险开拓性;二是开放兼容性;三是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创新性等。
从三星堆看天府文化。天府文化的源头是古蜀文化。茂县营盘山、德阳三星堆、成都金沙古遗址证明,古蜀文明可以延伸到5300年以前。在营盘山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基址、墓葬、殉人坑、窑址等各种遗迹。营盘山遗址还出土了不少果核残块,通过浮选之后发现,里面有桃、梅、杏这三种果树的种子,说明早在5300年到4600年前,这里就已经水果丰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河蚌、海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明证。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中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 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三星堆那些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这说明很时尚,懂得生活。川剧变脸的源头与祖先在三星堆的面具。三星堆人没有胖子,青铜站立人很清秀、干练,瘦身紧衣,说明把减肥作为健康、美丽的标志,早就有了。
从金沙遗址看天府文化。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有商、周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墓地等。位于遗址东南部,沿着一条古河道南岸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2000多支鹿角等。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一群建筑。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同时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
金沙遗址所清理出的重要珍贵文物多达数千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金沙遗址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其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从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残留的痕迹分析,它的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13年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
这说明古蜀文化非常辉煌和高端,制造业、文创业很发达,具有工匠精神。三星堆、金沙遗址是中国工匠的摇篮、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创意中心、是世界手工业制造中心。“天府之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在远古时期优势极为明显。但在依靠市场资源的工业社会,天府之国的优势会下降,因此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型制造能力。
从西汉文物看天府文化。老官山汉代漆人穴位、纺织机、医简(蜀椒),青白江船棺(战国青铜器、漆具)、汉砖(说唱俑)。说明天府文化是健康幸福文化。
从丝绸和盐茶看天府文化。成都是古代丝绸生产地和供销地,是茶马古道起点,是食盐的重要供应地,是纸币交子的诞生地。说明天府文化是开放贸易文化。
天府文化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整个世界是一个迭代循环(重复)走向高级的过程,输出(结果)就是下一个输入(开始)。迭代方程(机制和方式)不同,结果不同。哲学家讲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前进,就是这个道理。物理学家用最简单的逻辑斯谛映射(logistic map)亦称抛物线映射就可以表现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如混沌、分岔、分形等。如果用更高级的非线性方程,就能产生更复杂的局面。“一切皆过程”。文化就是过程,也是过程的积淀。每一秒钟都在成为历史。历史就是时间轴上的事件序列,就是以时间为轴心的树枝群,因此过程、过去可以恢复。未来结果可以预测,这是确定性理论的主张。对于随机论来讲,什么都不可预测、不可知。真实世界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更为奇妙。随机的本质是数据(事件)太多太大,常人无法掌握和处理,其本身是有规律的。确定性是因为数据(事件)较少较小,常人能够掌握和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随机性可以减少,甚至成为确定性。但是,由于非线性存在,随机性和复杂性又成倍增加,因此预测未来难度更大。天气预报就是这样,不准,是因为系统非线性很强,因素太多。如果未来可以预测,人生乐趣就减少了许多,甚至枯燥乏味。文化就是一个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的过程,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个体性。天府文化是成都平原发展的一个过程、阶段、积淀,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在一定精度下可以恢复过去历史(历史剧、古村古镇),也可以畅想未来(预测预报、科幻设想)。人与普通动物的最大差异之一就是怀旧、恋乡、乡愁,因此根据迭代法则恢复过去,市场很大。花椒树可能是摇钱树的原型,马可能是龙的原型,纵目人可能是古蜀王蚕丛的造型。从三星堆到金沙,从蚕丛到开明,天府文化是一个过程、阶段、点位,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在不断丰富与完善。
天府文化是盆地文化,是山脉、人脉、河流、海拔、温度、湿度的复合函数。水是天府文化的流体、血液,山是天府文化的载体、依托,地是天府文化的母体、根基,人是天府文化的主体、灵魂。天府文化是一个人体系统,各种河流是天府文化的经络,各种湖泊是天府文化的穴位。天府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天府文化就是生态文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顺变文化。都江堰工程是天府文化的典型标志。要发扬天府文化,必须把水文化做活,“复活”成都消失的河流。没有水网、水系、水脉,就没有人脉、文脉、商脉。
总之,天府文化是内海文化、治水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工匠文化、时尚文化、开放文化、商贸文化、创新文化的总和,具有恋土、顺变、包容、外向、赶超的特点。成都人自古时尚、潮流,化妆、穿耳、面具、瘦身、多彩、玉佩、金器、铜器,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
B. "弘扬古蜀精神,传承天府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1、天府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
著名学者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说:天府大地“就南北方向而言,恰好位于黄河与长江两大巨流之间,亦即中国古代两大文明发展的地区之间,既是我国西部南北交通的孔道,又成为我国南北文明的汇聚之地。就东西方向而言,它正当青藏高原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西部畜牧民族和东部农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方。”
天府文化诞生孕育于这片神奇的沃土,造就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气度。天府文化兼容并蓄的气度,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和永续动力。
2、天府文化具有开放进取的精神
天府大地虽然地处中国西部内陆,但古蜀先民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通过“地崩山摧壮士死”的壮举,打通了被李白喻为“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通过对成都平原水环境的治理,打通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长江航道;通过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打通了连接亚欧的文化经济大动脉。
这种开放进取的天府精神,不但使成都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成为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源地和中转城市之一。
3、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的基因
天府文化博大精深,与时俱新。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年代最早、唯一留存、一直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诞生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过中国最早的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蜀都大厦”……天府文化具有显著的创新创造基因,这种基因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4、天府文化具有优雅时尚的特质
出版于公元三世纪、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总结天府文化的特质说:蜀“多斑彩文章”,说明天府大地自古崇尚优雅时尚。这里自古是文化巨星集聚之地,有唐一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李商隐、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贾岛、温庭筠、韦庄等都曾旅居成都。
清代学者李调元曾用“自古诗人例到蜀”来总结成都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1938年,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等齐聚华西坝,陈寅格、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冯友兰、吕叔湘、吴宓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云集成都。真可谓“郁郁乎文哉”。从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到春熙路、太古里的国际时尚潮流,成都不愧为“中国最美幸福城市”、“最佳时尚生活城市”。
5、天府文化具有聪慧勤巧的秉性
天府文化具有典型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聪慧勤巧的秉性。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勤巧智慧的成都人创造过神奇的青铜冶炼技术、玉器金器开采加工技术、漆器生产技术、天然气煮盐技术……扬雄《蜀都赋》总结说:“雕镂扣器,百伎千工。东西鳞集,南北并凑。”这是一座具有工匠精神的城市。
6、天府文化具有友善公益的美德
成都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七次大的移民运动。以色列学者裘德﹒马特拉斯曾说:“都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移民现象。”移民城市普遍具有较强的宽容美德和包容心态,形成平等、友善、互助的社会习俗和城市性格。
《成都通览》记录清末民初成都人口比例:湖广25%、山东5%、陕西10%、云贵15%、江西15%、安徽5%、江浙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可见成都是由大半个中国的移民所构成,移民带来新的物种、生产技术、异域文化,同时也培育出友善公益、互助发展的市民精神。
7、天府文化具有崇尚自然、乐观包容的理念
都江堰的诞生使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余秋雨评论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后方。”天府之国孕育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天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崇乐观包容的生活哲学。
C. 天府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川菜、蜀绣、三星堆、都江堰等;川剧变脸作为巴蜀艺术的瑰宝;三国文化能代表天府文化.鱼凫文化,宝墩文化等等。
1、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2、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肴,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
3、蜀绣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5、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3)天府文化的古诗扩展阅读: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川剧变脸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
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
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
D. 天府文化十六字是什么
天府文化十六字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内公益。
名词出处:
党代容会报告指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谭平院长、王川教授首先对天府文化十六字内涵,即“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他们谈到,如今天府文化更加体现在精神上的大雅,具有近现代气质。
其次,两位嘉宾分别鉴赏了巴蜀文化和巴渝文化,他们强调到:文化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其的满足感。两位嘉宾指出,天府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即为“从容”,慢节奏的生活使生活在此的人们更能获得幸福感,从而加大了对天府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这也正是天府文化本质所在。
(4)天府文化的古诗扩展阅读:
天府文化的产地是成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天府文化理应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E. 李白是天府之子,是怎样体现天府文化精神的
天府原本是一种官职的名称,他是为“天子”掌握“府库”的官员。这个官职在周天子时设过。那时生产力落后,天府这个官管的东西都稀奇、珍贵,如钱财米粮,金银珠宝、图书文册等等,一国之中凡有油水的他都管完了。但是“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国。发明者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这个靠“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优则仕”的人物跑到秦国去讨好秦王说秦国强大呀: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毫无疑问应该象一个什么什么。。。。。。他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于是找出“天府”二字。说秦国真乃“天府之国”也。为什么经过2000多年后,天府之国由北向南迁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大家知道,经过春秋战国,秦统六国。当时人口大概一亿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没有实行休养生息,反而派遣大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到北疆戍边。同时征集民夫30万筑长城,又征50万民夫修阿房宫、征70万民夫建骊山秦陵。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计划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兴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宫一烧就烧了三个月,想想1989年大兴安岭一把火只烧了27天,就已经烧掉了56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地贫瘠,现在去看看黄土高坡就知道了。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张望,只会打仗)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三国时的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活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F. 天府十大文化名人有哪些 天府十大文化名人名单
马识途、流沙河、谭继和、何应辉、阿来、周春芽、梁平、王毅、樊建川、李宇春这十人。
现将部分人颁奖词介绍如下:
1、马识途
颁奖词:
少年出川报国仇,百年逐梦终不悔。他是英勇的革命家,他是书斋里的作家,他是天府文化的领军者,中国文坛的坚守者,世界文坛的奇迹。
他104岁,穿行一个多世纪,大半辈子在天府之国耕耘,他关注时事,敢说敢为。
从《清江壮歌》,到《夜谈十记》,从《沧桑十年》,到《百岁拾忆》,他的文学创作延续近80年,他的作品就是一部四川,乃至中国人的历史史诗。和他同辈的人多已走进历史,但他至今仍笔耕不辍,还在书写历史。
他也是书法家,他关心文学后辈,百岁之际,将其个人书法展义卖全数捐给四川大学,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奖励扶持文学新人。
G. 天府文化以词解词是什么意思
天府是四川成都的别称。古代称成都是天府之都。天府文化,我的理解就是四川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说:川剧、川菜、蜀绣、三星堆、都江堰等。
H. 天府文化是什么
以古蜀文化为发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因封建社会农气候湿润、回农业繁荣、对外交通不便等答别因素形成的,包含了川剧、川菜、蜀锦、蜀绣、四川评书、四川麻将等一系列元素,以诙谐、闲豫、平和、善于享受生活为特色的文化分支。
I. 李白和诗怎样体现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
李白自负不浅。自评“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格,学可以究天人”,回“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答师”,“壮士怀远略,志在解世纷”。尽管李白诗中采取了很多民歌的养料,我看李白诗,骨子里是士的文学。《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恻怆摧心肝。”前八句,写少年时代月的美好想像,象征着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与天真无邪的纯真心灵。后八句,写月食,象征着纯洁理想与天真状态的破败与祛魅,对于昔日美好理想沦亡的忧伤,是诗人慷慨悲歌的原因。
J. 描写四川美景的诗句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岭雪山在成都大邑县,其内最高峰庙基岭海拔5353米,是成都第一峰,矗立天际,终年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现在的西岭雪山更是成为成都人冬天滑雪的胜地。
2、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杜牧、刘禹锡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现在园内还保留着薛涛井。
地址:四川大学旁望江公园
3、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李白)
峨眉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是佛教名山,但也和道教有不少联系,《洞天福地记》云:“第七洞天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览治之。传说非常多、风景非常多,名家游客也很多。李白、骆宾王、苏东坡等都是峨眉山下客。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剑门关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历史上有说:“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大家现在去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
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修的祠堂,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病故后,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它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
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
6、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司空曙(题凌云寺)
相传乐山大佛的建造最初是为了镇水,古代的乐山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所以修大佛来保平安。历史上有趣的传说也很多。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弥勒佛石像。
7、雾中之山何嶫崨,天风浩荡吹尘劫,七十二峰森罗列,一百八盘恣攀援”。《大邑名山歌》
大邑的雾中山其实在古代是非常出名的,它是大邑古代八景之一,原名大光明山,极盛时期,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僧众达几千人。可惜寺院在明末和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在变得少有人知。
8、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
成都平原之所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离不开为她灌溉的都江堰。李冰父子修建的这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9、因随八马上仙山,顿隔尘埃物象闲。唐朝李舜弦在《随驾游青城》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青城山还是因为《笑傲江湖》中的余沧海的青城派,不过真的青城山和他点关系都没得。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现在成了成都人夏天避暑的常去之处。
10、青羊道士竹为家,也种玄都观里花。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青羊宫小饮赠道士》 陆游
青羊宫在成都市区,它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因为在它的主要殿堂三清殿中,有两只用铜铸的青羊,所以得名青羊宫。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