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诗词
㈠ 求“乘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不见梁元帝,唯有佛颂经。”这首诗的出处
这首诗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中提到一首没有列入《唐诗》里的唐诗。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那一天是公元555年正月初十(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距今1461年。
梁元帝萧绎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读书万卷,平生写下百余首诗歌,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还著有《金楼子》一书。萧绎亦嗜书如命,一生都在致力于搜集各种书籍,号称“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
(1)梁元帝诗词扩展阅读:
《连城诀》写于1963—1964年,那时《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一本随报附送的《东南亚周刊》,这部小说就是为那个周刊而写的,书名当时叫做《素心剑》。
《连城诀》是从金庸埋藏心底的一个儿时故事发展出来的。他家有个叫和生的长工,是个残疾的驼子,小时他发现爸爸妈妈对和生很客气,从来不差和生做什么事,只是让他在家扫地、抹尘,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堂。
遇到下雪、下雨的日子,和生总是抱着他上学,是他记忆中一个很亲切的老人。和生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开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邻居一个美貌的姑娘对了亲。家里积蓄了几年,就要给他完婚了,结果他被一家财主诬陷为贼,下到狱中,关了两年多才放出来。
父亲、母亲都气死了,未婚妻给财主少爷娶了去做继室。有一天和生在街上撞到财主少爷,取出一直藏在身边的尖刀,将那财主少爷刺了个重伤。和生也不逃。
正好金庸的爷爷查文清做丹阳知县,重审狱中每一个囚犯,得知和生的冤屈,十分同情,不过他刺人行凶确是事实,也不便擅放。查文清辞官时,索性悄悄将和生带回家来。和生当然不是真名。
㈡ 梁武帝的诗都有什么
梁武帝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诗、咏物诗。梁武帝的言情诗集中在新乐府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全部诗作的一半。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梁武帝的七言诗。梁武帝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梁武帝,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梁武帝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㈢ 求一些诗词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渭川田家》 唐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㈣ 城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不见梁元帝,唯有佛诵经 是谁做的诗词!
这首诗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中提到一首没有列入《唐诗》里的唐诗,诗句是这样的,
乘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不见梁元帝,唯有佛颂经。
你在
连城诀里可能会找到答案
㈤ 明代帝王写的诗词有哪些
◆详细内容
这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中国历代帝王诗词》,共收录了从秦始皇到清末帝溥仪两千年间九十九位帝王四万余首诗词,是迄今收罗最为详备的中国历代帝王诗词的总汇。
封建之世,帝王高踞万民之上,被涂上神秘的色彩。读这套书,你会洞悉他们亦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具喜怒哀乐之情感。因而,这套书是一把打开帝王心扉、破解帝王心灵密码的金匙钥。
帝王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君临尘寰的独特视角俯察人生,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对治国安邦之道的探求和诠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描绘、结重要历史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形诸笔墨,定进诗词。这些诗词与普通诗人的作品相比,自然另是一种风采和埸界。所以,这套书实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诗歌史料集。而从其反映的广阔社会生活着眼。亦可视为一套形象的“二十四史”,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其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自不待言。
企业网景·学习超市 www.cn21.com.cn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秦始皇蠃政《祠洛水歌》
西汉高祖刘邦《大风》等两首
西汉武帝刘彻《李夫人歌》等七首
西汉昭帝刘弗陵《黄鹄歌》
东汉灵帝刘宏《招商歌》
东汉少帝刘辩《悲歌》
魏武帝曹操《蒿里行》等
魏文帝曹丕《短歌行》等
魏明帝曹睿《善哉行》等
晋宣帝司马懿《歌》
晋孝武帝司马曜《示殷仲堪诗》
南朝宋武帝刘裕《过彭城》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诗》等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登鲁山诗》等
南朝宋高帝萧道成《群鹤咏》等
南朝齐武帝萧赜《估客尔》
南朝梁武帝萧衍《芳树》等
南朝梁元帝萧绎《采桑》等
㈥ 不见梁元帝,唯闻佛颂经。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
出自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中提到的一首诗,未提到诗名,具体历史不可考。也有人说,金庸的原书中没有这首诗,它是电视剧编剧在改编过程中杜撰出来的。
原诗为:
乘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
不见梁元帝,唯有佛颂经。
译文:
坐船经过江陵的时候,听见两岸有哭泣的声音。却不见梁元帝,只听见有人读颂佛经。
(6)梁元帝诗词扩展阅读:
纯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会发现一个问题:南北朝时期极度崇佛、吝佛的南梁皇帝乃是梁武帝萧衍,而非梁元帝萧绎。梁元帝萧绎作为一代帝王,在历史上做下的最为骇人听闻的事情就是:在西魏大军攻入梁都江陵时,命人将宫中的十四万卷藏书焚毁。
梁元帝萧绎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读书万卷,平生写下百余首诗歌,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还著有《金楼子》一书。萧绎亦嗜书如命,一生都在致力于搜集各种书籍,号称“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
萧绎于552年平定“侯景之乱”,在江陵称帝。公元554年,西魏大军南下,包围梁都江陵。江陵城破,在御敌过程中几乎乏善可陈的萧绎终于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命人将宫中十余万卷藏书付之一炬。
㈦ 萧绎明明身处乱石之中,怎么能写出《采莲赋》这样风流的诗词
chanchan46说得不错
大环境乱
小环境也有安宁的
再如魏晋乱世
并不影响曹植写《洛神赋》
就如现在
整个国际形势太平吗
不
中东天天流血
但其他很多地方是太平的
一样可以歌舞升平
比如中国
水旱矿难影响不到官员的工资发放
夜夜笙歌
就不奇怪了
梁元帝【508~554】中国南朝梁皇帝。名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性矫饰,多猜忌。普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5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亦长于绘画,擅画人物,无真迹传世。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为北宋摹本。《职贡图》纵25厘米、横198厘米,绢本,设色,描绘有25国使臣像,今存12人,人物形象准确,神情自然生动,能表现出不同地域、国家、民族人物的外貌和气度。藏书14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20种,400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采莲赋》选:
妖童媛女,荡舟心话: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
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㈧ “乘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不见梁元帝,唯有佛颂经”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这首诗的作者无名氏,这是金庸先生在《连城诀》中提到的一首没有列入《唐诗选集》里的唐诗,原作已不可考。
在《连城诀》里,梁元帝留下一批宝藏,一直下落不明。八百年后,真相浮出水面——秘密藏在《连城剑谱》中。有人为了价值连城的宝藏,有人为了精妙绝世的武功,上至武林至尊,下至平民百姓,无数的人为这《连城诀》拼命,癫狂。等到有一天,宝藏找到了,那些为之发疯的的人们,又都死于宝藏上的一层毒药。
为了破解帝王的这个宝藏秘密,连城诀成为了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绝世武功。掌握这个秘密的梅念笙,手下有三个徒弟:五云手万震山、陆地神龙言达平、铁索横江戚长发。三人都对连城诀觊觎很久,一场密谋刺杀师父的行动由此悄然展开了。
金庸先生的《连城诀》体现了人性恶的一面,而这首诗里写的本是梁元帝的皇都,今却只剩两岸泣声和诵经声,人性的丑恶在《连城诀》,被描写得如此之彻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饭不思。
(8)梁元帝诗词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梁元帝萧绎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读书万卷,平生写下百余首诗歌,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还著有《金楼子》一书。萧绎亦嗜书如命,一生都在致力于搜集各种书籍,号称“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每当王朝稳定时期,统治者往往会致力于搜集散落民间的各种图书,集中珍藏在都城中。然而,自秦始皇焚书坑儒起,这些中国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就不断遭遇灾厄,每逢朝代更迭,都城中的图书就会如前朝一般,遭遇毁灭性的破坏。
从王莽篡汉,到三国鼎立,到五胡乱华。所以,梁元帝萧绎在其国都江陵储藏的十四万册图书,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一笔极其昂贵的财富。
㈨ 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写一篇散文
精锐教育提醒你:
梁元帝的《采莲赋》
作者:晋·萧绎 添加时间:2009-6-21
《益生文化》介绍的诗文比较多,对赋介绍的比较少。赋以两汉为最,六朝为美。前几天,有位常年阅读《益生文化》的老人说近来准备学习汉赋,让我找些参考书,不经意读了一些六朝之赋,六朝指南北朝的北魏、北齐、南齐、宋、梁、陈六朝,文人辈出,是中国诗歌的发展时期,有了六朝的积淀,才有盛唐的气象。梁元帝和丹道真人陶弘景友善,他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在位仅三年,死于兵乱,作为文学家,有佳作传世。三国、魏晋、六朝时,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喜好文学,辞章大兴,各朝帝王大多有很高的文学水平,统领风骚。文风之盛,除了唐宋,再没有过。读《采莲赋》,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和文中所引江南民歌。小时候我读过不少唐代采莲诗词,现在记不得诗句,当时的美好遐想还在脑海。江南,一直是我这个北方汉子的梦乡。
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玉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莲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南。歌曰: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染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注解:紫茎:莲茎。文波:水的波纹。文与“纹”通用。芰(ji)荷:菱花。两角为菱,四角为芰。绿房:莲蓬。素实:莲籽,素,白色。黄螺:淡黄色的莲子形如圆螺。妖童:俊美少年。妖,妖娇。鷁(yi)首:船头,古人喜欢在船头绘画鸟形。鷁,大鸟。尔其:代词,指媛女。束素:美丽的采莲女孩用白绢束紧纤腰。敛裾:提起衣服的前襟。裾,指前襟。兰桡:兰木做的船桨。罗荐:用丝织的垫子。菊泽:野菊丛生的湖泊。反:同“返”。梧台:台榭。迥见:远远地看见。荇(xing):水草。钏(chuan):手镯。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碧玉:古代美女名,姓刘,嫁给了汝南王。
词赋要摇头晃脑地、有节奏地读,才能体会意境与语句的美。“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南”,语句多工整,体会体会“而”字的韵味。江南少女的天真烂漫就在无形里荡漾开了,让人想见当年少女采莲嬉闹而歌的情形。春末夏初的一天,碧绿的荷叶上盛开着红红的莲花,一群可爱的少男、美丽的少女撑着画船,传着玉杯,品着小酒,在荷塘里穿梭。女孩子们苗条的身材,束着细腰,男孩不时回望女孩的船,女孩不时追逐男孩的船,柔密的水草不时缠住船头,船就慢了。姑娘们嬉笑着,撑开船,荷花荡漾,随水波摆动,爱美的女孩怕水花溅湿了衣服,就把前襟提起来,长长的菱花碰到臂上的玉镯,水中伸出的芦苇触到了丝织的坐垫,在长满野菊的湖泽能看见远处的台榭。伙伴们唱着动人的歌,从容地采莲,让人联想到那个嫁入侯门王家的刘碧玉姑娘。这里采莲的每一个女子跟碧玉一样美丽,为心上人准备好了用荷叶做成的衣裳,愿你穿着它,美丽的人儿记在心上。
成语“小家碧玉”就出自这里,指出身普通家庭里的美丽女孩。每一个季节,都应该静心读几篇美文,用心体会,天长日久,“腹满诗书气自华”,你的生命里,就会自然渗透出儒雅的气质。我的理想,坐拥书城,自由阅读,心无挂碍,就是幸福。有时候,躺在窗前的摇椅上,太阳暖暖地照着,读几首唐诗宋词,非常惬意。读书,读诗,是我喜欢的事。朋友,春天,一起读书吧。
㈩ 梁元帝的诗歌有那些啊
《赋得兰泽多芳草》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迳,十步岂难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