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龙船诗句
㈠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抄的习俗很多,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其中,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是影响最大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㈡ 跪求 关于端午的作文 要穿插诗句。600字!(急)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二篇 http://www.33jy.cn/txwenshu/zhuowen/jieri/200806/95491.html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参考资料:http://www.4oa.com/bggw/sort02901/sort02925/174316.html
㈢ 传统节日名称丶时间丶习俗丶诗句5个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贴年红、守岁、拜年、祭祀、舞狮
诗句:宋内代·王安石《元容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翻译: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诗句: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翻译: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3、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诗句:唐代·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4、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
诗句:宋代·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翻译: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5、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诗句: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翻译: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㈣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专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属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带五彩绳的习俗! 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彩绳则是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成手链!
㈤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70字内)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抄粽袭子、扒龙舟、挂艾草、放风筝、戴香包、画额、端午浴等。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这一天要进行扒龙舟比赛,扒龙舟历史悠久,现在转化成了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项目。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㈥ 端午节校园广播稿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㈦ 仿写沁园春雪写一首关于端午的诗词
端午节时,万里水淢,千条龙船。
望中国水路,江河重重;大河上下,人山人海专。
乐鼓飞舞,声响振天,欲属要一决高下,称雄四方。
好成败,看劲装,分外耀眼。
龙舟如此多劲,引无数好汉竞争锋。
纪屈原,丢棕子,扒龙船。
一个节日,龙船赛。数龙舟风云人物,还看今朝。端午节时,万里水淢,千条龙船。
望中国水路,江河重重;大河上下,人山人海。
乐鼓飞舞,声响振天,欲要一决高下,称雄四方。
好成败,看劲装,分外耀眼。
龙舟如此多劲,引无数好汉竞争锋。
纪屈原,丢棕子,扒龙船。
一个节日,龙舟赛。数比赛风云人物,还看今朝。端午节时,万里水淢,千条龙船。
望中国水路,江河重重;大河上下,人山人海。
乐鼓飞舞,声响振天,欲要一决高下,称雄四方。
好成败,看劲装,分外耀眼。
龙舟如此多劲,引无数好汉竞争锋。
纪屈原,丢棕子,扒龙船。
一个节日,龙舟赛。数决赛风云人物,还看今朝。端 午 龙 船
端午节时,万里水淢,千条龙船。
望中国水路,江河重重;大河上下,人山人海。
乐鼓飞舞,声响振天,欲要一决高下,称雄四方。
好成败,看劲装,分外耀眼。
龙舟如此多劲,引无数好汉竞争锋。
纪屈原,丢棕子,扒龙船。
一个节日,龙舟赛。数比赛风云人物,还看今朝。
㈧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分别的农历时间、习俗、传说故事、诗句、名家文章
一、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习俗: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
3、传说故事:万年创万年历、桃符传说、年兽传说等;
4、名家文章:老舍《北京的春节》、老舍眼中的“太平花”;
5、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端午节:
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习俗:端午食粽、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3、传说故事: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
4、名家文章: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屈原的《离骚》和《天问》;
5、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三、清明节
1、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2、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3、传说故事:火烧山逼介子推;
4、名家文章:林萧的亿清明
5、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2、习俗:赏月、玩花灯、吃月饼、猜谜等;
3、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4、名家文章:老舍笔下的中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重阳节
1、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2、习俗: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3、传说故事:登高寻九节菖蒲、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
4、名家文章:陶渊明的白衣送酒、孟嘉落帽;
5、诗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六、七夕
1、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2、习俗: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
3、传说:牛郎织女的鹊桥会;
4、名家文章: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5、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元宵节
1、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2、习俗: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
3、传说故事:点彩灯来历、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4、名家文章: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
5、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